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朗誦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只要是朗誦,即使是在小的範圍內進行,都會帶有表演的性質。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1

  十四孝圖

  ·魯迅·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

  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

  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

  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

  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麼,這麻叔謀乃

  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什麼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

  於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裡。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

  肯罷休。”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罵,以為大悖於“文格”,亦即大損於“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

  也”麼?“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

  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

  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還未到

  地之前,還要說一遍:——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

  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

  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

  “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

  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

  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裡還閃出甦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在書塾之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

  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曆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

  電母站在雲中,牛頭馬面佈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

  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這所報的也並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

  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

  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陰間,倘要穩妥,是頌揚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筆墨的人,在現在的中國,流言的治下,而又

  大談“言行一致”的時候。前車可鑑,聽說阿而志跋綏夫曾答一個少女的質問說,“惟有在人生的事

  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裡什麼也不見,他們其實倒不如死。”於是乎有一個

  叫作密哈羅夫的,寄信嘲罵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實地勸你自殺來禍福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這第

  一是合於邏輯,第二是你的言語和行為不至於背馳。”

  其實這論法就是謀殺,他就這樣地在他的人生中尋出歡喜來。阿爾志跋綏夫只發了一大通牢騷,

  沒有自殺。密哈羅夫先生後來不知道怎樣,這一個歡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尋到了“什麼”了罷。

  誠然,“這些時候,勇敢,是安穩的;情熱,是毫無危險的。”

  然而,對於陰間,我終於已經頌揚過了,無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

  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總而言之,還是仍然寫下去罷:——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並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

  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

  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裡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

  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蹟。但是,我於高興之餘,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

  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麼?這並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

  忤逆,對於父母,倒是極願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

  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

  書以後,才知道並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

  “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並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

  我便跪答雲,“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於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

  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到“臥冰求

  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

  樣小,躺上去,也一定譁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

  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蹟,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生不

  同的感想呵。他們一手都拿著“搖咕咚”。這玩意兒確是可愛的,北京稱為小鼓,蓋即〖上兆下鼓〗

  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兩旁有耳;持其柄而搖之,則旁耳還自擊,”咕咚咕咚地響起

  來。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裡的,他應該扶一枝柺杖。現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

  子。我沒有再看第二回,一到這一葉,便急速地翻過去了。

  那時的《二十四孝圖》,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畫的本子,敘老

  萊子事雲:“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

  作嬰兒啼,以娛親意。”大約舊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詐跌”。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

  孩子多不願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較古的書上一查,卻還不至於如此虛偽。師覺授《孝子傳》雲,“老萊子……常衣斑斕之

  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太平御覽》四百十三引***較之今說,

  似稍近於人情。不知怎地,後之君子卻一定要改得他“詐”起來,心裡才能舒服。鄧伯道棄子救侄,

  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須說他將兒子捆在樹上,使他追不上來才肯歇手。正如將“肉

  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先生以為他白

  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於玩著“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

  著;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說明雲,“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

  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

  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並沒有到三歲。結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

  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

  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

  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

  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

  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何況現在早長大了,

  看過幾部古書,買過幾本新書,什麼《太平御覽》咧,《古孝子傳》咧,《人口問題》咧,《節制生

  育》咧,《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彼時我

  委實有點害怕:掘好深坑,不見黃金,連“搖咕咚”一同埋下去,蓋上土,踏得實實的,又有什麼法

  子可想呢。我想,事情雖然未必實現,但我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的白髮的祖母,總

  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至少,也是一個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礙的人。後來這印象日見其淡了,但總有一

  些留遺,一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

  五月十日。

  篇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國,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盡於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萊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嗚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嶺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役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裡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裡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裡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裡。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宇,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商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西撒些秋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士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裡叫著擔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龐行禮。第~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日“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宇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百。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蠅喂蟻,靜悄悄的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皇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脆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口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抽”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人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富了。他的父親是開鋁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篇3

  《阿金》

  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

  她是一個女僕,上海叫孃姨,外國人叫阿媽,她的主人也正是外國人。

  她有許多女朋友,天一晚,就陸續到她窗下來,“阿金,阿金!”的大聲的叫,這樣的一直到半夜。她又好像頗有幾個姘頭;她曾在後門口宣佈她的主張:弗軋姘頭,到上海來做啥呢?……

  不過這和我不相干。不幸的是她的主人家的後門,斜對著我的前門,所以“阿金,阿金!”的叫起來,我總受些影響,有時是文章做不下去了,有時竟會在稿子上寫一個“金”字。更不幸的是我的進出,必須從她家的晒臺下走過,而她大約是不喜歡走樓梯的,竹竿,木板,還有別的什麼,常常從晒臺上直摔下來,使我走過的時候,必須十分小心,先看一看這位阿金可在晒臺上面,倘在,就得繞遠些。自然,這是大半為了我的膽子小,看得自己的性命太值錢;但我們也得想一想她的主子是外國人,被打得頭破血出,固然不成問題,即使死了,開同鄉會,打電報也都沒有用的,——況且我想,我也未必能夠弄到開起同鄉會。

  半夜以後,是別一種世界,還剩著白天脾氣是不行的。有一夜,已經三點半鐘了,我在譯一篇東西,還沒有睡覺。忽然聽得路上有人低聲的在叫誰,雖然聽不清楚,卻並不是叫阿金,當然也不是叫我。我想:這麼遲了,還有誰來叫誰呢?同時也站起來,推開樓窗去看去了,卻看見一個男人,望著阿金的繡閣的窗,站著。他沒有看見我。我自悔我的莽撞,正想關窗退回的時候,斜對面的小窗開處,已經現出阿金的上半身來,並且立刻看見了我,向那男人說了一句不知道什麼話,用手向我一指,又一揮,那男人便開大步跑掉了。我很不舒服,好像是自己做了甚麼錯事似的,書譯不下去了,心裡想:以後總要少管閒事,要煉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落於側而身不移!……

