七年級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規律。認識降水的季節變化型別。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 課標要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分佈

  知識與技能

  ①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關係。

  ②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並能夠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③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並讀圖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過程與方法

  學習方式:以多媒體課件為基礎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學習過程:①合作討論的過程──降水與生產、生活的關係

  ②小組探究的過程──據圖分析世界降水分佈的規律

  ③個別探究的過程──根據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體驗地理探究的樂趣。

  ②認識降水的複雜性***變化與分佈***。

  ③認識人工降雨的必要性,並初步瞭解其方法。

  2.學習任務

  利用教材及課件提供的材料和資訊,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瞭解降水的形成、季節的變化和分佈,同時通過拓展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瞭解人工降雨的相關知識以及世界上形態各異的雨雪,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學習重點

  ①能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②瞭解世界降水分佈的規律。

  2.學習難點:降水的形成條件

  突破該難點的方法,通過媒體提供的支援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問題探究情景,歸納出降水的形成條件。

  三、教學物件分析

  初一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較濃,熱情也高,思維活躍,對錄影、動畫、圖片等資料資訊很感興趣,並且敢於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協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教學媒體闡述

  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資源型別: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學習情境型別

  ①真實情境 ②問題性情境 ③師生互動情境

  ***二***學習情境與過程設計

  1.設定問題情境,匯入新課

  常州地區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麼天氣為主?這種天氣通常又稱什麼?

  ①多媒體環境下的師生討論: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學生小組討論:降水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③學生小組討論: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

  ④學生個別探究:繪製降水柱狀圖;

  ⑤學生小組討論: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2.學習的拓展

  通過視訊資料,瞭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雨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三***學習活動組織形式

  1.合作討論:分成小組,對降水的形成條件,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進行協作學習;

  2.個別探究:利用媒體提供的資料資料,繪製降水的柱狀圖;

  3.小組探究:根據地圖,分析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六、學習評價設計

  測試形式:①課堂上提問

  ②媒體展示習題

  ③學生自帶的地理填充圖冊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反思

  本教學片斷選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中的第二節氣溫和降水,這部分知識屬於初一地理《世界的氣候》中的內容,這部分知識理論性較強,如果純講的話不利於學生接受,所以在教學中,我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從實踐出發,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聯絡實際,將生活融入課堂。

  這節課,我把學生日常生活中雨、雪、冰雹作為切入點,經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從而得出降水的概念,啟發學生同樣是降水,夏季午後的降水和入冬以來的降水型別一樣嗎?匯入降水的型別。將生活帶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明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我根據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上課首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看視訊、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自主學習法、問題解決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理解地理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樹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從而標誌著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的完成。

  3、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基礎,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把教學中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具體化、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將影象、圖形、符號、聲音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型別,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注重小組合作學習

  在學生認識到降水的型別形成過程以後,讓小組組內分工把三種降水型別的形成過程演示、畫出來。***分工:兩位同學演示,一位同學畫出來,一位同學講解***,這樣促進的小組合作並且每位成員都有任務可做,調動了積極性。同時做到了知識小品話、娛樂化,將知識化難為易。

  在課後我還發現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之處:

  1、知識點沒有講透

  降水形成的條件中,凝結核和充足的水汽,沒有給學生講透,這可以進行追問學生,是不是有云就可以形成降水呢?雪白的雪融化以後為什麼還有一些雜質,雜質就是凝結核。

  2、導學案沒有充足利用

  因為教學的物件不是本校的學生,上課之前沒有強調看導學案,導致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沒有按導學案的問題,回答時就出現問題了。

  3、小組合作應加以完善。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加以完善,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教學。

  總之,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中的每一個標誌,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三年級科學奇妙的指紋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上冊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設計
初中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教學設計
七年級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下冊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四年級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二年級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舞臺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