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一份好的教案能夠幫助老師順利開展課程,因此,在上課之前準備好一份教案時必要的。那麼適合五年級數學的教案可以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培養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求真的科學態度,滲透一組資料的對稱美,揭示數學中美的因素。

  教學重點:

  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

  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資料的特點,並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設計:

  一、 複習舊知

  1.情境引入。

  請學生觀看一則新聞“李叔叔求職記”。

  2.讓學生利用計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經理是否欺騙了李叔叔?

  3.請學生想一想用什麼數來反映工資水平比較合適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李叔叔在找工作時遇到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幫助李叔叔的過程中感受到在這裡平均數和中位數不能真實反映員工的工資水平,初步感受眾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學習新知

  1.提問:李叔叔最有可能掙到多少錢?

  2.揭示:這裡的“600”就是這組資料的眾數,並請學生猜猜是哪個“zhong”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通過工資表中出現次數最多的“600”理解“眾”的含義,進而理解眾數的意義。]

  3.小練習:找出下面兩組資料的眾數。

  4.請學生試著說說眾數的意義,然後教師小結板書。

  三、解決問題

  ***一***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15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

  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

  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6名隊員。

  3.根據學生彙報,老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4.小結:以眾數1.51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思考、探究、討論、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利用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從直觀上進一步充分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和體會數學中美的因素。]

  ***二***分析資料,嘗試統計決策

  1.根據提供的工資表,幫助李叔叔做決策。

  2.根據射擊隊員的成績,幫助射擊隊選擇合適的參賽隊員。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練習,使學生能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資料的特點,並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3.生活中的數學。

  四、全課小結

  學生暢談收穫。

  ***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並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裡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採花粉釀花蜜,但是,由於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採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麼辦呢?於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絡有趣的生活例項,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說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為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

  師:大家認為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數有:40 80 120 ,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 60 90 120

  40的倍數:40 80 120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採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點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的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體現了找法的多樣性,並注意找法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優化方法。]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彙報。

  生:60的倍數有:60 120 180;90的倍數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彙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麼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麼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麼?

  生:因為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沒有最大公倍數。

  [點評: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倍數、最小公數意義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數

  4和8 5和10 6和15 6和9 4和5

  讓學生找出每組數的公倍數。

  師:4和8你們怎麼找得這麼快?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方法嗎?

  生:大數要是小數的倍數,大數就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你們還能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之後彙報。

  生①: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麼它們的乘積也是它們的公倍數。

  生②:5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10,並不是它們的乘積。

  生③:4和5兩個數是互質數。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師它們的乘積。

  [點評:教師直接把找特殊情況下兩個數最小公倍數這一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練習、讓學生不斷髮現不斷改進。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卻從不給出結論性的評價,而是始終鼓勵他們大膽猜測驗證,互相補充說明,學生真正投入探究學習的氛圍中,體驗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與練習,我們學會了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並且發現了一些特殊數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第七章力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上冊實驗教案
相關知識
2016年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016年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面積
北師版九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
北師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角
北師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圓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