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硬筆書法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作品,選自《周敦頤集》,是一篇議論散文。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賞析

  “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物件,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汙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裡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汙。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

  1

  2

  3

高一語文必修三複習
愛拼才會贏書法
相關知識
愛蓮說硬筆書法欣賞
周敦頤愛蓮說毛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白砥硬筆書法欣賞
成人硬筆書法欣賞
駱恆光硬筆書法欣賞
江蘇硬筆書法欣賞
江蘇硬筆書法欣賞
鄧散木鋼筆書法欣賞
名人名言毛筆書法欣賞
範曾毛筆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