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所謂藝術教育,從狹義上說就是通過有關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通過藝術設計能力、設計意識的培養,通過藝術設計方法、設計技能的訓練,培養具備創新素質與持續發展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分析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環境質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環境的破壞和汙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為了尋求對環境的改善,對環境藝術的設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研究主要是指通過對改善和創新的方式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造成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環境藝術;生態性;安全性;舒適性

  生態性在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看法,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是指人們需要遵守自然界本身的發展規律和自然原則,對人們居住的環境和住房的構造進行藝術性的設計。但當今的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大部分地區都應該加入到保護環境中來,應清楚地認識到環境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所以生態理念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中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應該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來。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內涵

  生態設計主要是指通過綠色設計的方式或者生命週期的設計理念來實現環境藝術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在設計過程中堅持持續發展的迴圈觀念。要想實現生態在環境設計中的良好應用,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應該考慮到人的本性,環境藝術的根本任務主要是實現為人們服務的功能,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來提高人們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生活。主要實施的內容是在設計中找到設計理念和自然環境的融合,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情況下,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功能。其次,在進行設計時,需要保持設計理念的整體性,環境藝術設計應該以保護環境為基本出發點,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1。

  二、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遵循的原則

  ***一***自然性原則

  遵循自然性的原則是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原則,如果設計師在進行環境雕琢中只注重展現虛實的美,那就導致設計結果的偏離,不能很好地體現出最自然的狀態,偏離了設計的初衷。所以,應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自然的特性,與自然進行相互協調和親近自然的感覺,實現藝術的美感。

  ***二***生態性原則

  生態性主要需要遵循的是源於自然和體現自然的生態規律。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自然,應該充分理解大自然所展現出來的生態效能,結合自然的固有規律,進行環保的建築設計,使設計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領悟大自然的美麗,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和融洽。

  ***三***藝術性原則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應該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來進行設計的構造,這樣的環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性能和強大的感染力,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2。

  三、生態理念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一***社會性設計策略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社會性設計主要是指在進行作品設計中,應該遵循社會性和生態性的功能,不要盲目進行藝術化的追求。當前社會的環境意識不容樂觀,所以設計師應該結合目前社會發展的現狀,以人們的生活方式上和文化模式作為設計的原則,設計出更多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作品。在現代社會中,有一些設計人員為了追求設計效果忽略了生態環境,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所以人們應該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平衡的狀態,來實現設計者的設計目標,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例如,當今有一些企業或者電視臺在舉辦活動時,盲目的進行活動效果的追求,使用大量的彩燈和燈光效果,對電能資源卻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不符合社會性的設計理念。

  ***二***安全性設計策略

  環境藝術中的安全性設計主要是指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該考慮到人身的安全和自然的安全。人的安全主要表現為環境藝術的設計應該堅持滿足人們的需要和提高物質生活條件為前提,注重人身的安全。如果在設計中存在安全漏洞的方面,這種作品將不能稱之為好的作品。自然安全主要表現為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應該運用周圍的環境來進行藝術創造,選擇自然的環境作為創作背景,堅持造型以牢固為主的原則,儘量使用可以回收或者方便拆卸的材料。例如,在小區環境設計中,一些景觀的設計通常會與停車場形成空間的重疊,所以就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所以設計人們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安全方面的因素,設計出安全效能高的作品。

  ***三***舒適性設計策略

  進行環境設計最主要的出發點是為了設計出人們更加舒適的環境,來滿足人們日常的需求,使人們的心情得到充分的放鬆,豐富人們的審美能力。例如,設計師在住宅上通過運用玻璃的形式,來保障充足的光照。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進行熱水的使用,在房屋建造中使用無毒的材料,在屋頂和牆壁上進行保溫處理等,這些方法的運用都體現出了舒適性的設計原則。在設計中不僅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化的追求,並且極大地促進了對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了環境的保護,實現了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的融合3。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在創造財富時,無形中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汙染,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應該在追求環境保護過程中,運用生態性的理念來實現環境藝術的設計。要注重體現環境的生態效能,滿足人們審美的同時,實現對自然的保護。

  註釋:

  1.熊珂.解析思維方式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導向性[J].現代裝飾:理論,2013***12***:209.

  2.伍迪.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4.

