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學習態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物件的一種心理傾向,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因素。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這是培養孩子成才的關鍵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學習態度就是學習者對學習物件的價值判斷,即為什麼學。它經常是構成學習態度的前提,但不能夠簡單地理解為決定學習態度的一切,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情感。

  從情感的角度來看,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物件的情緒反映。情感在學習態度中具有比認知更為重要的地位,因為,當一個人在自己的心靈中播下了對某門學科愛或不愛的“情種”以後,不論客觀上再如何加強對認知因素的影響,往往仍然堅持原有的愛或不愛的心理傾向。

  從行為的角度來看,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物件的外顯行為。它一方面受認知和情感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將認知和情感這些內在的心理傾向用行為呈現出來,但是,學習態度與學習活動中的外顯行為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一致的,因為認知和情感這些內在心理狀態變為外顯行為時,常常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如權威勢力的干預,學習行為所期待的結果,客觀環境條件的變化等等。

  當我們瞭解了學習態度的本質內涵及其關係後,就不會簡單地對一個學習者的學習態度用一個“好”或“不好”予以評價了,就會比較科學地予以評審和指導。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去培養學生們良好的積極的乃至最佳的學習態度呢?美國心理學家邁爾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公式:工作成績=動機能力。如果我們借用這個公式來分析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的關係,用學習個體在某一階段所處的學習環境、供給他的學習條件、自身的智力和體力、原有的學習基礎等因素代換“能力”,用學習態度代換“動機”***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態度是動機的核心因素***,那麼可以得出如下兩個結論:

  第一,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存在相互依賴的關係。如果相對穩定的“能力”項是個常數,那麼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學習態度的好壞。

  第二,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不能看作相互等同或成正比的關係。如果在某一學習群體中個體之間的“能力”項的差異很大,那麼可能出現學習態度雖然好而成績還是上不去的情況。按照上述闡明的標準我們不妨把學習態度分為自覺型、興趣性、說服型和強迫型等四種。但從學習策略上來看,又可分為偏於理解型和偏於記憶型四種;從性格特徵上來看,還可以為衝動型和踏實型兩種。請學習者不妨“對號入座”,藉此認識自己學習態度的現狀,找出努力方面。如果我們把學習態度的三個心理因素作為標準,將學習態度的分類統一在同一標準之下,那麼學習態度則可以分為“最佳型”、“缺陷型”、“嚴重缺陷型”和“較差型”四類。現將每項標準的不同發展水平進行量化,供學習者自我認識學習態度的參考。

  相關閱讀:學習態度影響

  調節

  學習態度對學習行為的調節,首先表現在對學習物件的選擇上。對此心理學家瓊斯***E.E.Jones***進行了如 下的實驗研究:他們以兩組美國南部的白人大學生為被試者,第一組平時所表現的態度是反對種族歧視,反對黑白人分校。第二組為種族歧視者,主張黑白人分校。實驗過程是,讓被試者朗讀十一篇反對黑白人分校為主題的文章。然後請被試者將所讀過文章的內容盡力完整地寫出來。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即學習材料與自己的態度一致者,成績明顯優於第二組。換言之,與既存態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記憶,而 與個體的信念、價值觀違背的材料,則容易被阻止或歪曲。由此可見,態度具有某種過濾的作用。

  學習態度調節學習行為,還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環境的反應上。當學生在學習態度與教學環境上保持一致時,就積極努力地學習。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對學習環境***如教師、學校等***產生不良態度時,則會迴避學習環境併產生不利於學習的不良行為,如逃學、反抗等。

  效果

  學習態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已被許多實驗研究所證明。心理學家麥獨孤和史密斯***W.Mac Douqai 和 W.smith***早在1919年就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速度有促進作用。1952年卡利***Carry***在總 結一項實驗研究時指出,男女大學生對解決問題不同的態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近些年來曾對小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僅直接影響學習行為,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那些喜歡學習,認為學習很有意義的小學生,上課注意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優良。相反,而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認為學習無用的學生,課堂行為問題多,學習成績也差。

  據上述研究結果可見,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與其學習效果密切相關。在學校情境裡,如果其它條件基本相等,學習態度好的學生,其學習效果總是遠勝於學習態度差的。

  忍耐性

  所謂耐受力,是指一個人受到某種挫折時,能擺脫其困擾而免於心理和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個體能經得起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有關研究和實踐都證明,一個人對挫折的耐受力與其對引起挫折的事物的態度密切相關。而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受挫折的耐受力,則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例如,一個認為學習很有意義、喜愛學習的學生,當他***她***在學習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阻力,即遇到挫折時,耐受力就高,表現出吃苦耐勞、百折不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個認為讀書無用、對學習本來不感興趣的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或遭受失敗時,耐受力就低,往往表現出灰心喪氣,甚至一蹶不振。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年級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呢
相關知識
怎樣培養孩子學習態度
怎樣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怎麼樣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怎麼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怎麼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怎麼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學習方法
怎樣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