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的平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知道呢。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新增義項

  ?青藏高原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共4個義項***:

  · 中國西南部高原· 張千一作詞、作曲歌曲· 米線樂團演唱版· 巴桑演唱歌曲青藏高原 - 中國西南部高原 編輯詞條 修改義項名所屬類別 :

  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境內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基本資訊

  · 中文名稱青藏高原

  · 外文名稱Qinghai-Tibet Plateau

  · 所屬地區大部在中國西南

  · 面積240萬平方公里***中國境內***

  目錄1概述

  2地理位置

  3自然氣候

  4形成原因5旅遊景區

  6旅遊指南

  7歷史文化

  8青藏鐵路9自然保護

  10相關新聞

  摺疊編輯本段概述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1]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境內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摺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摺疊經緯度

  74°E ~104 °E,25°N~40 °N。位於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摺疊地質結構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第一級階梯,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從高原往北和往東地勢急劇下降,往北到國境,往東到大興安嶺、太行山、伏牛山、武當山、武陵山一線等廣大地區,除少數山地外,地勢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為第二級階梯。再往東地勢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與臺灣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東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淺海大陸架,為第三級階梯。這種地貌分佈特徵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強烈隆升有關,且每個地貌臺階的邊坡常是一些新構造斷裂分佈位置,許多延綿千里的高大山脈的走向受斷裂構造線的控制。青藏高原外圍經常發生嚴重地震。這個高原在印度於五千萬年前開始推擠歐亞大陸時隆起,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在這個強大的推力之下形成。這座山脈在不穩定的結構地形推擠下,到現在仍在往上升。每年大約上升一釐米左右。摺疊地質特點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 高、面積最大、年代最新、並仍在隆升的一個高原。它夾持於塔里木地臺、中朝地臺、揚子地臺和印度地臺之間,呈紡錘狀。內部有一系列不同演化歷史和不同源地的陸塊、褶皺帶相間排列,反映了特提斯***見特提斯地質***的複雜演化歷史。統一高原的出現是新生代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碰撞***見大陸碰撞***的結果。基本構造格架和演化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羌塘-昌都、岡底斯和喜馬拉雅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北面的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構造帶等,屬於歐亞古陸南緣的構造帶,在早中元古代結晶基底上,發育了早古生代優地槽,加里東運動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皺基底,晚古生代轉化為穩定的蓋層。其中石炭-二疊紀出現含煤建造,暖水動物群和華夏植物群繁盛。南面的岡底斯、喜馬拉雅構造帶,在中晚元古代結晶基底上整合遞變,從早古生代開始發育了地臺蓋層,海相沉積一直延續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疊世廣泛發育了岡瓦納相冰海雜礫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岡瓦納古陸北緣的微陸塊。