  3.李延俊.河西走廊傳統生土民居生態經驗及再生設計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9.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建築藝術設計中微觀科學的應用

  摘要:微觀科學基於對建築設計領域的探究,啟發藉助科技在微觀環境下的各種形態的藝術創作,將微觀科學中的特殊形態和建築設計的思維相互結合穿插,提供創新的設計理念。觀察思考微觀景象來啟發和影響建築藝術設計。

  關鍵詞:微觀科學;建築設計;藝術創作;創新

  一、建築藝術中微觀設計創意產生的來源

  微觀科學研究將以前肉眼不易感知到的微觀世界的形態、色彩、功能、結構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促使人們從微觀世界各種形態中尋找素材、獲取創意,運用於室內裝飾家居用品、繪畫創作、攝影從事藝術創作。可以說微觀科學的發展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當前微觀科學研究成果應用於藝術領域已是一種趨勢。目前中國的建築行業都在蓬勃發展,而微觀藝術世界中這些微觀的分子結構則正是***建築室內外***最具創新性與可塑性的良好設計素材。通過微觀科學機構中個體的形態,結構變形,有機的排列組合,生成一個較為具象的二維圖形,再將二維影象昇華到立體的三維空間的一個發展過程。在實際造型的設計過程中,將重點研究下列幾個方面的元素:微觀世界藝術中的微觀物質***離子•分子•單晶體•類細胞機理•微生物機理•幾何學原理***,相關文獻的記載,空間設計中的實際案例。通過研究上述這些方面,找到一些規律。綜合平面設計,空間設計等方面理論進行新的設計探討研究。

  二、微觀形態設計在建築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一***微觀形態的結構特徵,可以最簡單的劃分為以下這三類的微觀組織結構:

  1.動植物的微觀結構和組織。

  2.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1***真核細胞型微生,真菌屬於此型別微生物。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3***非細胞型微生物。

  3.自然形態中的微觀結構和組織。

  ***二***微觀形態特徵的主觀認識

  1.微觀形態的美感認識: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所培養出的視覺體驗。而今已然作為大眾評判事物的標準。

  2.微觀形態的意象認知:微觀形態有著自己的多樣性和隨機性,而當我們把自己的主觀認識安放在這些形態上其所標到的內涵又有了新的意義。這種人的意識其實是對某種物的轉移,微觀形態本身不具有意象,當人們通過各種解讀從而讓他有了意象。如下圖所示,不同的形態會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當然這歸結於人的意向認知。可以說,微觀形態所帶給建築的啟示也是依附於人的自我感官及審美能力範疇,最關鍵的是其自我的微觀形態認知意識。

  三、微觀科學建築案例分析

  我們對微觀科學中的系統的認知最基本的主要是理解微觀形態給予人的視覺形式。有些是人的肉眼所能直觀看到的,而另一種則是需要科學儀器裝置來呈現出來。可把這兩種形式稱作大微觀和小微觀。大微觀***及人眼所見的微觀形態***:

  1.鳥巢體育館。

  2.蜘蛛網形態演變出的蒙特利爾博覽會德國館肥皂泡,這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可見形態,水立方也是很好的利用了這種形式。小微觀***需要裝置儀器所見的微觀形態***:

