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讀書的隨筆散文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煩惱時會拿起一本書,它會告訴我開心是多麼的重要;憤怒時,會拿起一本書,它會告訴我理解是多麼的寶貴;無聊時,會拿起一本書,它會告訴我充實的生活是多麼的難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描寫讀書的隨筆散文,供大家欣賞。

  :在讀書中放飛夢想

  你在人間最美四月天而來,在百花競放,百鳥爭鳴,萬物蔥蘢中前行。春光乍洩,書聲琅琅,你來了,讀書日。

  我捧起一本好書,緊緊貼於心上,死死地盯著文字,感悟生命中的憂傷與愉悅,貧瘠與繁華。給自己一縷明媚的陽光,讓心花怒放。

  讀書是一場旅行,一場充滿睿智的旅行,鉛字的逗點,深刻的文字,厚重的情感,伴著雨聲,草木拔牙,花開花落,潮起潮落,奏成巨集達的交響樂,在春光燦爛中穿梭……

  開啟自己,讓文字牽著思想前行,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風景,這是快樂的出發,也是幸福的圍城。

  讀書讓我的心靈得以更加純淨,讓我的靈魂得以昇華,讓山河錦繡,讓萬物繁華。

  一樹一菩提,一樹花開,一樹蔥鬱,一樹繁華,散發心靈祕地的生息,靈犀指尖的飛花

  穿行在文字裡,眼睛澄澈透明,文字復活,降生新意,思想開花結果。震動的翅膀,載著夢想穿越時空,邂逅一場生命的奇蹟……

  :愛讀書的美國人

  置身美國,在繁華的大街看不到熙攘人群,也感受不到撲面而來的商業湧動;在僻靜的鄉村沒有雞犬相聞,也沒有整飭的阡陌和曲徑。因此,熟悉了現代中國都市和鄉村之後,外在物質層面的美國已然不會給我們內心帶來震撼。但是,在漢堡牛排和咖啡可樂充斥的日常生活之外,美國人愛讀書的習慣卻不得不讓我們稱讚。

  讀書是美國人業餘生活的主題,老少皆然。交通線是美國人的讀書鏈,趕一次公交車的見聞,足以讓人領略美國人愛讀書的習慣。路邊候車亭裡,大媽手捧泛黃的小說,陶醉的神情讓枯燥的等待變成了精神盛宴;排班等著發車的司機大叔,居然忙裡偷閒,津津有味地品讀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公交車上的年親人,翻閱著剛到手的報紙。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中國的手機控族,候車廳裡的男女老幼,車廂內的大大小小,都聚精會神地盯著發亮的小螢幕,在虛擬的影象世界裡忘卻周遭,哪裡還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說手機危害了一代中國人,並非言過其實:課堂上玩手機,老師的傳授無法啟示知識的獲取;課餘玩手機,沒有時間閱讀書籍,沒有時間鍛鍊身體,從內心到身體都變得虛弱無比;吃飯時玩手機,無法與人交流溝通。影象和媒體氾濫的時代,世界變成了熟悉的村落,卻又鑄就了人與人最遠的距離,交流障礙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試想,如果不沉溺於網路空間,閒時讀讀文學書籍,生活的現實在人們心中又該是什麼模樣?閱讀成為美國人的生活內容,就是在吃飯的餐廳,也有人對書籍愛不釋手,更別說休閒的咖啡廳了,他們全然不顧美味佳餚的味覺刺激。

  曾幾何時,這樣的生活方式成為國內部分人追求的時尚,以為有咖啡相伴,有陽光普照,有書籍在手,就是西化的生活,就充滿了小資情調。殊不知,表面的模仿和內在的生活傳統之間,有漫長得幾乎無法逾越的鴻溝。

