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說明文閱讀訓練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初三語文的說明文閱讀都有哪些訓練題可以供學生們練習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文學語言的特質

  從語言學的立場看,語言是記錄人類思想情意的符號,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從“志”到“言”,中間有一個傳譯的過程。這一個過程,並不如一般人所想那麼理所當然;要心手相應,中間毫不走失意思,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事。譬如翻譯,要銖兩悉稱,往往得旬日躊躇。然而,僅僅翻譯,也有直譯和意譯之不同。有譯書經驗的人都知道,直譯在理論上較符合原著,但有時較深微精奧處,直譯卻會大大妨害原意,意譯才能淋漓盡致,若有神助。這也就是說,人內在的志往往需靠一種較迂曲不直的語言,來貼合、來揭示、來“曲”盡其妙。

  這一曲,便脫離了清晰的邏輯文體,成為文學的語言。這種語言,往往不是徵實的,而是象徵的。憑虛構象,象乃生生不窮;篇終混茫,意乃盪漾無盡。所謂:“意翻空而易奇,文徵實而難巧。”文學語言與認知語言的差別在於,認知語言準確直接,祛除歧義蔓延的聯想,而文學語言偏要如此,所以,它本質上即具有“言外之意”。根據這種語言特質而形成的文學境界和美感性質,便常能超以象外,氣韻流瀉於筆墨不到之處。這個筆墨不到之處,往往最虛靈,但也最真實。因為那是作者最深沉的心靈姿勢和生命律動,是與讀者產生主客互動的所在,所以能讓人咀嚼不已,回味無窮。古人讚美《古詩十九首》“鑿空亂道,歸趣難窮,讀之者四顧躊躇,百端交集”,正是就此境界而說的。邏輯式的語言,哪能如此?

  在這樣的語言構造裡,文學作品必然是“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整個語言建構來自想象的運作,而非知識理性的堆砌。像英國詩人布萊克為了強調想象的重要宣稱:“只有一種能力可造就一位詩人:想象、神性的視力。”我們倒不敢如此神祕其說。我們所謂的想象,只是意象的召回或經驗的再現,但在其中加上了作者本人複雜而深邃的心靈作用***意識與潛意識***,化腐朽為神奇,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秩序。所以,不同於經驗的複製,也不是純理性的綜合與演繹,胸有成竹,目無全牛,是整個文學語言構造的主要運作力量。

  此一力量,古人稱為神思,因為它變化無方,不可把搦。陸機、劉勰、蕭子顯等人,對於神思都有精妙的詮說。只有想象力憑心構象或感物造端時,刻鏤聲律、萌芽比興,才能成為文學作品。否則,聲律與比興的運用,在梵唄唱誦或廟宇籤條上也是有的。

  在想象力的運作下,比興和聲律都是文學語言所重視的質素。科學或邏輯語言概屬直述語句,文學則在直述***賦***之外,還重視比興的運用。“賦、比、興”不僅是文學的構詞方法,其實也是文學作品構思的形式。比興的含義,歷來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總括來說,則不外乎譬喻、暗示和象徵。文學必須借重這些構詞、構思的方法,原因是它本身傳達的就是一種象徵的知識。

  ***節選自龔鵬程《文學散步》***

  1 下列有關“文學語言”和“認知語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學語言是從“志”到“言”的一種較迂曲不直的語言,它脫離了清晰的邏輯文體;而認知語言則準確直接,適用於清晰的邏輯文體。

  B 文學語言本質上即具有“言外之意”,能夠形成超以象外的文學境界和美感性質;而認知語言卻祛除歧義蔓延的聯想,是一種邏輯式的語言。

  C 文學語言憑虛構象,盪漾著無盡之意,往往是象徵的語言;而認知語言則是徵實的語言,是能夠最真實地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的語言。

  D 文學語言依賴於想象力的運作,創造出“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的文學作品;而認知語言則常常是純理性的綜合與演繹。

  2 對“只有想象力憑心構象或感物造端時,刻鏤聲律、萌芽比興,才能成為文學作品”一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聲律與比興的運用在文學作品中必不可少。

  B 想象力一作用於聲律與比興,就會成就文學的語言。

  C 一切運用聲律與比興手法的形式都有文學語言的質素。

  D 文學語言的建構來自想象的運作,再加上合理的技巧的運用。

  3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作者運用翻譯中的直譯和意譯的例子,引出並說明文學語言需要迂曲不直的觀點。

  B 作者認為想象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是因為它不僅僅召回了意象或再現了經驗,還新增進了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

  C 英國詩人布萊克強調想象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但這和作者關於文學創作需要想象的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

  D 作者認為,“賦、比、興”是文學語言必須借重的構詞、構思方法,而邏輯或科學語言是不會使用這些方法的。

  4 根據文中資訊,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和認知語言純理性的綜合與演繹不同,支學語言強調變化無方的想象,不需要講究邏輯性與真實性。

  B 要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沒有想象、沒有運用比興方法的作品不能稱作文學作品,只能說是科學作品。

  C 像《紅樓夢》這樣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會給人們以多種意義的解讀,帶給讀者以語言的美感,就是因為它使用的是文學語言。

