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是唐朝詩人劉長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當時蒙冤受屈,遠謫南荒,重遊舊地,滿懷抑鬱,在院內題下了這首律詩留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閱讀材料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劉長卿

  竹房遙閉上方①幽,苔徑蒼蒼訪舊遊。

  內史舊山②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③月色同僧室,葉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遷④明主意⑤,白雲何事欲相留?

  【注】759年,劉長卿蒙冤被貶為潘州南巴尉***今廣東電白***,赴任前重遊樑代內史蕭子云為高僧慧遠建立的寺院。①上方:方丈、住持所居。②舊山:蕭子云的故居。③天香,指桂花。④播遷:顛沛流徙。⑤明主意:明君恩遇。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閱讀題目

  8.首聯和頷聯描寫的蕭寺遠公院的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麼?請簡要分析。***5分***

  9.請結合尾聯從寫法上簡要分析本詩“怨而不怒”***聞一多語***的特點。***6分***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閱讀答案

  8.幽靜、淒涼。***2分***禪房掩映在竹叢裡,曾經踏過的舊路滿布蒼苔,突出了環境的幽靜。***1分***寺內的故居冷落在夕陽裡,而當年種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蕭瑟的秋容與人相對了,突出了環境的淒涼。***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9.尾聯即事抒情、婉而多諷***2分***,明明是蒙冤遭貶,顛沛流徙,卻還要說是明主恩遇,白雲相留***2分***,將內心無可奈何的憤懣情緒,用溫婉含蓄的語言道出,因而“怨而不怒”。***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賞析

  首聯概寫遊寺開始的印象。先是掩映在竹叢裡的幽靜禪房,門內延伸著一條滿布蒼苔曾經踏過的舊路,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次聯描繪寺內的重點文物。寺院建立人蕭內史的故居***舊山***正冷落在夕陽裡,而當年種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蕭瑟的秋容與人相對了。“空日暮”,“向人秋”兩句的淒涼景象,寫景中融注感情色彩,反映出詩人此時悲苦落寞的心境。既是重遊,又屬雅土,寺僧定然相識,少不了一番款待。腹聯便轉寫主客酬對的場面和詩人感情起伏的心態。上句寫在桂花飄香、月明如素的禪房裡,擺設齋宴,賓主洽談,談論人生世相、浮雲富貴一類話題,詩人原本沉重的心情,暫得寬解。

  “天香”,是指桂花,或受自駱賓王“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詩句的啟發,也與秋的時令吻合。然而,在短暫“快然自足”之後,詩人又回到現實,意識到自己畢竟是獲罪遭譴之人,王命催促,身不由己,很快就要被迫走上遠謫嶺外的艱苦征途,不免將當晚的“天香月色”禪房宴聚同明夜“葉落猿啼”的孤舟旅況對比,想到這倍覺傷感,怨憤之思,不能自已,凝成了尾聯婉而多諷的詩句:“此去播遷明主意,白雲何事欲相留?”“播遷”,即流放遠謫之意。明明是被誹謗,蒙冤遭貶,卻還要說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滿與諷刺顯而易見。

  “白雲”是借用樑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的詩意,陶詩拒絕梁武帝詔他出山,後來竟獲恩准,而詩人此時眷戀白雲,卻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是問白雲,問寺院中與塵俗的僧友:“這是為什麼呢?”詩人心中有數,白雲、僧友也未必不清楚。“明主意”三字,也帶有幾分忠愛之思,說明詩人心中還有一定的儒家“詩教”影響,因此能將內心無可奈何的憤懣情緒,用溫婉含蓄的語言道出,更覺悱惻動人。

  此詩前兩聯寫景,是融情入景;後兩聯敘事,是即事抒情。寫景清秀多姿,敘情真摯動人,語言淡雅有致,婉而多諷。宋榮總評劉詩的風格說:“感情強烈,剋制怨憤,寫不遇之感清詞妙句,令人一唱三嘆。”***《漫堂說詩》***聞一多先生評此詩說:“寫得情深意厚,怨而不怒,深得溫柔敦厚之旨,開大曆十才子之端。”


  

鷓鴣天蘭溪舟中閱讀題及答案
廣東清遠中考語文閱讀題答案
相關知識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閱讀答案
韻外之致蘇軾的意義閱讀答案
題西太一宮壁閱讀答案
題張十一旅舍閱讀答案
寒山寺的鐘聲閱讀答案
川主寺的夜晚閱讀答案
碧雲寺的秋色閱讀答案
如何從標題裡找尋雅思閱讀答案
靈巖寺的月光閱讀答案
唐家寺的雨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