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精選例文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議論文能反映出一個高三學生的理性精神、邏輯思維和批判意識,也是高三學生進入高等學校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必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鮮牛奶的方盒子,是為了節約貨架空間而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礦泉水的圓瓶子,是為了讓人手握時有圓潤而舒適的感覺。方與圓,不是對立,它們兩相結合,甚而融為一體,彰顯的不僅是器物的妙用,更是人生的智慧。

  “剛柔並濟”,可形容文風的不拘一格,也可讚美人的剛強與溫柔的結合。“上善若水任方圓”,水能方,便是剛;水能圓,便是柔。能夠靈活變通,辯證統一,這是水的智慧,也是人生境界。

  “方”,代表著方正、剛強,是人應堅持的道德、職業原則,散發著不屈的萬丈光芒。文天祥被俘虜而死不投降,大罵外敵而令敵人尊重;“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身處黑暗魏晉社會卻毅然反抗統治者,不改剛烈本性。人們的行為,必須有底線才不會無限淪落;堅守自身的原則,便是以“方”的稜角來保衛心靈的一方淨土,不為奸惡所屈。於是,建築學家樑思成在戰亂之時全力保護中國、日本的古老建築;於是,資深學者資中筠“不為千人之諾諾,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發出正義的言論。

  “方”的剛強,也要伴以“圓”的靈活,才不至於呆板,而能夠靈動飄逸。

  圓形本就給人溫潤之感,為人的“圓”便是要懂得變通,變則活,它不是圓滑世故,而是圓潤溫和,為每件事尋求恰當的法則。如果不懂“圓”的道理,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如何能與當權的張居正友好相處,得到有力支援?如果不懂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孔子又怎能教子路克制,教公西華勇敢?

  不懂“圓”的變通,人將無法適應環境而與之格格不入。就像《梟逢鳩》中的梟一樣,自己叫聲獰厲被人厭惡,不思考改變自己,卻要東徙,終無濟於事。

  樑思成在談建築時說:“建築的文法有一定的約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極大的變通的靈活性。”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方”,以準條、原則來約束自己,也要能隨環境情況而變。這正如一潭湖面如鏡的水,在底下也一樣波瀾壯闊,暗流湧動。

  “方”,不是固執的一成不變;“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圓滑。現實中有的人不懂得變通而被社會拋棄,有的人在不停的變化中迷失了自己。

  在人生之中,我們應如水一般,能方能圓,彰顯大氣智慧。方,便立世;圓,便處世。

  二

  或動如驚雷疾電直上九天,或如處子默而無言停泊家港。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約而同地說出那句“我願意”,都是如此堅定。

  何者?從其本心而已。

  在你我的本心中,潛藏著許多。若情感:兒女之情,手足之情,家國之情,故有衝冠一怒,雙肋插刀,憤而投筆,血薦軒轅。

  違背本心的情感,有手足相殘,同室操戈者,登臨金字塔高點,數不盡妒忌與豔羨,萬人簇擁過後,惟有孤獨的長眠。背叛本心的人,本心會給予他雙倍的失落與孤獨。

  反之,若清末舉人汪笑儂,風雨飄搖,江山寥落,他竟棄文從戲。所謂倡優並舉,意在寫京劇藝人的身份地位低下如妓女,汪不顧鄙夷謾罵,不顧練戲之艱,以時政入京劇,開創新劇,意在以這種古老的方式喚醒國民。在他名動天下,嘉獎如紙片發來之時,他那顆早已經受風霜拷問的心在願景實現後該是如何的歡欣與滿足,家國之情,不正是本心嗎?

  指路燈,登天索,領航舵——那是你我本心中的理想。請聽從本心理想的召喚,揚帆遠航吧。因為沒有會比這個讓你更堅定,更願意為之奮鬥。

  年輕是珍寶,但社會嘈雜的音樂,迷醉的燈光遮蔽了本心的投影,所以迷茫,揮霍青春。半途而廢,中道易轍者大多在此時一聲嘆息,掉頭或乾脆坐在地上。

  是時候尋找自己那份本心的理想了。香茗,可飲;禪理,可尋;瓦爾登湖,可遊;浩渺星空,可覽。但這都是手段,真正需要做的是問自己:“最願意的是什麼?”找到它,併為之奮鬥。

  然而,以上觀點建立於亞聖先生的石基——人性本善之上,即你我之本心雖千變萬化,仍為善心。追求公正,倡導和諧,弘揚大愛等等。若有人言貪嗔痴,殺伐,虛假等才是其本心,在下不敢苟同。

  願持本心之情感,以無悔對待家人,無愧面對國家;願持本心之理想,以無懼實現追求,以無畏逐夢人生。

  以屈子之詩與諸君共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三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饑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云: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游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鉅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閒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高中精彩議論文素材
高中議論文精選範文素材
相關知識
高中作文議論文精選例文
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精選例文
高中議論文作文精選例文
高中議論文精選例文素材
高中關於幸福的議論文精選例文
高二議論文精選例文
高二議論文作文精選例文
高三議論文作文精選例文
高二議論文作文精選例文素材
初中議論文作文精選例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