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摘要】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和形式表達現代中國思想情感的文學。本文研究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 並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展望。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 思想情感 語言
  
  中國現當代文學通過現代社會和人的意識情感的加入,來改變中國古典文學造成的封閉和隔絕, 使文學在內容和表達上與當代中國人的實際有更多的聯絡和契合。近年來,現當代文學研究過程中, 在一種無孔不入的話語的滲透之下, 一些像“全球化” 之類的詞語, 成了神聖的詞語, 只要說出來就具有天然合法性, 而不論其所指何物。與此同時, 一些諸如“革命”、“救亡” 之類的詞語, 卻獲得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說出來就成了天然的“非法”, 甚至成了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在當下的語境中, “純文學”、“新時期文學”、“先鋒文學” 等成了人見人愛的時髦話語, 而“十七年文學”、“革命歷史小說”、“底層寫作” 等則成了人見人怕的危險思想。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過程中,現當代文學究竟如何發展變化, 又處在何種現狀呢?
  
  一、 現當代文學研究目的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一個重要的時期。在以和平經濟建設為中心時期, 文學隊伍主要是由兩代作家構成, 一代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作家, 他們大部分是在1957 年的“反右” 運動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擊, 並在社會底層度過了一段苦難日子, 他們的創作裡充滿對現實政治生活的干預精神和對人性的讚美。另一代是在“” 中成長起來的作家, 其中大多數人曾在“上山下鄉” 中感受了民間生活和民間文化的薰陶, 因此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從農村經驗中汲取創作素材, 由最初的知青題材到稍後的尋根文學, 呈現出新的民間化創作趨向。兩代作家們胸中湧動著知識分子新生的對現實生活的熱情與自信, 他們在揭露社會弊病的同時,把希望寄託於批判的社會效果, 在這種希望之中正滋生著已經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識分子的主體意識。這使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
  而今天的當代中國作家, 一部分忙著追逐“諾貝爾”文學獎, 期望以此來奠定自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另一部分則忙於追逐市場。由於讀者的欣賞情趣和閱讀趨向主導了市場, 市場又左右著作家的文學創作, 導致現在的文學市場化、快餐化、娛樂化、庸俗化、視覺化傾向。在現當代文學中, 以兩種文學思想表現最為突出。
  (1) 精神潰敗。在這種精神潰敗之中, 有的作者乾脆放棄信仰, 放棄尋找精神出路的企圖。如餘華就在《活者》中傳達了“活著就是一切, 活著就是勝利” 這樣一種人生哲學。正如餘傑所說, 只有肉體的“活著” 而沒有靈魂的求索。
  (2) 性文學進入文壇。90 年代末期, 性文學捲土重來進入了中國文壇, 在這些描寫性的文學中聲勢最響的是賈平凹的《廢都》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它們都描寫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現出的依賴性和脆弱性。
  
  二、 現當代文學存在“現狀批評” 現象
  現狀批評是現當代文學研究中最具誘惑力的部分, 變化無窮的文學現象和不斷推出的新人和作品, 既聯絡著社會生活、文化思潮的搏動, 又提供了不重複的新鮮刺激,批評的創造性在現當代文學研究中也最為活躍。因此, 許多人把當代文學研究與“現狀批評” 畫上等號。這一觀點是值得懷疑的, 它可能遲滯了對“十七年文學”、“‘’文學” 的研究, 以至於這三十年的文學已從一些人的研究視野中消失。這些部分文學研究, 往往構成現當代文學研究最脆弱的環節。很顯然, 這三十年的文學創作總體水準的普遍性缺陷, 是難以吸引更多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但是,從另一角度看, 這一曲折的文學程序, 又蘊含著某些有關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問題和矛盾, 這涉及現代文學傳統、作家精神結構、現代文學藝術形態等。
  

淺談靈感是文學創作的內驅力
西方現代文學視域中的中國當代先鋒小說
相關知識
淺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淺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試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本土經驗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世界性
淺談我國房產稅徵收的研究
淺析中國現當代文學詩歌教學的育人價值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古代小說傳統
中國現當代文學論文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的挫折教育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農民命運意識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