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在人際交往中,準確的把握語言藝術,才能使人的交往得以順利進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

  交往是唯物史觀的一個重要範疇,交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和存在形式,是人們之間的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所展開的社會關係的統一。交往活動是交往的動態表現,交往關係是交往的靜態表現。在人們的日常活動中,交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人們之間各式各樣的交往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交往關係,才形成了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有機系統。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工具。研究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人們的交往能力,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作用。

  在詞源上“交往”表示分享、傳播、交流、交換、交通、通訊、聯絡的意思。從現代意義上看,“人際交往”就是人們在實物、資訊的異地傳播、移動、轉達。還包括資源、資訊的分享、共享。馬克思指出:為了不喪失已經取得的成果,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實,人們在他們的交往方式不再適合於既得的生產力時,就不得不改變他們繼承下來的一切社會形式。馬克思所指的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包括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

  當前,我國有關“人際交往”的認識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以丁立群、王玉恆為代表的“關係說”。他們認為,“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絡。“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第二種是以江丹林、劉奔為代表的“活動說”。他們認為:“所謂交往,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現實的個人、階級、社會集團、國家之間互相往來、相互作用、彼此聯絡的活動。”

  概言之,交往就是人與人、階級、社會集團、國家之間在物質和精神兩大方面進行溝通的實踐活動。人際交往主要是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物質和精神兩大方面進行溝通的實踐活動。人們之間的語言交往是精神交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際交往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深化,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放眼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交往的過程史。交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行為方式。作為個體的人,在其行為行動中都以交往為前提。人的交往不僅是一項獨立的動態的活動,而且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性關係。通過交往不僅確立了特定的社會關係,而且也會展開和延伸社會關係。馬克思在關於人的本質是指出,“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個定義說明,人不是孤立的個體,人是社會性的人,人生活在結構化、網路化、模式化的社會交往系統中;同時,人又是在交往中不斷佔有人的本質,人的本質的獲得離不開交往。正是在交往中,人與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聯絡地生活著,並通過交往獲得了生存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而形成人的生存方式,獲得本質上的提升。世界歷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與之相應的交往的普遍發展。世界歷史的形成促進了生產力的普遍發展,世界交往建立起來,這不僅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充分的條件,而且直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一、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

  德裔美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從“交往行為”出發,認為“交往行為”是主體之間通過符號相互協調的活動,遵循著一定的規範,以語言為主要媒介,通過對話,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並把語言當做是一切社會行為中最根本的東西,賦予其本體論的地位。“使我們人類超出自然之外的只有一件東西---語言還認為,“那種導致特定的人類再生產生活的形式以及因此導致社會進化的初始狀態的發展,首先發生在勞動和語言的結構中。勞動和語言比人和社會更古老”。

  他們都十分肯定語言在一切交往活動中的媒介作用。同時,語言作為交往的媒介,也是社會交往的產物。“語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於需要,由於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歸根到底,“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 語言乃是由實踐的需要,尤其是由物質生產的需要決定的。

  系統論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統的方式存在的,系統又具有自身的結構,它是由更為基本的要素***或元素***構成的。從靜態上看,交往一般由主體、客體、媒體、目的和結果等幾個要素組成。交往的媒體是交往活動的中介手段,它包括語言符號、實物資料、交往工具及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語言符號是最平常最基本的交往媒介,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離不開它。人自從誕生以後,便自然而然地以它為工具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思想和情感,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重要一點亦在於此。儘管各個民族、部族由於地區分佈的不同有進化快慢之別,文化發展也異彩紛呈,千姿百態,但在以語言符號作為交往活動的媒介這一點上則都是共同的。馬語言雖有物質的“外殼”一一表現為振動著的空氣層、聲音等,但它的內容卻具有意識性,表達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語言既非物質,也非精神,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種活動和機能。語言的產生和發展為人們開展各種交往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是人超越於動物界,克服種種生存困難和障礙的根本保證。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交往的廣度和深度發生很大變化。交往的手段上,現代交往活動往往通過計算機網路技術來進行,具有資訊化、網路化特徵。交往主體上,既包含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包含社會集團間、不同地域間、不同國家間、不同民族間、不同歷史間的跨時空交往,呈現多元化特點。交往範圍上,人類的交往不再侷限於民族國家範圍之內,形成了跨國性、國際性乃至全球性的關係網路。交往的內容上,集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往為一體,具有廣泛性特點。這一系列交往,都離不開語言。在社會思想文化結構中,包含著語言符號、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三種基本要素。語言是其交往行為的最主要媒介。通過日常語言的有效手段,主體間的“交往行為”就可以達到以理解為指向和主體對共處的情境作出一致同意而進行的“交感式活動”。

  人際交往中的語言技巧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際交往復雜性深化,人的社會關係向全面性發展。面對人際交往復雜性的深化,要求人們在交往中充分發揮主體性,謹慎的選擇和使用交往的媒介——語言,講究交往中的語言藝術,從而使人的社會關係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

