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語言學習中語境對把握語義的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論文關鍵詞] 語言學習 語境 語義 
  [論文摘要] 當一個詞語、一個句子放在具體的語境中時,它所表達的意義只能是眾多義項之一,甚至變成了詞典上所沒有的臨時含義,究其原因,語境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學習語言的人,除了學習詞語的基本含義外,還要了解語境對詞語含義的影響,應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 
   
  當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很多時候會求助於詞典,然而詞典並不是每次都能幫上忙。原因在於,詞典上羅列的是詞語的基本含義,而當詞語進入特定語境或言語片斷時,其意義往往要發生變化。因此,要想正確理解這類詞語,不僅要了解其基本含義外,更重要的是“揣摩詞句的語境含義”。 
  一、什麼是語境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環境,人的語言活動也不例外。“語境”一詞,由人類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1923年首先提出。對這一術語的理解和使用學術界歷來有較大的分歧。但大體上,人們認同於把“語境”看成是“人們在言語交際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所依賴的各種表現為言辭的上下文或不表現為言辭的主客觀環境因素。” 
  在我國,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漢語修辭學的奠基人陳望道最早明確提出語境問題並作出理論探討。後來王德春教授又把這一概念做了進一步明確。他說:“什麼是語境呢,語境就是時間、地點、場合、物件等客觀因素和使用語言的人、身份、性格、思想、性格、職業、修養、處境、心情等主觀因素構成的使用語言的環境。” 
  二、分析語境對把握語義的作用 
  1.語境使語義單一化 
  “一個多義詞雖有幾種或十幾種含義,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裡,一般不會產生歧義,這是因為具體的語言環境把這個多義詞的其他講不通的含義都排除了。” 
  1語境有助於義項定位 
  詞的多義現象使得語言可以用較少的詞語表達較多的意思,體現了語言的節約多效機制,然而在實際運用中,這種現象給閱讀帶來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往往看著眾多的義項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分析語境。 
  例如,“走”的義項很多,但是在“講話~了嘴”一句中只適用“漏出,洩漏”這一義項。在“~群眾路線”中只適用“實行,貫徹”的含義。而當已知某人已經臥病在床時,再說起“XX走了。”就表示“XX死了”的意思。如在殯儀館的橫幅“XX一路走好!” 
  2語境消除歧義 
  同樣的情況還適用於語句,不同的語境會幫助我們確定語句的真實含義。“教師去講課”和“學生去聽課”都可以表達為“去上課”,同樣,醫生與病人都可能會說“去看病”,但意思是不一樣的。在書面上看就成了歧義句,但是在交際過程中,對說話人的地位、處境等語境的瞭解就會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又如“咬死了獵人的狗”,單獨看一句話,不知道到底說的是“獵人死了”還是“狗死了”。如果變成“咬死了獵人的狗,終於被村民制服了。”或者“那頭虎咬死了獵人的狗。”有了各自的語境,其意義也就立刻明晰了。 
  2.語境使得詞義具體化 
  詞義有概括性,通常都指整類事物或現象。而在具體的使用中,我們研究一下語境就會明確它到底是指整類事物中的某些個還是某一個個體。例如,“魚”的詞義概括了一切生活在水中、體溫隨外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腮呼吸,可供使用或制魚膠的脊椎動物。“魚”這個詞本身可能指河裡、海里的任何一種魚,包括鯉魚、鯽魚、刀魚、鮁魚,等等,甚至鯨魚。但如果有一天在家做飯的媽媽說,“下面我要燉魚了。”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句話的內外語境,家人的偏好或者是之前買魚的情況,判斷出到底是哪一種魚,而且應該是在此之前已經收拾好的那條魚。從而使具有概括性的詞語和具體的事務掛鉤,完成順暢的交流過程。 
  3.語境使詞義異化 
  詞義在特殊情景語境作用下,往往會發生多種轉變,這種轉變叫做詞義的異化。 
  1詞類活用現象 
  每個詞語不論其義項多寡,在運用中都可能會出現其本身不具有的含義、引申義或新義。其原因就是語境在起作用。語境不僅決定詞語的義項選擇、歧義的確定,而且能賦予詞語以臨時含義。如: 
  ①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魯迅《故鄉》 
  “隔膜”原指阻礙人與人相互瞭解的無形障蔽,是個名詞,而這裡用作動詞,當“產生障蔽”講。 
  2形成修辭手法 
  語言離不開修辭,而修辭必須在語境中才能實現。歷來研究修辭的學者都很重視語境的作用,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就是以題旨情境為修辭第一義。如: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朱自清《春》 
  “賣弄”一詞本是“有意顯示、炫耀”的意思,是個貶義詞,在這段話裡,我們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對“鳥兒”是滿含喜愛之情的。於是就可以明確地做出判斷,“賣弄”在這裡是個褒義用法,這裡用的是反語的修辭手法。與此相應,其意義也就變成了“展演”。又如: 
   文具盒裡放著嶄新的圓規。 
  ②“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魯迅《故鄉》 
   在“文具盒”這個語境中,“圓規”表達的就是詞典上解釋的詞語意義,展現在讀者腦海裡的是一種畫圓工具。這句話看不出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②中的語境,則讓我們斷定,這裡說的是個人,而非畫圖工具,再結合上下文,知道作者把楊二嫂比喻成“圓規”,那這裡的“圓規”就成了楊二嫂的代名詞,是借代手法的運用。 
  4.使詞義在一定範圍內合理化 
  詞語的運用是離不開社會這個語言環境的,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表達的含義可能會大相徑庭。因此,在交際過程中有必要了解語言的這些外語境。 
  很多人看到經典的句子“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第一印象都會困惑,爺爺的大兒子怎麼會是木蘭的長兄,但瞭解到古代人的習慣,用“爺孃”來指父母,此處的“爺”即為父親一如現在吳方言中的用法,就會明白了。又如大多數地區的人說“東西掉了”,是指“東西落在地上了”,可也有些地區,是指“東西丟失了”。只有瞭解說話人生活的背景習慣,才能判斷其真正含義。 
  同時,詞語的含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詞語在歷經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科技的發展以後往往會獲得某些特殊的含義,體現一定的時代特色。如“同志”一詞,在我國古代,是朋友之間的稱呼。建黨初期“同志”一詞來源於蘇聯,意思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被廣泛用作陌生人之間打招呼。可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同性戀開始用“同志”互相稱呼。知道這種演變之後,人們在使用時就要慎之又慎了。 
  三、小結 
  語境在語言交流中對詞義起著重要的作用,語境制約著詞語的含義,體現了交際者的文化性和時代性。語境使得詞語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語義。只有參照語境來分析詞語,才能準確地認識詞語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道望.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德春.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伍鐵平.普通語言學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淺談語言習得和思維角度觀察語言
淺析漢語詞彙與漢民族文化心理
相關知識
淺議語言學習中語境對把握語義的作用
淺析社會語言學與中職類商務英語教學
試論語言學習中語境對把握語義的作用
高中語文學習中最容易畫蛇添足的詞語介紹
英語教師關於孩子的語言學習建議
在語文學習中帶著問題聽課
影響兒童語言學習效果的因素
有關語言學習的英語作文
論沉浸式語言學習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西班牙語言學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