  1***.馬鞍藻。

  2***.細胞骨架。

  3***.細胞質基質。

  4***.植物細胞。這些生物體形態在裝置的研究下所獲取的結構可作為建築設計素材。在建築藝術中借鑑微觀科學發現的事物形態進行建築設計,只要比現存的建築具有優越性,值得設計師借鑑的微觀科學發現的物質形態都屬於微觀形態設計的範疇。案例1細胞分裂與水立方建築案例:北京奧運會設計的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個關於水的建築,水是一個建築的魂。設計的中心就是引入中國傳統理念“上善若水”的思想內涵。為了體現這一理念,建築師配合鳥巢的形式為場館設計了一個方行盒子,其中佈滿了類似細胞分裂的多元化幾何形結構。在微觀結構中,肥皂泡沫的結構造型與水立方所呈現出來的不規則多邊形結構高度的統一。而在微觀圖形意向中,泡沫的模仿度極高,它在生成堆積排列的過程給予水立方相同的衍生模式,在建築群體中能到很高的辨識度。很容易讓觀者第一時間聯想到泡沫的縮影。案例2自然中的鳥巢與北京鳥巢體育公園建築案例:自然形態中的微觀鳥巢的結構性形態,通過架構的變形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單體的樹枝架構通過了有序的堆積排列形成了非常穩定的結構。從而演變出了新的建築案例。案例3蜘蛛網與蒙特利爾博覽會德國館:從微觀形象中所提取的元素模仿的是蜘蛛網的造型模式,由弗雷•奧托設計的德國館第一次創造性地大規模成功應用了支撐膜結構技術。發散的造型取自平常我們很難注意的蜘蛛網,當這種微觀的結構放大以後自然而然就更加穩定的與建築空間所聯絡起來,所謂支撐膜結構實際上就是帳篷的放大,使得帳篷做的足夠大且耐用。案例3馬鞍藻與倫敦奧與會水上運動中心建築案例:馬鞍藻的猶如馬鞍的形狀,在微觀映象中的馬鞍藻兩頭翅起,美感十足,如今的許多體育場館也有相類似形象,因為造型的美觀,結構之堅固這種常規的手法已經廣泛應用。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倫敦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在屋頂呈現出拉昇扭曲狀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各種惡劣天氣等對屋頂和運動中心所造成的二次傷害。場館兩翼的翹起與馬安藻的外形結構神似。而這一發現也是對微觀映象中馬安藻的結構形態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案例4細胞骨架與PRADA旗艦店:要提到就是關於細胞骨架與服裝店內部裝飾立面牆的結構分析。洛杉磯新旗艦店的店中可以看到一面穿孔式的偽立面牆。它所運用的的結構模式與細胞骨架的結構類似。細胞骨架結構是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路結構。這種需要在電鏡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細胞結構呈現出多孔均勻分佈的排列結構。將這種特別的形式通過展開以後所得到的藝術效果遠遠大於其本身。微觀世界中的某些映象不僅僅對於建築來說有著仿生和設計意義。若是把這種形式帶入到室內空間中也可以成為另一種表現形式。案例5細胞質基質與臺中大劇院建築案例:臺中大劇院用機的結構形式,對細胞的結構變化的利用引到了一個新的設計方法路線。它對於細胞質基質的模擬是以分層次的結構形式。細胞質的沒一個層都是建築師對於功能區域劃分細化,所以細胞內部的機體組織對在建築功能場所、形態、空間組織上對建築的設計有著特殊的實踐含義。以上的建築案例是比較突出的利用了微觀形態來對建築的改造所獲得的例項,不管是外立面亦是建築的整體外形都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

  四、微觀科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意義

  1.微觀科學在藝術領域的應用為當今國內空間的設計提供了一種選擇,一種設計依據,不論是設計思想,還是空間的形態、功能的組織、引數化的設計等,空間的設計不再是模仿,抄襲,沒有新意的重複。

  2.正對目前我國大多數盲目追求奇異形式與引數化的空間設計的行為提出不同理念,極度缺乏的想象思維。而微觀科學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能為空間設計提供合理的形式與規則的模板。

  3.在複雜性、智慧化、可持續等影響下,未來的空間設計將走向非線性、智慧、可持續,微觀科學的藝術應用成為了其中的一種可能。

  4.本文對論題的研究並非最終結論。微觀科學中的微觀物質繁多形態、複雜機體種類繁多,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不同的設計師***建築師***的其它解讀和設計,更多型別的微觀科學物質還會為藝術領域提供更好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馮路,李世芬.自然形態在建築設計中的轉換與應用[J].2009***6***.

  [2]鄭方,張欣.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J].建築學報,2008***3***.

  [3]李保峰.仿生學的啟示[J].建築學報,2002***9***.

  [4]嚴鈞,樑智堯,許建和.城市與建築的象徵意義仿生研究[J].新建築論壇,2007***5***.

  [5]袁烽.從數字化程式設計到數字化建造[J].時代建築,2012***5***.

  [6]王潔,翁智偉.從細胞凋亡看建築弱化[J].華中建築,2008***10***.


有關藝術設計畢業論文範文
環境藝術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
有關藝術設計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藝術教育教學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優秀畢業設計作品
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論文
關於藝術設計專業論文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精選
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應屆生求職信
藝術設計專業求職信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