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有趣的發現》是語文S版第六單元的作文教學內容,主要是寫自己發現的有趣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一
 
  《有趣的發現》類似於一篇科學小短文,告訴孩子們只有適合島上環境的昆蟲才能生存下去,課文的重難點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按預定的教學程式一步一步實施,在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採用了“創設情境,理解詞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能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三種昆蟲在大風來臨時的表現,我先播放颳大風的聲音,然後描述:小朋友們,現在大風來臨了,你是哪種昆蟲?當颳大風時,你在幹什麼呢?孩子們紛紛動了起來,有的變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風來臨時在奮力地向前飛著;有的是小螞蟻,大風一刮,就躲到了石頭後面;還有的變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風颳起來了,因為力氣小擋不住大風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表演完後,我讓孩子們大膽地說:“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是一隻只可愛的昆蟲,剛才在大風來臨時,你們正在做什麼呢?”孩子們情緒高漲,有的說:“我是一隻可愛的蝴蝶,大風吹起來了,我張大翅膀使勁飛,結果勇敢的我活了下來。”有的說:“我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大風吹來了,我一下子就躲在岩石後面,鳳就吹不到我身上了!”說完還得意地學著螞蟻的樣子爬了幾下。這時一個同學垂頭喪氣地站來起來,他傷心地說:“我是一隻小翅膀的昆蟲,大風吹來了,我的力氣小,頂不住,被海風颳到海里去了淹死了。”說完還做了個倒地的動作,那滑稽的樣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課文重難點在學生的表演練說過程中迎刃而解了。
 
  二
 
  《有趣的發現》是蘇教版第三冊一篇課文。
 
  首先, 反覆朗讀,凸現主體,是切入該課文的突破口。現代教學觀強調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活動,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反覆朗讀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化傳統的煩瑣分析講解為琅琅讀書聲,“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暢快忘情的閱讀,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逐漸高漲。朗讀,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了一種活潑高漲的氣勢。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篇章有了,學生真正成了行為的主人、思維的主人、情感的主人。
 
  其次,給了學生一片創新的藍天,造就了學生髮表主見的天地。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對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那些自以為最有意義的詩句作為思考品賞的物件,去主動的獨立的體驗、感悟、思考,獲得啟迪;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大膽想象聯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理由,再在互相交流中思維碰撞,成果交流。文學欣賞沒有標準答案,給他們一個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去思考,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十分充足,甚至較膚淺,但他們已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形成了熱情,他們在積極思想、熱烈交流中流淌出了無以比擬的學習之樂,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個人的需要,也是對學生自身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第三,拓展思維,養成閱讀能力,又是這堂閱讀課的主效應。新課程標準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 式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這堂課又同思維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他們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通過想象聯想,啟迪思維,完善認識;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培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形成系統的思維過程。其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心理,設計四個可討論的話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再進行討論,所有這些看似同作文沒有直接的聯絡,但四條擴充起來就是一篇帶有形象思維訓練的賞析文。在本堂課上,依託課文呈現出來的作文訓練方式,既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不管如何,都是寫賞析文的一種嘗試。因此,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的、生動的學習環境,使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閱讀——思考——探究——表達,構成了新型課堂的一種系統的學習方式,也給“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作了最有力的詮釋,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最後,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師是一個全新的形象,也是提高這堂課的有效性的前提。在這堂課上,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聲筒,課堂活動的支配者。新的教學理念改變了教師的思想觀念和理想追求,在這裡,教師已成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的策劃;是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堂資源的編劇;是靈活運用多種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創新的導演;是巧妙引導、保證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有效性的舵手。
 
  其教學過程就是用課文這個語言載體,從課文字身出發,設計與之密切相關的“寫”的內容,把朗讀、探究、寫作三者合為一體,最終真正理解詩歌內容,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學會寫詩歌評論。由於它減少了繁雜瑣碎的提問,教師自己講得很少,等於把課堂的時間還給了學生,這就在最大程度上確立了學生學習主人翁的地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活動充分,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率可見一斑。 
 
  “如果是學生習慣於簡單的接受和被動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第斯惠多的啟示將會在我們的教學之路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三
 
  《有趣的發現》是語文S版第六單元的作文教學內容,主要是寫自己發現的有趣的事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古語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沒有生活的源頭活水,我們的作文就成了一灘死水。”我在講清作文要求後,就讓學生進行習作,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文草稿,質量很差,學生都不知道從何入手,學生的大多數沒有進行觀察,也就沒有什麼發現,也就沒內容可寫。如何才能選擇一種普遍的發現進行有效的作文知道呢?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我決定讓學生觀察一次鹽水能增加水的密度,增大物體在水中的浮力這樣的實驗,再動手自己做一次實驗,再進行作文指導。
 
  上課時,我先把一個油桃放入兩杯清水中,觀察油桃沉入水底,接著往一杯清水中加入大量的鹽,攪拌使鹽水融化在水中,再觀察油桃的變化,看著油桃慢慢浮到水中,然後問學生是什麼原因,我再把其中的科學常識介紹清楚,最後,讓學生自己來做一遍實驗。做完實驗後,我為這次作文,開一個頭,讓學生接著往下進行口頭作文,再請學生複述作文,最後再讓學生進行正式的習作,這樣學生就更加清晰文章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作文交上來之後,我發現這次作文普遍很好,就連平時不會寫作文的學生都寫的內容清晰,語言流利。由此可見,充分的課前準備,充分的觀察,有效的方法指導,語言的訓練很重要。希望下一次作文能放手發揮學生更大的主動性,作文可以多樣化一些。


語文騎牛比賽的教後反思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蘇教版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漢字教學反思範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七年級多變的天氣教學反思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四年級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