  美國人注重營造讀書的氛圍,也有意打造讀書的環境。一般而言,美國的大學圖書館都對外開放,更別說鄉村和城市裡的公共圖書館了。不管你是社群的居民,某大學的學生或教職工,還是行色匆匆的旅人,都可以大膽地走進圖書館,從書庫裡找出你需要的圖書,正襟危坐或搖頭晃腦地在安靜的閱覽室裡閱讀。如果你有身份證件,還可以將書借回家裡細讀,時間多則一年,大可不必想著歸還而囫圇吞棗。比如在波士頓這座現代與傳統並存的城市裡,市公共圖書館可以自由進出,胡適上世紀初年留學美國時都為之讚歎並意欲在中國推廣,可如今中國人讀書的習慣每況愈下,實在無顏再作文明古國的子嗣。波士頓不愧為美國的歷史名城,就連一些中低端的賓館內都設有圖書室,別以為人家是裝點門面,每天晚上還真有人在那裡閱讀。不像中國的“土豪”們,有偌大的房子,有偌好的書房,有偌牢的書架,有裝幀偌美的圖書,可惜卻沒有真實的讀書人。在北美最冷的二月,我曾短暫地棲居於波士頓中心的伯克利賓館,當然叫伯克利客棧也許更符合實際的消費價格。客房狹小,只有公共的浴室和衛生間,但樓底卻開闢出很大的休閒空間,還有專門的書架和寬敞的書桌。在土地金貴的波士頓市中心,劃出這麼大的空間來供旅客讀書專用,這棟樓的主人不知一晚要少賺多少錢。

  中國和美國相比,在硬體設施上並不落後,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美國,但為什麼我們老是覺得自愧不如?其實,我們比不上別人的地方主要是細節。就拿賓館的佈局來講,這家旅館讓我感到很舒適的地方,恰恰就是這個書吧。因為天氣寒冷,白天出去閒逛,下午五點左右就返回住地,然後就到書吧坐著。有時候也不獨為了看書,坐在落地窗前,喝著免費的咖啡,吃著免費的爆米花,看著飄飛的雪花,想著遙遠的往事,以及那些牽掛的人,內心的充實和生活的意義便產生於此。因此,如果沒有看起來浪費了的書吧,只有寬敞的客房,誰還想去住第二次呢,恐怕我的波士頓之旅也不會如此愜意。

  看報也是美國人日常生活的內容之一。網路的崛起讓紙媒有了生存的危機,而網路傳播新聞的快捷度更是讓報紙無地容身。我們往往在手機或電腦上點選各種新聞網頁,便可知曉天下大事,哪裡還用去讀遲到的報紙。美國讀報的人與之前相比,也大大銳減,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了讀報的良好習慣,畢竟報紙和網路報道的新聞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鑑於居民良好的信譽保障,美國快遞總是將所購之物放在門外,或入樓的梯級上,報紙的運送同樣如此。遇上大雪天氣,郵遞員就會將報紙用塑料袋轉好,放在訂戶門前,以保證人們能按時讀到儲存完好的報紙。中國人尤其應該讀報,因為我們的網路新聞實在難登大雅之堂,有價值和意義的新聞太少,花邊新聞太多;正面新聞太少,負面新聞太多;新聞版面太少,廣告版面太多;清新內容太少,色情內容和視窗太多。長此以往,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被扭曲都難。所以還是學學美國人讀報的習慣吧,雖然報紙內容逃脫不了某種意識的操控,但至少不會太俗氣。

  曾看過一本“育兒經”,勸說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多閱讀,少看電視。原因是閱讀有助於開發智力,文字要經過大腦反應之後才能成像,才能組織成有邏輯有情節的故事。而影像作品只能刺激孩子被動地接受既成事實,按照他人的想法去理解作品,減少了自我思考和構思的環節,思維得不到鍛鍊,智力也就難以被大幅度地開發。實際上,青少年或成年人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它至少可以讓我們部分地知曉古今中外事,洞察人心和情感,丈量過去,鑑察現在和未來。如此,我們方能在經驗世界和現實生活中波瀾不驚,榮辱不驚,坦然而淡然地生活下去。

  作為禮儀光耀四海的民族,作為造紙和印刷歷史最悠久的古國,作為盛產詩詞歌賦的邦土,我們緣何迷失了進步的階梯,又緣何丟失了書墨的香氣。不管我們對美洲大陸的文學和文化歷史持什麼樣的態度,也不管在後殖民語境下對西方的文化霸權感到多麼焦躁或反感,我們都該學習其生活和文化傳承中的合理之舉,愛讀書的習慣便是一例。

