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趣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鄭和下西洋大家都知道。但是明朝三寶鄭和其實是個太監,那為什麼還能有後裔呢?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叫馬和、馬三寶,雲南昆陽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打下雲南,把剛滿10歲的三寶擄進軍中,後來又送給燕天朱棣,於是三寶就成了燕王府的一個小宦官。三寶聰明好學,有智謀韜略,又懂兵法,在“靖難”中立了不少戰功。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獎賞“靖難”功臣的時候,晉升三寶為內官監太監***內官監太監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職***。過去說“馬不能登殿”,明成祖親自寫了一個大大的“鄭”字賜給三寶,讓他以鄭為姓,從此,便叫鄭和了。

  有一天,明成祖問大臣袁忠徹:“我想讓三寶率領船隊下西洋訪問各國,你看怎麼樣?”那時候,把現在蘇門答臘以西的整個印度洋都叫“西洋”。就當時的航海技術說來,西洋是海陸險遠的地方。袁忠徹想了想,說:“無論從相貌還是才能,三寶在宦官中都是沒說的,完全可以勝任。”鄭和是回族,遠祖從西域來到中國,祖父和父親都曾有過航海的經驗,鄭和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懂得了一些進行海外貿易的知識。所以,鄭和確實是完成明成祖聯絡各國、發展海外貿易的最好人選。鄭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別使命,經過充分準備,各方面都就緒之後,選定吉日,啟程遠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港***今江蘇省太倉縣瀏河口***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鄭和告別了歡送的官員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隊中最大的船隻——寶船,緩緩向東駛去。這隻船隊總共有208艘船,光是長44丈、寬18丈的寶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術人員、管理事務人員和翻譯、醫生等。鄭和此次下西洋,加強了與亞非各國相互間的瞭解,發展了海外貿易。

  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到1433年***,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28年的航海活動,耗盡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公元1433年4月上旬***,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在最後一次航行的歸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島的古裡***今印度科澤科德***。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先後訪問了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亞的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亞的蒙巴薩港***,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它加強了中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關係,促進了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鄭和是開啟從中國到東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倫布首航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早93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豐碑,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偉大先導者。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1]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更早迪亞士57年遠赴非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這是可信性較高的觀點。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一說發展貿易,正史稱鄭和下西洋使“國用羨俗”、“寶物填溢”。[2] 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印度國家博物館
人事管理有哪些環節
相關知識
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趣聞
試論傳播學視野下鄭和下西洋中的物質文化傳播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祕聞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趣聞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鄭和下西洋的發生經過介紹
鄭和下西洋時最大船隻有多大
西施沉魚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