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需要經營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家庭的幸福,還是工作、生活上的幸福,都需要經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從小就聽大人說,慣子等於殺子。還連帶著聽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寡婦,從小把孩子拉扯大,不說也不碰,慣得不得了,後來孩子偷東西了,還是慣,最後越偷越大,判了死刑。臨死前,要求見他娘一面,要吃他娘最後一口奶。結果,把他娘***咬了下來,還恨恨地說,如果你當初不這樣慣我,我不會有今天。

  可惜,這樣的話今天沒有人說了,故事也失了蹤。極目望去,似乎人人都在慣孩子。當然,慣孩子的結果,未必都有故事上講的那麼可怕,好些孩子雖然嬌生慣養,但心地還挺善良,做不了什麼壞事。但嬌慣的結果,的確不怎麼樣,現在人們抱怨80後、90後的毛病,其實說到底,都是抱怨者這一輩給慣出來的。

  城裡的孩子嬌慣,農村的孩子也嬌慣。從前大學裡,農村來的學生,什麼都會幹,也肯幹,但現在農村來的學生,甚至比城裡的孩子還嬌生慣養,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會,還不是嬌慣最大的惡果,大不了以後成家了,兩個人從頭學做家務。動手能力差,多挨老闆剋,自己慢慢學就是。反正歷史留給這個時代的,就是這樣的80後,90後,他們父輩的當家人,不接受,也得接受,不用,也得用,因為沒有更好的。嬌慣的最大惡果,是這一批的孩子,普遍責任心不強,或者說,不自立。

  作為老師,每年都會幫一些貧困的學生,每次借錢,都說好了是借,不是給。當然,如果他們不還,我也不會逼債。其實,我並不在乎那幾個錢。但是,我發現,凡是男學生,畢業之後多數不還,而女學生大多都還。很明顯,男孩子被慣的比女孩子厲害,在他們眼裡,還不還錢,本是個無所謂的事。他們根本沒想過,還錢是一份責任,不還錢,不僅丟了自己的那份責任,而且也丟了面子。他們連在我面前丟了面子都不在乎,很難想象,到了社會上,他們是不是會在乎自己的臉面,自己的尊嚴。我當然也沒法相信,他們日後能做出什麼成就。

  其實,每個大人,即使不講那個傳統的故事,他們也都知道,慣孩子不好。之所以非慣不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人們都輸不起。好些被嬌慣習慣了的孩子,只要索要不能被滿足,動輒以自殺相威脅,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只好繳械投降。其實,即使一對夫妻一個孩的所謂國策難以改變,在一個孩子的前提下,從理性角度,不慣也比慣是更合理的選擇。

  所謂的慣,在很大程度上,是擔心孩子折掉,但現實社會中,有幾人能做到真的把孩子天天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無論如何,孩子總要自己在人世間行走。這樣行走,就會有風險,有疾病。事實上,人就像其他動物一樣,生下來就會有風險,無論擔心與否,小心與否,風險總是會有。從概率上講,讓孩子經些風雨,受點磨練,活下來而且活得好的概率反而要高。即使嬌生慣養,所有的事情都大人包辦,父母一般來講,總會死的孩子的後面,那麼孩子後面的日子肯定要過的相當艱難。不僅吃苦的概率註定大,折損的風險也大了。

  篇二

  幸福是需要經營的。我是搞教育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幸福。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教育好。其實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是經營一個家庭幸福的過程。當一個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說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幸福指數立刻就增加了。但是,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氣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給毀掉,因為他都不知道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培養。

  很少有父母會引導孩子讀書的好奇心,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讀書。讀書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環。3歲開始到10歲,孩子就應該養成的讀書習慣。而現實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一個世俗的空間,去比較很多不該比較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些世俗的比較習慣,成績不如別人自卑,衣服不如別人自卑,長相不如別人自卑。除了社會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你又不會帶孩子,那孩子就會變成你的噩夢,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於不信宗教,中國人不幸福也不是因為沒有錢,中國人的平均生活狀態,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人,還是不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你沒法生存下去的時候,財富和幸福是密切相關的。當你到一定程度之後,幸福已經不和財富正相關了。

  我個人感知的幸福是這樣:如果給我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滿足我下面兩個條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個條件是在房間裡有一堵牆的書;第二個條件是必須讓我每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吃一吃喜歡的飯,這個飯絕對不是鮑魚魚翅,而是蘭州拉麵。

  我個人有資格告訴大家:你個人的幸福和財富的疊加是沒有關係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來自於和財富無關的東西。否則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而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比在坐的各位高,甚至還要低一些。我有錢了,但是我沒時間;我有錢了,但是我受制於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