  :淺談讀書

  從朋友圈瞭解到,市圖書館新成立一個慧善讀書會,相約每週日下午。感覺不錯,便立即報名參加。

  週末,如約而至。

  推開門,看見一群好讀書者,心海漾起一陣熱浪。畢竟都是同道中人,雖然彼此陌生,甚至叫不出名,但相同的愛好,又不約而同地使彼此靠近。

  一直以為讀書是人間最美妙的事。名家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董其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歌德***“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凱勒***“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即是, 讀書可以不分貴賤,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只要感興趣,便可以一睹為快。讀書亦是極其方便的事。可以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季節。可以站著讀,可以坐著讀,還可以躺著讀。可以在室內讀,可以在園中讀,可以在四野讀。只要有時間,都是可以捧出書來讀。墨色生香,字字珠璣。實乃書中乾坤大,閱後日月明。讀書可以忘掉塵囂,在心靈的花園中修籬種菊,聆聽歲月,與書為友,與心對話,此種妙趣,堪與神仙相媲美!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由此可見,古人云“開卷有益”是有一定的道理。當然,書宜善讀,精讀,慎讀。若是走馬觀花的讀,毫無原則的讀,不加選擇的讀,以及讀死書,則不如不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好書,穿插自己的思想,留存自己的感悟,然後再學以致用,挖掘知識的深度,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讀書的境界。唯讀好書,方可以淨化靈魂裡的濁氣,可以提升思想的高度,擴大視野,陶冶情操。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改變氣質,讀多了,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溫文爾雅的書卷味。讀書可以充實一個世界,已知的,未知的,無不是從書裡汲取。讀書讓我們獲悉善良的意義,道義的價值,誠信的標準,以及做人的準則。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關於讀書,古人早已分析得透徹明瞭,入木三分。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是最堅不可摧的力量,書裡告訴我們,如何強大自身,爾後才能征服世界。書是人類的朋友,讀書是樂趣,讀書是享受,不讀書,猶如盲人摸象。

  我識一女,曾經當所有的不幸接踵而至時,她一下整個人懵了。愛人的背棄,孩子的成長,生活的拮据,幾乎沒有任何預兆就來了,如一枚***,炸開了原有的平靜。她像掉進了深潭難以自拔。整個人像是丟了魂,過著行屍走肉般日子,每天惶恐不安,手足無措,甚至以淚洗面。某一日,她來到書店,漫不經心地撥弄著書皮,翻著翻著,便被一本書的內容吸引,忍不住進去。從此以後,她像是著了魔,經常來書店。後來她和我說,每每看完一篇以後,她的心靈就被撼動一次,再後來她就像換了一個人。開朗,健談,滿面春風。書籍讓她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對生活不再迷惘和頹廢,重振旗鼓。她還說,是書籍挽救了她,她在書裡找到幸福的理由。人生一世,最大的干擾便是受盡痛苦的折磨。但是讀書可以開闢另一個世界,幫助解除心結,使人敞亮,增強智慧。文字是擺渡紅塵的最好良方。

  我們偉大的周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見,讀書不光是個人所為,而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牽繫到一個民族的安危。讀書是一種智慧的積累,一種品質的積澱,一種信仰的提煉。

  如果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伴著溫暖的燈光,開啟輕柔的音樂,泡上一杯清茗,輕嗅案邊梅香,卸下一天的疲憊,展開書卷,品讀文字,品讀時光,品味世界,則是多麼愜意的事。

  “兩耳不聞窗外事”,都來讀書吧!讀好書,開闊眼界,不至於狹隘與膚淺。讀好書,可以修身養性。如許種種之優,何樂而不為?
 

現代描述生日的隨筆散文
精選有關下午的散文隨筆
相關知識
描寫讀書的隨筆散文欣賞
關於描寫心靈的隨筆美文欣賞
描寫黎明的隨感散文欣賞
描述朝霞的隨筆散文欣賞
描寫讀書的好處散文隨筆
描寫讀書的優美散文精選
關於描寫深秋的隨筆散文精選
關於描寫秋天的隨筆散文美文
有關描寫讀書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讀書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