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創新之老樹開新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要有發現與創新的能力,這反映在學習的各個方面,今天我要談的是作文的發現與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高考當中的發展等級的要求,旨在鼓勵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來。這樣就拉開了作文寫作的檔次,有利於高校的選拔人才,也適應了新世紀鼓勵創新的要求。 
    要想在作文中有創新,必須要構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材料新鮮,見解新穎,有個性特徵。一般的考生都習慣於在現實材料中尋找創新之路,但往往由於整日身在校園,較少接觸現實,很少有能夠真正把握住時代脈搏的佳作的問世。但是有一類考生卻另闢蹊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國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蹟,風流人物和浩如煙海的古典鉅著以及外國名著。作為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經過了十幾年的讀書歷程,應該有一定的關於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等歷史知識的積澱,才能在作文中運用自如。如2001年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昭君的選擇》,2003年河南高考滿分作文《陷阱》,湖南滿分作文《既生“亮”,何生“關張”?》, 2008年江蘇高考高分作文《好奇心》等都是此類作文。   
    這部分作文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把歷史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一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智的思考,自己並不置身其中;一是隻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學生在使用這些材料的時候,往往利用這些個“舊材料”,點石成金,老樹開新花。下面是2003年全國卷的一篇滿分作文。作文材料和要求: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識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識”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體自選。
    ***4***題目自擬。
    ***5***不少於800字。
    ***6***不得抄襲。

如果死去的是我

    如果死去的是我…… 
    又一次地躺在床上看《三國演義》,這樣很好,我可以讓自己也融入金戈鐵馬,讓自己的思緒飛到那我早已嚮往的年代。 
    一陣風吹了進來,我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 
    我是趙雲,潛意識告訴我。 
    天下大勢,早已被三分。一分曹操,他虎踞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分孫權,他龍盤江東,恃天險而望中原;一分劉備,他至德至賢,天下之民無不競相稱頌。我的主公就是劉備,雖然他文武不及曹操,身世不及孫權,但他為人忠厚,從不因為和某人關係密切而改變他對事物正誤的看法,我看中的正是這一點,想當年在當陽長阪坡的時候,我奮力救出太子阿斗,幾乎被曹操所害,他居然把親生兒子摔於地上,說:“為此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雖然天下三分,但最有機會一統中原的是我的主公。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要不了多久,只要堅持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中原唾手可得。 
    可惜的是,一件意外,讓主公對事物認知發生了偏差。 
    關羽死了,是被吳國呂蒙害死的。關羽、張飛和主公曾經義結金蘭,三人情同手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為此,主公大怒,興起百萬大軍,不滅吳不罷休。 
    我想勸說主公,因為關羽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就連諸葛亮軍師的聯吳抗曹政策都拋於腦後。我告訴主公,千萬不要因為關羽的死而改變對整個局勢的認知,死了關羽不要緊,只要堅持軍師政策,很快就可以實現主公多年的心願。我天真地認為,主公會冷靜下來,正確地對待這件事。可惜主公已然失去了理智,聽不進一點勸告,反而對我深為不滿。 
    許多朋友都說我笨,主公和關羽的關係難道我不知道?我只是以為主公會把感情和整個局勢分開。唉…… 
    後來,主公御駕親征,結果託孤白帝城。 
    我很傷心,我多麼想死去的是我而不是主公的兄弟,那樣的話,也不會導致今天的結果。 
    一陣冷風吹了進來,原來只是南柯一夢。 
    我卻發現我早已淚流滿面。 
    感物傷吾懷,撫心長嘆息。 
    只是希望所有的人正確地對待感情……

點評:
    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巧借“夢鄉”之境,化現實中的“自己”為歷史上的“趙雲”,以親臨者的身份參與“三國”之事,既便於事件敘述,又宜於心理描寫,更易凸顯主旨,顯示了作者在選材立意謀篇佈局上的較高水平。其事件敘述援例精當,言簡而“事”明,心理描寫剖析到位,雖主觀情感濃烈卻道存理顯,文章主旨於結尾之時一句剎住,醒明豁亮,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本文緊緊扣住“創新”這個話題,讓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夢鄉,回到三國時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正確的對待感情,效果很好。作者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充分利用自己熟知的歷史故事,把史實與話題聯絡起來,把歷史與現實扭結在一起,彰顯了“創新”的的理念。再者就是把自己當古人,直接與古人對話,深入到了創新者的靈魂深處,產生了高山流水似的感情上的共鳴。 
    做學問的最高境界是“學以致用”,而能夠從眾多的歷史事件中合理的發現與創新,就需要我們的中學生朋友熟知歷史。利用歷史,大膽想象,勇於創新,讓歷史人物走進你的文章,使你的文章煥發無窮魅力。點石成金,脫胎換骨。讓創新的翅膀越飛越高。

高考作文的發散性構思能力培養
高考語文作文怎樣避免錯字扣分
相關知識
高考作文創新之老樹開新花
語文高考作文素材之外國名人名言
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名句
高考作文素材之哲理故事
高考作文技巧之比喻式
高考作文素材之屈原
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事例
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原文賞析
高考作文素材之三毛名言
高考作文技巧之詩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