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教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複習的質量如何,影響著考試的成績。那怎麼教學生複習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四年級語文上冊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於啟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覆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一、教給學習方法

  方法是入門的嚮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別物件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瞭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裡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覆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教材學習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

  班裡為數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基礎功底太差,所學的知識如過眼煙雲。針對這一情況,系統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一*** 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彙;

  ***二*** 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

  ***三*** 朗讀背誦過關,發展記憶能力;

  ***四***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對所學的基本知識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發現“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

  三、堅持以讀為本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單元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把精力放在體現知識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瞭解大自然給人的啟示”,講授時就圍繞大自然的啟示描寫,分析其寫法,引導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的新有收穫。

  2、重“講讀”促“自讀”。對於不同型別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講讀課文,從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把自讀課文看作是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訓練課,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四、強化基礎訓練

  “從訓練上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後的練習為基礎練習;一個單元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相互聯絡,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課文後的作業,根據不同型別課文強化練習。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造性練習內容。

  篇2:小學二年級語文的複習課

  ***一***對小學語文複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為“溫故而知新”的複習課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鞏固知識, 訓練能力的功能,更有“溫故”和“知新”的要求。這裡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那麼,語文複習課如何進行才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

  要在複習時避免無效資訊的重複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複,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複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瞭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資訊 ,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複習課教學方案。一位二年級老師在第三冊教材教學結束後,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編制了一份檢測試卷,在批閱試卷時發現學生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瞭解到這個情況後,這位老師在複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這位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 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 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絡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複習課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已進入作文訓練,第五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敘事,有記人,還有練寫通知。每次作前指導,教師一般都只是就該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講些與本次作文相關的知識,做些必要的引導,滿足於把作文寫出來就行了,而在複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複習的。其實,複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本學期八次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 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本學期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小學記敘文寫作中的“觀察——說話—— 寫話”的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 融會貫通的複習,學生對本學期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複習前要提高一步。

  三、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 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複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

  四、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

  在“溫故”中“知新”,並不是僅僅靠機械性重複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目的。上覆習課不在於老師不停嘴地講多少,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複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

  五、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

  訓練是複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複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複習課的訓練中提高複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 複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係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說出各段落之間的關係,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係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六、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

  複習課要重溫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複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溫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複,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 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複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擴句、縮句是小學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複習課 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箇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例項,用小學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 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

  七、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

  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複習課的 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閱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複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閱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閱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絡實際,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閱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八、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學生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複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九、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複習為基礎,向新的複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充套件。這種複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複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複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 的複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複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 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複習上來,指導自我複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複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複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圖學文的複習還可以向看圖說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象、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說話、寫話和作文。這種複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複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路知識的複習和 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複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篇3:閱讀複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並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複習,梳理方法。

  ***一***複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複習課文

  複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麼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線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複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複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 內容 思想 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白楊》 圍繞白楊寫了“我”跟父親之間的幾件事。

  《燕子》 講作者觀察燕子的特點等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麼***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複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提綱,出示短文,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複習課文***仍以六年級上冊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考試結束隨筆
多年以後的生活回憶
相關知識
複習教學隨筆
小班用餐習慣教學隨筆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六年級下冊語文綜合複習教學設計
關於小學自然常識課的教學隨筆
四年級教學隨筆
初級中學教學隨筆
關於物理的教學隨筆
小班數學教學隨筆
高一物理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