  D 從文章的觀點態度來看,作者是提倡使用文學語言,而反對使用認知語言的。

  臭氧層被破壞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受到層層包圍的。從地面算起,從下而上可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離地面最近的對流層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給人類帶來了風、雲、雨、霧、霜、雪等複雜的天氣現象;而對流層上方的平流層中有一臭氧層,其濃度為10%,厚度為30公里,能大量吸收來自宇宙的輻射,特別是可以吸收掉99%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紫外線,從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傷害,因而,臭氣層被人們形象地譽為“人類的保護傘”。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人類的這把保護傘正在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據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提供的材料表明,近年來北冰洋上空除了高空平流層臭氧濃度明顯下降外,較低層大氣中的臭氧濃度也開始明顯減少。在北冰洋和附近地區的上空存在兩種臭氧空洞。一類是流動性很強,直徑達數百公里的小空洞,另一類是直徑數千公里的大空洞,是大陸面積的1.7倍,成為迄今第五大規模的臭氧空洞,並且波及到智利上空。據1997年5月份觀測表明,在智利上空出現的臭氧空洞直徑為1000公里,覆蓋了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廣大地區。

  臭氧層的破壞,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相當明顯的。在智利南端瀕臨麥哲倫海峽的地區,許多魚變成“盲魚”,許多羊變成“盲羊”,甚至連野兔、山雞都會患上“瞎眼病”……由此不難推斷對人體的危害——若受過量紫外線輻射,可能誘發麻疹、水痘、皰疹、真菌痛等,主要是誘發面板癌。如果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10%,地面不同地區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19%,面板癌的發病率將增加15%-25%,所以,患面板癌的總人數正在世界範圍內逐年增加,目前已佔癌症患者的1/3。

  科學發現,臭氧層受損完全與人類自身的行為有關。從1974年開始提出與氟利昂有關後,經20多年的研究和追蹤,證實大氣平流層中的氯並非天然生成,而幾乎全部來自氯氟烴。氯氟烴最常見的形式是冰箱、空調器中使用的製冷及家用化學品的發泡劑,即“氟利昂”和“哈龍”。另外,一些科學家發現,生產尼龍過程中大量排放出的一氯化氮,使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等,對臭氧層也起著嚴重的破壞作用。

  ***選自《科學之友》***

  1 對“臭氧層是人類的保護傘”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

  B 能大量吸收來自宇宙的輻射。

  C 可以吸收掉99%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紫外線。

  D 能吸收來自宇宙的輻射,從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傷害。

  2 下列說法符合文中句子表述意思的一項是

  A “保護傘”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是科學證明了的。

  B 較低的對流層大氣中的臭氧濃度開始明顯減少。

  C “大空洞是大陸面積的17倍”是說大空洞是大陸上空臭氧空洞的1.7倍。

  D 智利上空出現的臭氧空洞是臭氧層中最大的空洞。

  3 對第三段中的“資料說明”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含量減少10%”是用作基礎的百分比。

  B “增加19%”是依“10%”計算出來的,所以是一個準確百分比。

  C “增加15%-25%”是說明隨紫外線照射的不斷增加而百分比不斷擴大。

  D “1/3”是調查後統計出的準確比例。

  4 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在包圍著地球的五層中,平流層對人類最為重要。

  B 人類的面板癌增加,所以要注意臭氧層。

  C 臭氧層帶來的後果完全是人類自身的行為所致。

  D 本文目的是要求人類愛護臭氧層。

  答案:

  1 C***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從原文第2段可知,“往往最虛靈,但廿王最真實”的是文學語言的“筆墨不到之處”而非認知語言***

  2 D***A的“必不可少”,B的“一……就”,C的“一切”都過於絕對,D的“合理的技巧”指的就是原句中的“刻鏤聲律、萌芽比興”***

  3 D***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從最後一段可知,“科學或邏輯語言概屬直述語句”而“賦”是屬直述語言的***

  4 C***A推斷無根據,文學語言也要有邏輯性,也講究真實性。B推斷絕對化,原文只說“文學則在直述***賦***之外,還重視比興的運用”,不能推斷出“沒有想象、沒有運用比興方法的作品不能稱為文學作品,只能說是科學作品”。I***推斷缺乏依據,作者只是客觀地介紹了科學語言和文學語言的特徵與區別,並未反對使用認知語言***

  《臭氧層被破壞》

  1 C***A 原文“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說的是對流層;B 保護傘的作用是吸收掉紫外線,而不是吸收一切輻射;D 使生物免受傷害的是吸收99%的紫外線***

  2 C***A 只是跡象表明;B “臭氧濃度明顯減少”的地方是平流層中的較低層;D 原文未說***

  3 C***要說明的是這個比率只能在這之間***

  4 D***A 原文沒比較某層重要;B “面板癌增加”只是後果中的一種;C 以偏概全***

初三語文散文閱讀訓練題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自測題
相關知識
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訓練題
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訓練題
大學英語六級仔細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英語四級考試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英語四級仔細閱讀訓練題附答案詳解
大學英語四級仔細閱讀訓練題和答案
英語四級仔細閱讀訓練題附答案
英語六級長篇閱讀訓練題附答案
英語四級長篇閱讀訓練題帶答案
英語四級仔細閱讀訓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