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衛科菲爾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這本書構思於1847年,但作者直到1849年才動筆寫它,完成於1850年10月。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這本書構思於1847年,但作者直到1849年才動筆寫它,完成於1850年10月。。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7歲時就改嫁。大衛的繼父是一個凶狠貪婪的傢伙,而且繼父的姐姐竟也是個鐵石心腸,不近情理的人。他們姐弟倆不僅百般虐待大衛,而且把大衛的母親折磨致死。母親死後,大衛的繼父逼大衛去當童工。在此期間,大衛有幸逃了出來,去投奔了他好心的姨婆,並被姨婆送進一所很好的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大衛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磨難,但是他善良、正直、樂於助人的天性始終沒有改變。他在困境中奮發向上,刻苦努力,最終不僅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時獲得了美滿的幸福生活。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裡,狄更斯借用“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大衛·科波菲爾》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

  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談到拜金主義感想頗多,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了,事件都出現在領導層。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汙腐化,以至於一些領導幹部晚潔不保。敗倒在金錢的石榴裙下,仔細想想值得嗎?為官一任,國家已經給了很多優厚的待遇,可是為什麼會有許多人不滿足呢?非得走到犯罪的道路上才知道悔之晚矣呢??。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鬥,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嚐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著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著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援著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闢果提、海穆、儘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樸、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及其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著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裡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著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著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望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侷限性所在。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儘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闢果提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我覺得貫穿本書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現了各式的藝術形象,但在我看來,這些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這些人的存在,不僅在19世紀,而且是當代。人性,不乏美好與醜惡。美好的人性,應被我們銘記,而不應被時代的變更而沖淡,我們更應去發揚它,讓它主導整個人性。而它,對於我們的社會是極其有意義的。但那些醜惡的人性,則應被人禁錮,它不應被散播到社會上去,這不僅對我們的社會無任何意義,甚至還會拖我們進步的後腿。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美好的人性,讓缺憾的心靈彌補過來,而對於醜惡的人性,我們應堅決說“不”,並用美好的人性打敗它。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裡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因此《大衛·科波菲爾》是一部非常值得我們去讀的書。

  篇二

  《大衛科波菲爾》,忽然發現這個世界如此的瘋狂,也看到了金錢力量的偉大,既可以幫一個人完成願望,但是,同時它也能讓一個人家破人亡。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

  大衛科波菲爾是個可憐的孩子,他沒有爸爸。然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摩德斯通娶了大衛的母親,做了大衛的繼父。但他異常暴虐,不僅監視著大衛和他母親的一舉一動,還在看不順眼的時候鞭打他。因此,繼父不僅沒有使他享受到父愛的溫暖,反而比原來更加痛苦!更可惡的是,他與學堂勾結,在大衛身上繫上一塊告示:“當心他,他咬人。”這僅僅是因為大衛在不屈服他的毆打時做的唯一的自我反抗,咬住了堵住他的嘴和手,一種本能的行為。摩德斯通就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對付一個小孩,後來,他的母親被摩德斯折磨而死,大衛成孤兒了,也失學了,但也沒能喚起摩德斯通精神的良知。但他在闢果提一家人中重新感到了溫暖與幸福的滋味,他們家人的心靈是純潔和熱情的,不含任何雜質的。

  十歲時,他被摩德斯通強迫到一家油漆公司幹活,一個月只有六先令,但是每天卻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他有幸結識了米考伯先生。他熱情、真誠,追求自由,被貧困包圍卻始終充滿樂觀主義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大衛則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米考伯一家走過一段艱苦的歲月,他懷著一顆忠實的心給了米考伯許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彼此感謝。多麼善良的孩子。

  他不屈服摩德斯通給他安排的工作,想到了他唯一的親人:貝西姨婆,於是便逃走了。那是一個心地善良,充滿愛心且擁有正義感與同情心的偉大女性,她無條件地收留了大衛,並且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她造就了一個善良的大衛。他也遇到了和藹的威克菲爾先生,他允許大衛留宿在他家,享受與自己女兒艾妮斯同樣舒適的條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米考伯先生非常貧困,但他有著一顆善良而公正的心。在後來看到威克菲爾先生的助手尤利亞在他病重的時候抓住他的弱點,加以利用,以牢牢地控制了威克菲爾先生,他毅然站出來,揭露尤利亞的卑鄙罪行,使他入獄,使威克菲爾先生擺脫了重荷,從而漸漸走向健康。

  科波菲爾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盡坎坷的,他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他有一顆無畏的心,面對任何困難都毫不畏懼,更不會輕易選擇逃避,因為他從小經歷的事太多了,也深刻的明白了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於是他在自己遇到種種困難時,都努力的想辦法去解決。在解決過程中,他沒忘記自己助人為樂的本分。他一邊幫助人,一邊解決自己的困難。最後他獲得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說,大衛科波菲爾是個堅強的人,他在歷盡了重重的困難以後,終於獲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從他的身上,我想我應該是明白了些什麼,至少,我知道我不應該太在乎“錢”這個萬惡的魔鬼,我擁有的遠比錢重要,至於待人接物上面,我應該記得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做些什麼,我堅信,一份幫助換來的一定是無盡的快樂,如果我也遇到了些許的坎坷,那麼,我想我會堅強逃避畢竟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我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幸福的!

  大衛科波菲爾讓我明白的東西一定是我這一生都不能忘記的!

  篇三

  歷盡磨難,正是我讀完這本書後對主人公大衛的評價。

  大衛歷盡磨難,出生前,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他在母親與女僕的照顧下長大。好景不長八歲時,母親改嫁,大衛只能跟隨母親進入繼父家。正如社會現狀,他把大衛看做累贅,繼父便在婚前將大衛送到女僕哥哥佩克提家中,大衛便在這個善良的漁民家中與一對孤兒相依為命。他們過得雖然貧苦,但生活十分和睦溫馨。

  出於對母親的思念,大衛回到繼父家,但是繼父貪婪殘暴,繼父的姐姐一樣鐵石心腸,他們將大衛的母親致死,同時對大衛百般虐待。在母親去世後,繼父將年僅10歲的大衛送去洗刷酒瓶。由於大衛是童工,被人欺負,過上了不能溫飽的生活,由於過於辛苦,大衛逃跑,去投奔了姨婆貝西小姐。好心的貝西小姐生性奇怪但卻十分善良,她將大衛送進了一個十分不錯的學校,從此大衛便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 主人公保羅柯察金的命運。也許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只有能夠歷盡磨難的勇氣和努力改變自己命運。

  我還記得在被繼父打的遍體鱗傷,連母親也不敢前來看望時,佩克提半夜偷偷來看望他,經過鑰匙孔傳遞的聲音又是多麼的深情,多麼感動。況且,在如今社會上又有多少這種深情再次發生呢?。

  大衛的一生中歷經磨難。也許,只有在歷經了千百次的磨難之後,人生的價值才能真正的被體現出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關讀後感
讀大學生的墳有感
相關知識
讀大衛科菲爾有感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作文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
讀大學生的墳有感
大衛科波菲爾讀後感範文高中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範文
大衛科波菲爾的語文閱讀答案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大全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讀後感_讀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有感
讀少年百科全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