  但是想回過來,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這倒不是因為娶到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孩子,而是我從小到大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不去跟別人,尤其是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我們很多人不幸都來自於什麼呢?看見鄰居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變成局長,自己還是個處長,你就不幸福;看到邊上的人長得比你好,你就想去劃兩刀;看到同事成績比你好,你就恨的不得了。這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傷害。

  一個人要不要比較呢?要比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和身邊的人比,而且比的永遠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來,比出快樂來,那就可以比較。而中國人永遠是比到最後,比出自己的萬般不是,比到最後崩潰的狀態。所以我下決心,讓我在生活當中不和別人攀比。

  我給大家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中國的一個企業家。一次一起去游泳,他把一塊十幾萬的手錶放在游泳池邊上,游泳很高興,最後穿衣服的時候也就忘了這塊表了,再回來的時候發現表沒有了。本來後面有幾個特別愉快的活動,他就再也沒心思參加了。

  這個表對他來說好像是挺珍貴的。我的感覺是,那不就是十幾萬塊錢麼,丟了就丟了。他說那也是十幾萬塊錢呢。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游泳池的那個賓館給他打電話,說表找回來了,他又高興得不得了。我以後,覺得好悲傷。我覺得一個人因為丟掉某個東西,而把一天半的美好時光都給浪費掉,非常不值得。

  所以,在我的生活中任何東西丟掉了都不可惜,當然老婆不能丟。現在要是到我家去看的話,超過一萬塊錢的東西沒幾個,加起來就三四萬的書在家裡。小偷來了,偷書也是很痛苦的事情,扛起來又重,又賣不了幾個錢。你看我手上戴的這個手錶,800人民幣,平均每天快走一分鐘,這樣我覺得挺好,提醒我時間快到了,趕快出發。所以,人儘可能不要被物質的東西困住。

  我好朋友也很多,好多人有私人飛機,那我怎麼處理呢?很簡單,他們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我搭他們的飛機就好了,有時候借了他們的遊艇說,要不要付你錢?

  篇三

  首先,幸福跟你的出身、家庭環境有關係。在任何一種父母有負面情緒的家庭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幸福指數一般非常低,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在一種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下長大,所以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檢點我們自己。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有錢狀態還是沒錢狀態,不管是工作順利狀態還是不順利狀態,你首先產生的情緒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是否認外部的還是否認內部的。任何把原因歸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歸到自己無能的,這些都是不幸福的來源。

  毫無疑問,我比較幸福,雖然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積極應對身邊一切事情。我很少聽到父母去抱怨,他們總是勤勞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實際上,在我們整個村子裡,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錯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般一個人家是養3頭豬,我們家一年養6頭豬。雖然當時豬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當時要還蘇聯的債,都運到蘇聯去了,但是這還是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為農村當中,唯一能拿去換現金的東西就是豬。糧食是換不了現金的,糧食是國家定額徵收。

  這種生活狀態,讓我從小意識到:如果你要變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中國這兒不好、那兒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國,也天天抱怨美國。我可以斷定,他們跑到丹麥——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照樣會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說,不管你在哪裡、受到怎樣的薰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理,提醒自己要陽光起來。

  其次,假如人能活100歲的話,有70年的幸福是和另外一個人相關的,那就是你的配偶,除非你不結婚。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一生最主要的幸福來源是找對一個人,找對你想要的那個男人或者那個女人。這和談戀愛還沒有關係,一起生活的特質和談戀愛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談戀愛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漂亮的女性,你結婚以後,“漂亮”在婚後生活中是不起作用的。誰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當你看一個漂亮女孩一個禮拜以上的時候,誰都不覺得她漂亮了。美麗來自於距離感,而不是來自於面對面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非常認真地去思考,我們找的那個人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

  ***要找賢惠的,賢惠的女人讓男人心情放鬆;找男人要找胸懷大度的,能給你帶來生活上的安全感。最悲傷的是找到一個男的,除了會抽大煙、天天打罵你,沒有雄心壯志,沒有寬闊心胸,這樣的人會讓人崩潰掉。男人***,天天把你跟其他人比較,覺得你狗屎不如,找到這樣女人的男人也是掉進地獄裡了。

 

  

百曉二冊語文教學計劃
幸福就是那麼簡單
相關知識
幸福需要經營隨筆
幸福需要用心經營隨筆
生活需要感動隨筆
生活需要挑戰隨筆
成功需要等待隨筆
生活需要寬容隨筆
幸福就是現在隨筆
成功需要付出隨筆
生命需要點綴隨筆
快樂與幸福需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