  1、要根據交往的方式和需要,採用恰當的語言方式

  人際交往是指人們運用語言、非語言等方式與他人傳遞資訊、交換意見、表達思想、感情、需要的聯絡過程。人際交往有各種形式,在交往時,首先要根據交往的情景和需要採用恰當的語言方式。按交際的規模分,有個體間交際、個體與群體間的交際和群體間的交際。個體間交際是指兩個人之間的交際。如師生、同學、朋友之間的交際。個體與群體間交際是指個人與某個群體之間的交際。如學生與家庭、班集體和社會的交際等。群體間的交際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群體之間的交際。如班級與班級之間、系與系***學院與學院***之間、校與校之間的交際。按交際媒介分,有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語言交際是交往過程中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思想、情感和資訊的溝通形式。口頭語言溝通如會談、討論、演講以及對話等。書面語言交際如書信、通知、E-mail、BBS等。非語言溝通是指人際溝通過程中人們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如眼光的接觸、面部表情、手勢、姿態等***和周圍的環境因素***如交談時的燈光、氣溫、地點、衣著、外貌等***等交流思想、情感與資訊的溝通形式。

  不同的交際方式,必須採取不同的語言交際方式。如個體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短,容易傾聽,說話要輕言細語,使交際顯得親切。在交際中,語言表達要簡明、清晰,不要囉嗦、含糊;要通俗樸實,不要過於晦澀華麗;要因時因人而異,不要千篇一律;要生動富有感情,不要呆板冷漠等等。要學會傾聽,耐心聽取他人的表述。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只許自己滔滔不絕,而不給他人講話的機會,或他人一講就中間打斷,表現出對對方的不尊重,這樣不利於交際。當別人講話時,即使自己很不願意聽,也要剋制情緒,不要表現出不耐煩而讓對方尷尬。否則,難以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2、要始終注重尊重原則

  人際交往是為了維護人際關係和情感聯絡需要而發生的。現代社會是追求人際平等交往的社會。要實現人際交往平等,使用語言要始終注重尊重原則。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稱得上平等。尊重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自尊和尊他。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人,都具有自尊心,即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但是要被他人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

  當代德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史普蘭格在其《現代人的焦慮和希望》一書中談到了尊重別人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得到,這個世界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而是還有別人,有許多其他的人存在。也許你我相遇是那麼偶然,那麼無關緊要,但是我們都要彼此把對方當做人來看待,互相尊重、互相幫助。這種顧慮別人的心,也反過來幫助我們做到真正的自重。所以我們彼此之間都能體會到這種經過深思熟慮所產生的秩序。

  3、要以積極的態度聽取他人的表達

  在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並不僅僅體現在語言的表達當中,傾聽也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現。在交際時,要學會以尊重對方的態度傾聽,給別人談自己想法和體會的機會與空間,切忌自己從頭講到尾,切忌大包大攬、不顧對方的談話方式。

  在交際中,雙方都要聽取對方的表達,但每個人聽的態度不同,有積極的與消極的兩種態度,態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以積極的態度聽,就是主動的聽,也就是不僅是聽,而且還注意分析對方講話的內容,並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主動地聽,還在於聽者能夠從對方的談話中汲取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正如有位哲人所言,“善於聽的人,別人歡迎,自己長智”。

  4、要合理的選擇合適的話題

  在人際交際中,話題選擇的恰當與否也是影響溝通效果的重要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引導行動。積極的情感,如喜歡、愉悅等往往能夠形成理解,甚至是接納、合作的行為效果。而消極的情感,如憤怒、厭惡等常會帶來拒絕,甚至是排斥。因此,與人溝通時,選擇能使人產生積極情感的話題非常關鍵。選擇溝通話題時要避免對對方及與對方相關人的輕佻、輕視;要避免談論對方不願意提及的問題或是讓對方傷感、難過的話題。其實,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談論與其切身利益或是切身體會較深,對方最珍愛的人或事物。

  5、要學會察言觀色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是一種交際行為。觀其天色,可推知陰晴雨雪,看其臉色,便可知人的情緒。知情緒,便能善相處;善相處,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達到一致。因此,學會察言觀色,是不可忽視的交際之道。學會察言觀色,留意對方的表情,互諒互讓,該治則治,當止即止,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糾紛,求得和睦相處。

  6、要儘量避免與人辯論。

  辯論產生的結果只能是失敗,永遠無法獲勝。即使表面上你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卻與失敗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就算你在辯論會上勝了對方,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甚至指責對方神經錯亂,可是結果又會怎麼樣,你雖然逞了一時之快,感到高興,但是對方卻會感到自卑。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對你心懷不滿。

  在人際交往中,準確的把握語言藝術,才能使人的交往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課堂上英文自我介紹
相關知識
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有哪些
人際交往中的口才技巧有哪些
人際交往中的說話技巧有哪些
中國人際交往中的面子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有哪些
人際交往中的語言溝通技巧有哪些
商務交往中的拜訪禮儀有哪些
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培養方法有哪些
人際交往口才訓練方法有哪些
房地產銷售人員應具備的語言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