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的能力季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言語指人的說和寫的過程,是人的一種行為,叫言語活動,也叫言語行為,那麼你對言語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言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言語的基本含義

  語言學術語“言語”是和“語言”相對的一組概念。

  語言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因而是穩固的,具有相對靜止狀態。而言語則是人們運用語言這種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是自由結合的,具有相對的運動狀態。

  其次,語言是個系統,是言語活動中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人們在運用這個工具的時候,必須遵守這個系統的規則。因此,社會因素是它的本質因素,而言語是人們運用這個工具的過程和結果,它具有個人特色,以每個人說話的嗓音,每個音的具體發音,每個人使用的詞語和句子結構等方面都有個人特色,而且每個人每一次說話都是不同的。這些都是言語現象和言語要素。因此言語除了具有社會因素,還具有個人因素。

  再次,語言系統的各個結構成分***語音成分、詞的數量和構詞規則等***是有限的,但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作為一個行為過程,人們所說出的話是無限的,每句話語的長短在理論上也應該是無限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變得更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它們說出無限多的話語。

  簡單地說,語言是言語活動中同一社會群體共同掌握的,有規律可循而又成系統的那一部分。語言是一個抽象的實體,是從語言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全社會約定俗成的均質系統,而在抽象的過程中,就必須把所有的個人要素或個人雜質全排除出去。但言語是很難找到規律的。

  言語的專業術語

  普通定義

  種類

  言語通常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外部言語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其中口頭言語有分為對話言語和獨白言語。

  這裡尤其要指出的是,演講是獨白言語,屬於外部言語。

  語言的性質

  物理屬性、生理屬性、心理屬性、社會屬性。

  言語的能力

  語言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範,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但是,想做到以上這幾點,是非常不易的,下面問渠心理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瞭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蹟,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蹟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絡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緻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字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覆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佈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準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同時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重點的字、詞、句,細細感悟,通過誦讀悟出作者對大鱸魚的喜愛,悟到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堅決、不容爭辯的嚴肅態度;然後我鼓勵學生圍繞“放”和“留”的“是”與“非”展開辯論,明白父親對作者道德實踐提出嚴格要求的重要意義……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對話和思辨,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對話,在對話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臺。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可讓學生練習用“起初……後來……接著……”“到處……到處……有的……有的……”句式練習說話,讓學生學會動靜結合地表達,並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學《長城》一文時,可讓學生按“站在……看著……扶著……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練習說話,指導學生按“所見—所聞—所感”順序連貫有序地表達。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啟用,興趣提高了,想象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複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象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著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字,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思維的創新。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象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凡卡》一文後,可讓學生想象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自己想對凡卡說些什麼,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續寫《凡卡》的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象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言語的能力

什麼是法律制度
語言的特性與介紹有哪些
相關知識
言語的能力季簡介
怎樣提高閱讀英語的能力
什麼是英語的完成時簡介怎麼用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怎樣才能具備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
如何加強自己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