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與日本社會的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日本茶道的最大特色,即它是基於對人的慾望、對作為人的最低需求進行深刻反省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社會文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不但要求主人刻苦修習點茶法等,而且要求客人也必須同樣刻苦修習。要想舉辦一次成功的茶事,點一碗可口的茶,就必須修煉得能夠熟練調整火候、水溫使其達到最佳狀態;而要想將火候、水溫調整到最佳狀態,光靠主人一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客人的配合即必須靠主客共同的努力和心心相印的合作方可。千利休說:“日本茶道這個名字的意義就在於它第一追求的就是茶和湯的相應。能夠根據前席的火候和後席的水溫決定何時入席的客人,方是得道的客人;能夠根據客人的修為恰到好處地調整火候、水溫的主人,方為得道的主人。……切記,日本茶道這個名字,是蘊含著很深的道理的”;“客人要根據火候和水溫確定進入露地的時機”、“若客人修習欠佳,有時會導致火候變得相當壞”。***《南方錄》***這樣的話,自然也就無法點出一碗可口的茶了。如上所述,日本茶道文獻中的記述,往往不單純是對主人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客人的要求。這是因為,日本茶道的茶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賓主一如、賓主歷然”即既無賓主之分且又賓主分明的境界。所以,在日本茶道的相關文獻中,類似於上文這種要求客人如何做的記述,比比皆是。

  不僅在點茶方面,在吃茶方面日本茶道重視與會者間的社會交往的性格也比較強。日本茶道形成初期,做茶事時,“侘亭主只敬獻一碗濃茶”,即“後席”飲茶時一般只是喝一碗濃茶而已,但慢慢地茶事內容有所變化,喝完濃茶後,又添了一道淡茶。喝淡茶時一般是人手一碗,但茶碗並不會成為某個客人的專用茶碗,而是大家先後交替來使用。主人也會在客人面前象徵性地清洗擦拭,但是從現代人的衛生意識的角度講,恐怕很多人不大容易接受。如果連喝淡茶的方式都難以接受的話,那麼喝濃茶就更難以接受了,因為濃茶是需要所有在座的客人一起傳飲的,而且要求每位客人必須從茶碗的同一個地方來喝,這就更不符合現代人的衛生習慣了。日本茶道中所有客人共同分飲一碗茶的濃茶飲法,令我們不由地聯想起古時的歃血為盟、夫婦間的交杯酒、兄弟結拜的義酒、基督教的聖餐、神道的交心會、佛教裡拜服獻給佛祖的剩茶儀式等等這些宗教式的共同飲食的風俗。無論是主人點濃茶,還是客人們喝濃茶,彼此僅有極為簡短的寒暄,那種氣氛是非常嚴肅緊張的。與之相對,中國茶道吃茶則沒有這些做法,而是人手一專用杯盞來品飲。比較而言,中國茶道更重視茶的色香味本身,而日本茶道似乎更注重飲茶的方式和過程,注重在茶室這個“一期一會”的方寸空間,通過共飲一碗濃茶這種方式來實現一味同心、異體同心的交流,從而實現情感的最大滿足。

  另外,日本茶道中還有一種名為“七事式”的點茶吃茶方法。做這種點茶法時,主客的角色是由五張分別寫著“花、月、一、二、三”字樣的小木牌來決定的,目的是在於訓練茶人們隨處做主的能力,每個人都要做到能夠迅速適應在瞬間發生轉換的角色,做到在茶室這塊方寸之地不亂方寸,所有參加者都要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共心。日本在很多重大歷史關頭都能夠隨機應變,靈活應對,以及在日本企業員工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所謂的集團主義精神,應該說與以日本茶道為首的日本文化的潛移默化的薰陶應該是不無關係的。經過類似日本茶道這種型範式文化的薰陶之後,同門間彼此無需更多的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手勢,亦能收到傳神遞意之功,那份默契,以及因那份彼此的默契而萌生的無形的力量,絕非是隻知口是心非地高喊口號的人群和族群所能比的。以上,筆者主要從心理文化學的需求理論的角度,參照中國茶道的相關內容,通過對日本茶道的主要修行內容———“茶事”的考察,分析了日本茶道的特色。眾所周知,日本茶道近似於宗教但不能說它就是宗教,近似於藝能但也不能說它就是藝能。今天,在日本特有的家元制度統帥下,日本茶道更可謂是日本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它融合佛教、儒教、陰陽道、神道思想之要義為一體,吸納固本之食道、長智之書道、積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等諸多文化內容之精華,形成了頗具日本特色的綜合性生活文化。自古以來,日本茶道人口分屬的社會階層就很廣泛,既有皇室貴族政客大賈,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眾。可以說,日本茶道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生活文化體系,從方方面面滿足了日本人的諸多身心要求,每位茶人都可按照適合自己的形式,從日本茶道中獲得一份閒情雅趣,獲得些許心靈的慰藉。研究日本茶道,不僅要涉及植物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心理文化學,還要涉及社會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筆者衷心地期待有志於日本茶道的研究者,不僅能夠在相關學科理論方面提高修養,更要儘可能去實際修習和嘗試著踐行自己心中認可的茶道精神,唯此才會避免對日本茶道進行盲人摸象式的評議而貽笑大方。

  日本茶道的環境

  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戶外活動。中國的造園藝術傳入日本後,經過長期實踐和創新,形成了日本獨特的園林藝術。

  日本歷史上早期有掘池築島,在島上建造宮殿的記載,但主要是為了防禦外敵和防範火災。後來由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庭園中出現了遊賞內容,後來朝臣貴族紛紛建造宅園。

  552年,佛教東傳,中國園林對日本的影響擴大,禪僧的生活態度以及攜來的茶和水墨山水畫等都對日本上層社會產生很大影響,從而也引起日本住宅和園林建築的變化。禪、茶、畫三者結合孕育而成的思想情趣,使日本庭園產生一種洗練、素雅、清幽的風格。隨著茶道的發展,興起了茶室和茶庭。

  茶庭大體上可以分成禪院茶庭、書院茶庭、草菴式茶庭***通常稱為露路、露地***三種,其中草菴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區劃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種;三重露地則有外、中、內三區庭園。

  草菴式茶庭四周有圍籬,自院門至茶室設定一條園路,兩側用植被或白砂敷於地面,栽植樹木,配置岩石,沿路設寄付***門口等待室***、中門、待合***等待室***、雪隱***廁所***、燈籠***照明用***、手洗缽***洗手用***、飛石***即步石***、延段***石塊、石板混合鋪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裝置。

  書院式茶庭的特點是在庭園中各茶室間用“迴游道路”和“露路”聯通,一般都設在大規模園林之中,如修學院離宮、桂離宮等。

  千利休被稱為茶道法祖,他提出的“佗”是茶庭的靈魂,意思是寂靜、簡素,在不足中體味完美,從欠缺中尋求至多等等。他所倡導的茶庵式茶室和茶庭,富有山陬村舍的氣息,用材平常,景緻簡樸而有野趣。遺作有表千家的茶庭等。江戶時期湧現出一些傑出的造園家如小堀遠州等。遠州作過遠江守,後又為德川幕府的“茶道師範”,以造園和茶事聞名遐邇。他的作品有京都南禪寺金地院庭園和孤蓬庵庭園等。

 

日本茶道是什麼
日本茶道的設計圖片鑑賞
相關知識
日本茶道與古代政治的關係
日本茶道與日本社會的關係
員工基本素質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日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的區別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區別
日本茶道與花道的圖片鑑賞
日本茶道與花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與禪文化的關係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區別
目標成本的科目與合約規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