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寶貝清醒紀讀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清醒紀》是安妮寶貝最新創作的一部小說散文集。讀這部作品,大家的讀書隨筆如何書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安妮寶貝的第六本書,雖然沒見到什麼大肆的宣傳,到底在各大書店裡,還是被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且又悄悄進入了暢銷書排行榜。雖然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但是還是買下了。不為著要寫書評,就好象是一種習慣吧。

  對於這樣一個女作家,被評論過太多太多,多少人罵她損她批評她的文字是毒藥也無濟於事,因為到底她在很多讀者,尤其是年輕的少男少女心中,佔有無人可替的地位。那些對她作品不屑的人當中,不少也是寫字出書的人,有時候覺得好笑,何必呢?叫囂得再凶,自己的東西既然賣不過人家,就省點力氣收收聲吧,別總給人感覺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吧。

  但坦白地說,安妮寶貝的新作,已經一本不如一本。比起《彼岸花》、《告別薇安》時的敏感和細緻,文字的流暢已經大不如前,那些華麗的辭藻好象都是堆積出來的,為了寫作而寫作,為了出書而出書,這一本新作裡,乾脆連一些小雜誌上面應付編輯的專欄文章都拿出來湊數了,實在讓人難免有些微詞。

  就好象很多歌手,第一張專輯也是成名作,也是最好的。大紅大紫之後,難免心態浮躁,雖然也是努力的,但就是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寫作雖然是一件相對枯燥寂寞的工作,但一位有了名氣在眾人眼底下寫作的,和當初在文字裡獲得一種寧靜感受的“愛好”的,大抵是不可比的。

  平心靜氣地說,安妮寶貝的文字,的確有她獨特的標誌。不然也不至於擁有如此強大而堅實的讀者隊伍。而早期她的作品裡,也確實充滿一種絕望和憂傷的美麗。但在文學的領域裡,她確實不是什麼大家,僅僅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可是,能做到這一點,在如今浮躁的環境裡,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我們,對自己總是寬容的,那些寫字給我們看的人,一字一句都是心血,至少,是值得尊敬的。

  看過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是在崇拜中長大的。所以有很多少男少女對我說:安妮寶貝影響過他們,也就不足為奇。即使她現在真的在走下坡路,那些影響,畢竟存在過。有一個一直看她作品的小朋友和我說:每個人都會變,或者說安妮寶貝站在原地沒有改變不是她的錯。只是我們這些看她故事的人變了,變的對她不再耐煩。我理解為,我們長大了。可以客觀去對待一些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而不僅僅是一味附和。

  篇二

  《清醒紀》是零四年的作品。哪知道里面會有那麼多語言讓我動心。

  原文:

  不甘願被折離枝端失去了靈魂。不以做堅韌的行屍走肉。寧願自毀至形容猙獰,被人丟棄。

  如此,這短而無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懷戀。絕不苟延殘喘。

  這白色的香花代表夏天的開始。如同一個女子不可被捉摸的個性,無法調和的繾綣決絕。

  感受:

  花被折下,失去了靈魂,於是決然死去,不會苟且偷生。這是一種極端的性格,很多人都具備這種性格卻不具備這種勇氣,於是某些人就在矛盾中糾纏掙扎中活著,一邊極端地愛著恨著,一邊向現實低下了頭,這便是無奈,許多人都喜歡用“無奈”當藉口而讓自己還能愉快的活下去。

  原文:

  談到朋友,她說她不會再主動去結交任何新朋友,只是看著有哪些人會自動消失。然後,留下來的那幾個,就是朋友。又說,想過某天如果坐在飛機上,飛機即將墜落,可以打一個電話給別人道別,那麼可以打給誰。想了半天,實在是沒有這個人。倒是有可能會想著我的電腦,不知道我死了之後,它會落在誰的手裡。

  這樣的話,是讓說著的人,和聽著的人,都會很灰心。

  這種心境,感覺很熟悉。都自覺始終待人真誠,善良潔淨,卻很難與人靠近。或者是與這個世界天生的疏離感。是經常會想找人出來聊天,但翻開通訊錄,密密麻麻的號碼,最終也不知道可以打一個電話誰的人。如此清冷的心情。時間久了,也便習慣。

  感受:

  這樣的人瀕臨於心死的邊緣,但是還依然心存希望,當所有的人都自動消失之後,便是孤寂,但是還依然固我的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肯低頭。直至寂寞到死,孤獨終老。承認自己這種近乎於偏執的孤獨寂寞,卻依然固我,有時會有語言悶在心裡想不停地表達,卻苦於無一物件可以讓自己找到方法開口。於是執著於這份寂寞,享受著這份寂寞,還好有筆有紙,有電腦。

