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近重陽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紫萸香慢·近重陽》是是宋末詞人姚雲文的詞作,這首詞借重陽節習俗,描繪物是人非蕭索淒涼的景象,抒發了遺民不忘故國的憶舊情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紫萸香慢近重陽》閱讀材料

  紫萸香慢·近重陽

  姚雲文①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臺高處,更不勝情。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

  悽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平。記長楸②走馬,雕弓笮柳③,前事休評。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髮如此星星,歌罷涕零。

  【注】①姚雲文:宋末元初文學家。入元,授承直郎,撫、建兩路儒學提舉。②長楸:古時道邊種楸樹,綿延很長,稱“長楸”。③笮柳:以箭射柳。笮,竹製盛箭器,引申為射擊。

  《紫萸香慢近重陽》閱讀題目

  14.重陽節是每年的 ***寫具體日期***。***1分***

  15.對作品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絕憐”直接抒發作者對多日風雨後暄明景象的喜愛之情。

  B.上片通過今昔對照,寫出重陽日因戰爭和天氣而格外冷清。

  C.下片引用漢家陵的典故,讓詩歌的意境顯得更加深沉悠遠。

  D.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於一體,深化了作品主題。

  16.詩人的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4分***

  《紫萸香慢近重陽》閱讀答案

  14.***1分******農曆***九月初九

  15.***3分***B

  16.***4分***由開頭偏多風雨的擔憂到重陽暄明的絕憐歡快之情,通過虛字“正”“更”“又”層層鋪陳轉到羈懷憶友之悲慨,再過渡到“悽清,淺醉還醒”的孤寂、感傷中,通過對過去豪情的追憶與今天年老無功的感嘆***“長楸走馬,雕弓笮柳,紫萸一枝傳賜”的對比映襯***,進一步翻轉出故國之思無以報國的無奈與悲憤之情***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失路之悲***。

  《紫萸香慢近重陽》賞析

  這首《紫萸香慢》應為姚雲文自創詞調。此詞借重陽佳節發羈愁、念遠之慨,含蓄而深沉地表達自己的亡國之哀,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滄桑之痛。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首句交待了大致背景,時近重陽,陰雨連綿,難得遇上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故與友人結伴出城秋遊。

  “正自羈懷多感,怕荒臺高處,更不勝情。”南朝時宋武帝劉裕北伐前曾於重陽日在荒臺大宴官兵。“正自”句隱含了詞人對故國的思念,對南宋不思振作終至亡國的憤慨。怕登高臺,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國破家亡的傷痛。

  “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曾取頭上葛巾濾酒。老兵此處應指當初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戰友。結句無限悽清,從文中的“荒臺”、“老兵”可以想見,詞人曾經參加過抗元戰爭,有過戎馬生涯。“座上已無老兵”,舊友或已亡故沙場或已風燭殘年,已經不能和從前一樣漉酒插花,指點江山了,想起這些,心中無限的感傷。

  “悽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平。”過片幾句通過環境的悽清表現心中的悽清,憂愁實在是太深了,儘管一個勁兒地作詩填詞,也無法抹平這份久久的積怨。

  “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傳賜,夢誰道、漢家陵。賜,夢誰道、漢家陵。”此處化用曹植《名都篇》:“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古時的風俗,重陽節登高要插戴茱萸。詞人回憶當初,感慨萬千,於悽愴之中流露出憤激之情。“紫萸”句暗示故國已亡。

  “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髮如此星星。歌罷涕零。”烏紗,此處用典《舊唐書輿服志》“烏紗帽者,視朝及見宴賓客之服也。”此處用晉朝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束片,滿是深沉的哀痛。


  

生命因陽光心態而精彩閱讀題及答案
書非自律不能讀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紫萸香慢近重陽閱讀答案
離太陽最近的樹閱讀答案
有時我們需要將腳步放慢一點的閱讀答案
炒米衚衕裡面看夕陽閱讀答案
一雙紅繡鞋夏陽閱讀答案
米樹香香糖樹甜甜閱讀答案
活得豐富比活得正確更重要閱讀答案
譯書與中國近代化閱讀答案
讓學術與思想貼近大地閱讀答案
財產權何以如此重要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