  但在阿金,卻似乎毫不受什麼影響,因為她仍然嘻嘻哈哈。不過這是晚快邊才得到的結論,所以我真是負疚了小半夜和一整天。這時我很感激阿金的大度,但同時又討厭了她的大聲會議,嘻嘻哈哈了。自有阿金以來,四圍的空氣也變得擾動了,她就有這麼大的力量。這種擾動,我的警告是毫無效驗的,她們連看也不對我看一看。有一回,鄰近的洋人說了幾句洋話,她們也不理;但那洋人就奔出來了,用腳向各人亂踢,她們這才逃散,會議也收了場。這踢的效力,大約儲存了五六夜。

  此後是照常的嚷嚷;而且擾動又廓張了開去,阿金和馬路對面一家菸紙店裡的老女人開始奮鬥了,還有男人相幫。她的聲音原是響亮的,這回就更加響亮,我覺得一定可以使二十間門面以外的人們聽見。不一會,就聚集了一大批人。論戰的將近結束的時候當然要提到“偷漢”之類,那老女人的話我沒有聽清楚,阿金的答覆是:

  “你這老×沒有人要!我可有人要呀!”

  這恐怕是實情,看客似乎大抵對她表同情,“沒有人要”的老×戰敗了。這時踱來了一位洋巡捕,反揹著兩手,一會,就來把看客們趕開;阿金趕緊迎上去,對他講了一連串的洋話。洋巡捕注意的聽完之後,微笑的說道:

  “我看你也不弱呀!”

  他並不去捉老×,又反揹著手,慢慢的踱過去了。這一場巷戰就算這樣的結束。

  但是,人間世的糾紛又並不能解決得這麼幹脆,那老×大約是也有一點勢力的。第二天早晨,那離阿金家不遠的也是外國人家的西崽忽然向阿金家逃來。後面追著三個彪形大漢。西崽的小衫已被撕破,大約他被他們誘出外面,又給人堵住後門,退不回去,所以只好逃到他愛人這裡來了。愛人的肘腋之下,原是可以安身立命的,伊孛生***H.Ibsen***戲劇裡的彼爾·幹德,就是失敗之後,終於躲在愛人的裙邊,聽唱催眠歌的大人物。但我看阿金似乎比不上瑙威女子,她無情,也沒有魄力。獨有感覺是靈的,那男人剛要跑到的時候,她已經趕緊把後門關上了。那男人於是進了絕路,只得站住。這好像也頗出於彪形大漢們的意料之外,顯得有些躊躕;但終於一同舉起拳頭,兩個是在他背脊和胸脯上一共給了三拳,彷彿也並不怎麼重,一個在他臉上打了一拳,卻使它立刻紅起來。這一場巷戰很神速,又在早晨,所以觀戰者也不多,勝敗兩軍,各自走散,世界又從此暫時和平了。然而我仍然不放心,因為我曾經聽人說過:所謂“和平”,不過是兩次戰爭之間的時日。

  但是,過了幾天,阿金就不再看見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覆。補了她的缺的是一個胖胖的,臉上很有些福相和雅氣的孃姨,已經二十多天,還很安靜,只叫了賣唱的兩個窮人唱過一回“奇葛隆冬強”的《十八摸》之類,那是她用“自食其力”的餘閒,享點清福,誰也沒有話說的。只可惜那時又招集了一群男男女女,連阿金的愛人也在內,保不定什麼時候又會發生巷戰。但我卻也叨光聽到了男嗓子的上低音***barytone***的歌聲,覺得很自然,比絞死貓兒似的《毛毛雨》要好得天差地遠。

  阿金的相貌是極其平凡的。所謂平凡,就是很普通,很難記住,不到一個月,我就說不出她究竟是怎麼一副模樣來了。但是我還討厭她,想到“阿金”這兩個字就討厭;在鄰近鬧嚷一下當然不會成這麼深仇重怨,我的討厭她是因為不消幾日,她就搖動了我三十年來的信念和主張。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殊不料現在阿金卻以一個貌不出眾,才不驚人的孃姨,不用一個月,就在我眼前攪亂了四分之一里,假使她是一個女王,或者是皇后,皇太后,那麼,其影響也就可以推見了:足夠鬧出大大的亂子來。

  昔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卻為了區區一個阿金,連對於人事也從新疑惑起來了,雖然聖人和凡人不能相比,但也可見阿金的偉力,和我的滿不行。我不想將我的文章的退步,歸罪於阿金的嚷嚷,而且以上的一通議論,也很近於遷怒,但是,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彷彿她塞住了我的一條路,卻是的確的。

  願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國女性的標本。

  

中考現代文閱讀訓練附參考答案
春天的心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魯迅散文朗誦稿
父親的愛散文朗誦稿_描寫父親的愛散文
國學經典散文朗誦稿精選篇
關於親情的散文朗誦稿_很有感悟
勵志散文朗誦稿
勵志優美散文朗誦稿
青春勵志散文朗誦稿
關於友情的散文朗誦稿範文
中秋節散文朗誦稿多篇_總有你需要的
積極向上的散文朗誦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