  原文:

  愛一個人,是因著在他的身上能夠映照出自我。如果一個男子,沒有上一個女人感覺因為他的存在,而更喜歡自己,沒有讓她覺得自己,比獨自的時候更敏感豐盛。沒有通過也作為介質,而確定她的隱晦個性和特質,並因此而認定是一種魅力。沒有讓她感覺像月亮一樣發出光澤,並影響到內心的天地。

  那麼,她將不會愛上他。

  感受:

  這樣的愛太奢侈。如果愛如這般,那麼必定要孤獨終老,搞不清我們為什麼去愛,為什麼要去因為沒有定義的愛而承受婚姻?其實愛是這般懸空的感覺,如同人和鏡子的對話、惺惺相惜,而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掛念。這樣的愛唯美,或許出現在剎那,瞬間,或許早已經忘了那時的動情,於是我們看不到月亮的光澤。只有水滴般相同的每一天。

  原文:

  某天如果我覺得不再愛你,就不會再感覺寂寞。早上醒來,出現在心裡的第一個回憶,不是你的名字,也不是你與我分別之前的臉。而是窗外白楊樹的清脆綠葉。它們在春天陽光下生長茂盛,在風中輕輕款擺。不知人間憂歡。

  於是我便也會覺得自己是靜的。

  感受: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空一物,何處惹塵埃。

  篇三

  在讀安妮寶貝的《清醒紀》時,尤喜其中一篇短文:《流深》。短短四百餘字的文章,卻蘊含了不一般的人生感悟和智慧。安妮慣有的智言慧語,讓我在這個夜裡,卸下疲憊,洗盡塵埃,掩卷、閉目、沉思。

  文章開篇第一段:“水一旦流深,就會發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會顯得淡薄。”讓我想起童年時候居住家鄉時,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夜深人靜的時候,叮咚聲像美妙的旋律聲聲入耳。而每當雨季到來,連續多日的大雨傾盆,導致水位上漲,一旦流深時,晚上便再也聽不見那熟悉的聲音了。憶起此處,便對這句話,有了感同深受的體會。人的感情何嘗不是如此,見面左擁右抱,親熱無比的,想來定是那些新結交的朋友,而一旦感情濃厚且穩固時,便少了許多的客套,見面一笑一點頭,對於彼此已然足夠,那些未盡之言已瞭然於胸。

  細讀這句:“我不覺得那些呼朋引伴,身邊始終有大堆人圍繞的社交動物,內心深處會沒有寂寞。真實而深厚的感情絕對不會有一個熱鬧的表相。”是呀,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注重於形式,而最後將流於形式,而非真誠,那麼一定也僅僅只是一個“熱鬧的表相”,而非真實的情誼。真誠的情意,不需要熱鬧的假象,客套只是初識的人一種交際的手段,對於熟知的知已,倒顯多餘而虛假了。我們內心的寂寞,並不因外在的熱鬧而減弱,一個人內心充實與否,永遠與外在的呼朋喚友,招風引雨無關,而應與自己有關,心的寧和、淡然、充實、不亢不卑、不為物喜,不以已悲。

  年幼的時候,輕易就能夠與人稱兄道弟,義結金蘭,彷彿友情從來是一份唾手可得的情感,朋友之間也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而“越是年長,越難得到朋友。因為你很難再願意去屈就和妥協別人。”是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似乎可憐的自尊成了最後的籌碼,我們可以“熱鬧地群聚著喝酒吃飯,高談闊論”,在飯桌上的,不再一定是親密無間的好友,不再是風雨同舟的家人。輕易的群聚,輕易的談天論地,輕易的交付時間,哪怕最後大家的關係“不了了之,彼此心裡也沒有絲毫留戀”,因為“只要不談感情,就很乾脆。”不談情感,了斷起來便乾脆利落。為人處事,往往糾結於情與愛。那些未曾走進心裡的人,丟棄起來,也會毫不費勁。
 

安妮寶貝讀書隨筆

菜根譚隨筆
安妮寶貝隨筆
相關知識
安妮寶貝清醒紀讀書隨筆
安妮寶貝清醒紀散文
安妮寶貝清醒紀感情散文
安妮寶貝清醒紀散文精選三篇
安妮寶貝清醒紀散文推薦三篇
安妮寶貝清醒紀中的經典句子
安妮寶貝清醒紀經典句子
安妮寶貝散文線上讀3篇
安妮寶貝散文線上讀
安妮寶貝經典語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