由於這 6個構造帶最新海相地層層位和作為各構造帶分界的縫合帶,明顯地從北向南依次變新,表明青藏高原是由歐亞大陸不斷向南增生,岡瓦納古陸北緣微陸塊不斷解體、北移、拼貼到歐亞大陸南緣而產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結束了洋殼演化和洋殼向歐亞大陸俯衝***見俯衝作用***的歷史。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已拼合的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之間發生大陸岩石圈俯衝。在俯衝帶地殼縮短,分層變形、分層加厚。經歷了構造抬升和均衡隆升的階段,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出現。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中更新世以來近200萬年地殼隆升的結果,並且這一隆升過程至今尚未結束。青藏高原中若干條反映不同時期洋殼的蛇綠岩帶,揭示了岡瓦納古陸不斷解體,向北漂移,與歐亞古陸碰撞、拼合,歐亞古陸不斷增生的歷史。主要蛇綠岩帶和混雜堆積帶如下:北祁連蛇綠岩帶位 於祁連中央隆起帶北側,沿玉門、肅南、祁連、門源一帶出露了一套蛇綠岩,包括蛇紋石化橄欖岩、輝橄巖和純橄巖;輝長岩、輝長輝綠岩;中基性海底噴發巖,主要為細碧巖、角斑岩,具枕狀構造;放射蟲矽質岩夾復理石砂板岩。呈北西-北西西向延伸600~700公里。帶內發育有藍閃石片岩,常出現在超鎂鐵巖上下盤,主要有綠簾石藍閃片岩、石榴石藍閃片岩和石英白雲母藍閃片岩3種組合型別,藍閃石結晶粗大。大量生物化石證明,本帶包括震旦紀晚期、寒武紀和奧陶紀早期 3期古蛇綠岩,它們的岩石組合大體相似。蛇綠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放射蟲矽質岩的存在,說明古北祁連洋盆處於洋中脊環境。崑崙蛇綠岩帶 沿西大灘-修溝-瑪沁斷裂帶殘留了華力西末期的洋殼殘體。蛇綠岩已失序,西段未見重要露頭,東段花石峽、瑪沁、瑪曲一帶,發現了百餘個超鎂鐵巖體,屬蛇綠岩套。與蛇綠岩伴生的構造混雜巖和泥礫混雜巖的基質是早三疊世復理石,夾有大量二疊紀石灰岩和含煤碎屑岩等外來塊體。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 總體呈北西西向展布,東段向南偏轉,近期主要表現為右行走滑斷裂,有地震活動。在其西段錫金烏蘭湖、大鵬湖、瑪爾蓋茶卡一帶,發現了一套混雜堆積,在三疊紀砂板岩中,夾有大量二疊紀灰巖巖塊和鎂鐵、超鎂鐵巖塊;在中段勝利湖、若拉崗、獅頭山一帶,構造混雜堆積和蛇綠混雜堆積十分發育;東段金沙江混雜堆積頻寬40公里,南北向展布,分東西兩個帶。西帶為蛇綠混雜岩,在蛇紋岩基質中包捲了大量二疊紀放射蟲矽質岩、石灰岩、細碧角斑岩巖塊。東帶為野復理石,中三疊統砂板岩中含有大量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灰巖巖塊。金沙江縫合帶閉合於印支運動。班 公錯-怒江蛇綠岩帶 曾為古特提斯南域的一個深海盆,儲存了一套完整的洋島環境的蛇綠岩組合,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完整的洋殼序列。包括超鎂鐵巖、堆晶輝長岩、粒玄巖巖牆、枕狀玄武岩、球顆玄武岩和放射蟲矽質岩。放射蟲為三疊紀-侏羅紀生物組合。上侏羅統-下白堊統淺海相碎屑岩不整合覆蓋其上,其間往往發育有超鎂鐵巖古風化殼。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 沿印度河-雅魯藏布江蛇綠岩斷續出露,長達1700公里,南北寬10~50公里。多處可以看到完整的洋殼序列。包括地幔超鎂鐵巖、堆晶輝長岩、輝長岩、枕狀拉斑玄武岩、輝綠岩席狀巖牆***床***群,上覆灰綠色、紫紅色放射蟲矽質岩。由於板塊俯衝,與蛇綠岩相伴,發育了泥礫混雜巖和蛇綠混雜岩。泥礫混雜巖常在蛇綠岩南側,從三疊紀末到白堊紀,形成許多構造混雜巖塊。晚白堊世泥礫混雜巖,其基質為雜色矽泥質類復理石,含二疊紀石灰岩、玄武岩,三疊紀砂板岩、侏羅紀砂岩、灰巖和早白堊世矽質岩巖塊。蛇綠混雜岩往往在蛇綠岩帶北側,在蛇紋岩基質中混入了三疊紀砂岩、白堊紀放射蟲矽質岩、輝長岩、火山岩巖塊。日喀則蛇綠岩底盤發育了動力變質的角閃石石榴石片岩,其同位素年齡為0.81億年,是蛇綠岩仰衝侵位形成的。

腰部有痣代表什麼意思
世界最大單口望遠鏡
相關知識
世界上最高的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高原
世界上最長的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什麼平原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嗎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個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什麼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和麵積最大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