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師讀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美術課程資源指可用於美術學科教學的各種人員、物質、人文、活動、資訊方面的因素、素材、條件等是美術“學科教學最重要的資源。”所以美術老師也要多讀書。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在學習和研討《美術課程標準》時,許多教師認為在美術新課程四類目標中,情感類目標是較難把握的,原因就是在以前的美術教學中,往往只重視美術的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應用目標,而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那麼什麼是情感教育?它對美術教學有什麼影響?我們在教學中又如何去實施情感教育?下面結合初中美術教學,淺談一下在這方面的認識。

  初中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學習美術對於每個初中學生來說都十分的重要。那麼怎樣能把美術學好呢?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視。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美術教學是在情感參與下的體驗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必定伴隨著某種情感的產生,必然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徵,也反映教師在教學時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師生情感達到了心理學上所說的“共鳴”,則會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定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更高層次的認知結構,以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因此在《美術課程標準》中重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就是想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利用情感的動機功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對美術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列寧說的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可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麼怎樣在美術教學中實施?下面從影響美術教學的各種情感因素說起。

  一、教師方面因素

  在構成美術教育系統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和學生是最活躍、最基本的因素。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成了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學內容的研發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構建的促進者。曾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駕馭知識的能力,還要有駕馭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調動學生的情感,我們就要學會分析學生的情感心理,指導學生情感實踐,從這些方面看,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情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一些教育專家對人的素質結構進行了分析,認為情感也是人的素質,並且是最重要的素質,從現實來看,情感在人的事業及發展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穩定的情感是認識活動的動力和調節器。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徵,指導學生情感實踐,自己必需要有豐富的情感。有專家預測: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教師傳統的授業功能將逐漸減弱,而人格培養的功能將加強,這就預示著情感教育在今後的教學中越來越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仍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許多美術教師並未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謂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美術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備真實、強烈、深刻、穩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術教學傳遞情感的能力。烏申斯基說的好:“教育別人應從規範自己做起。”因此,提高個人的情感素質,豐富個人的情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怎樣豐富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加強理論方面學習,加強智力、道德與情感的整合,樹立當代教育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氣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在教學時,我們才能利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

  篇二

  調整教學的內容及教學方法,物質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作用很大,只是學校往往因裝置不足,物質資源配備欠缺,無法使用,尤其在農村中學,可用的只有美術教室、櫥窗等。但我們可以靈活使用活動資源,多舉行美術實踐活動,如美術興趣小組、美術作品展覽或競賽、美術知識講座競賽等等。還有在學校舉行其他活動時如:運動會會徽的設計、文藝演出的設計、道具的設計等都是我們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的活動資源。

  “校外美術資源”是指家庭、社群乃至整個社會中可以被利用的各種資訊、裝置、條件及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是美術教育得以廣泛、高效實施的重要條件。

  家庭生活環境與學生息息相關,是他們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中的美術學習的氛圍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態度、知識技能的掌握有很大作用。如教師可以舉行室內裝飾大賽。讓學生對自己的房間進行裝飾後拍成照片,集體進行評價。社群美術資源則更為廣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群的文化活動,做小主人,出謀劃策。

  社會美術資源如影視作品,學生很感興趣。廣告、商品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這些資源具有時代感。都代表著視覺文化的價值取向及發展方向。另外,地方美術與自然美術等這些資源都豐富多彩,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只有將美術與學生的生活聯絡在一起,他們才不會感覺藝術與自己無關,或是感覺藝術離自己很遙遠,都是大師的事,才不會對大師的作品冷眼旁觀。學生有了感受美的慾望,才能去留意身邊美好的東西,並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去想。對美術作品才能有興趣、有能力去欣賞並逐步學會評述,才能感受其中的豐富內涵及藝術價值。

  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風景寫生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讓學生走出課堂,借實踐之機,見課堂之不能見,得課堂之不能學,拓寬思維並完善人格,使學生個體在行為思想上和學習上處於更加主動的地位,並逐步邁向成熟的季節我認為,過於重視技能訓練,必將帶來一系列的評判優劣的標準。這些標準的客觀存在,使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制,從而在根本上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讓全體學生體驗並參與其中,我經常組織一些集體寫生、集體去創作,通過這種教學設計,既讓學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還可以體會到集體創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創造美的驚喜,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改變了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本現象。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那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的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初中母親節的隨筆
初中科學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美術教師讀書隨筆
初中美術教學反思隨筆***2***
初中美術教師工作計劃
初中美術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
初中數學教師讀書心得
初中美術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初中美術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初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初中美術教師教學課程反思範文
初中英語教師讀書心得3篇_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