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鞋之歌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麻鞋,是飲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隱隱顯現出沉澱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麻鞋之歌》閱讀材料

  ***1***天水謠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2***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的確如其所名,有一條碧波盪漾的河,曰牛頭河;這樣的地方,因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說清水是深藏於秦州大地東北角的一塊綠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這塊綠松石上一簇簇鮮嫩的絨毛。其實,早在久遠的《詩經》年代,麻作為一種傳統種植作物,就已經成為人們衣著的原料了。這種遠至《詩經》年代的植物,至今還在清水一帶廣泛種植,想想,這是一件多麼詩意的事。

  *** 3*** 就像小麥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樣,麻乃生靈飲食之需。而麻鞋,顯然是飲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隱隱顯現出沉澱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幾乎每年夏天,天一熱起來,就能看到天水人會穿一雙精緻的麻鞋出門。當然,那些所謂的愛美的女子,已經不穿了,寧願去穿一雙走起來咣噹作響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載著時光痕跡的麻鞋,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年代裡大抵屬於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這種剛過而立之年卻喜歡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別人視為神經質。其實,燠熱的夏天,穿一雙麻鞋,有什麼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氣,腳下風聲習習,醫學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學上還有鞋幫上的種種變化萬千的圖案。

  ***4*** 況且,一雙麻鞋的誕生,是真正來自於雙手,不似流水線上出來的皮鞋、運動鞋那麼枯燥和乏味。它沉浸著手藝的光芒,是農業文明的一則註腳,是一段固定下來的美好時光。

  ***5***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縣草川鄉的一戶貧寒人家,見到了一雙麻鞋成為鞋的漫長過程。主人五十開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種麻,不是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陽光照在這家的院落裡,安靜,美好。他在門外大樹過濾後的點點陽光裡,埋頭,認真地做一雙麻鞋。先把早就編成的麻辮置於一平案上,盤成底,複用麻繩左右穿緊。這時,他抬頭,有點木訥地說:“這就叫千層底。這樣,走的路長,腳也舒服。”然後,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成鼻樑。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曰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雙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

  ***6***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著和女人一樣的精巧的手。他說,做慣了,手哪會生呢!那雙有著刀刻般紋理的雙手,一挑一鉤地完成這些動作時,額角都流出點點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訕訕一笑:“太緊張啦!”

  ***7*** 平常,他一定是一個人在院落裡做的。那一定會更加自如,得心應手。

  ***8*** 他還拿出家裡攢下來的幾雙麻鞋。有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有“單鞭救主”。每種樣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還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或者傳說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隱藏在一雙鞋裡。這時候,再看它,就會發現,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佳句的大詩人杜甫,到底是穿一雙什麼樣的麻鞋踟躕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詩句的背後,我看出了一個詩人的傷感和無奈。莫非,正是一雙產自清水的麻鞋,陪著他從天水到隴南,從隴南再南下成都。

  ***9***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貴於麻”之說,這就是對麻的一種尊重,是對一種手藝的尊重,更是對大地恩情的尊重。我們善於忘記的現代人,真應該學會尊重手藝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雙雙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發著自然的本質之美,如同一場大自然移動的展覽。

  ***10*** 但我更想穿上一雙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國西北的土地上

  《麻鞋之歌》閱讀題目

  小題1:文章第一節為什麼引用天水謠?***4分***

  小題2:作者說麻鞋“隱隱顯現出沉澱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請簡要分析麻鞋顯現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小題3:文中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作品描寫這一形象有什麼作用?***6分***

  小題4:閱讀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內涵。***10分***

  《麻鞋之歌》閱讀答案

  小題1:①引出下文,為下文對清水、清水生長的麻的讚美作鋪墊;②扣合標題;③首尾呼應;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氣息、韻律之美。***4分。一點1分***

  小題1:①千變萬化的圖案體現著美學情趣;②沉浸著手藝的光芒,註解著農業文明;③樣式各有寓意,隱含著傳統文化。***4分。每點2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

  小題1:***1***文中老人是一個憨厚***本分、木訥***、羞澀***質樸***、鍾愛麻鞋製作手藝***手藝精巧***的西北農民形象。***4分。前兩點各1分,第三點為2分*** ***2***①具體而形象地闡述麻鞋“沉浸著手藝的光芒,是農業文明的一則註腳”;②為下文對麻鞋、手藝的尊重的議論和抒情做鋪墊。***2分。每點1分***

  小題1:①對清水這片土地的歌頌;②對麻的尊重;③對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頌;④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尊重;⑤對傳統農業文明的尊重與留戀。***10分。每點2分***


  

有一些花朵是為你開的閱讀答案
精神的旅行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麻鞋之歌閱讀答案
長江之歌閱讀答案
春之歌閱讀答案
鶯歌山之冬閱讀答案
季節性氣溫變化是動物遷徙的原因之一閱讀答案
極光形成之迷閱讀答案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閱讀答案
古堡牧歌閱讀答案
盛唐之音閱讀答案
廢墟之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