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青銅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明代宣德銅器極其罕見。宣德銅器開一代銅器之先河,把我國古代的青銅合金技術推向了一個頂峰。想知道更多關於的知識嗎?現在,隨小編來看看吧!

   由來

  宣德皇帝令臣工們用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洋銅經十二煉後鑄造鼎彝器,開創了古代銅器鑄造技術之先河,響譽中外的宣德銅器令一代代後人推崇備至、辛辛探尋。據史料記載:明宣德年間,宣宗皇帝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廷所陳設之鼎彝***禮器、食器等的總稱***均非古制,遂生復古之心,於是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勅諭工部尚書呂震等人仿照宋人《考古圖》、《博古圖》諸書所記商周青銅器器形和內府所藏名窯款式典雅者鑄造仿古銅器***祭祀及生活用禮器***,如其中一道聖旨:“……貢良銅,厥號風磨色、同陽,邁詢之臣下堪鑄鼎彝,朕念郊壇宗廟內廷所在陳設鼎彝式範猥鄙,不足以配……其外如應補鑄簠、簋、壺、尊、俎、豆諸器可仿古範製造,告成之日,著禮部太常寺司禮監協同爾工部按驗進呈……欽此”,工部隨即奉旨鑄造***引自明呂震著《宣德彝器圖譜》***,這批銅器共用三萬餘斤風磨銅,系明初鄭和下西洋從暹羅國***泰國***帶回來的洋銅***“從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七下西洋,歷時二十餘年,共經歷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同時也少量進口生產物資,如從暹羅國進口銅。”

  [引自《中國古代史》]***,經宣德皇帝要求十二煉後鑄造,這樣就把我國古代的銅合金冶煉技術推向了一個巔峰,鄭和從遙遠的西洋歷經千難萬險帶回來的洋銅再經過十二煉後鑄造,其材料價值已經勝過當時黃金的數倍,而且宣德皇帝還親自督辦和驗收這批銅器,物力、財力花費龐大,光是朝中大臣就有30餘人參與監製和管理,所鑄之銅器***鼎、簋、壺、尊、俎、豆、爵、滷、薄、爐[即宣德爐]等諸器,後來有些人們誤把鼎、簋這些形狀有點象爐的祭器也算成了焚香爐,但他們不是香爐而是祭器***除部份歸宮廷留用外,還奉敕分與諸王府。

   鑑別方法

  一是常鑄有銘文表明是仿製品,宮廷所仿多鑄有本朝年款,例如宣德三年工部奉敕仿製之商周青銅器器底多鑄有篆文書寫的“宣德”二字,也鑄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和篆書款,及隸書款銘文。有六字款、四字款、二字款,楷書款和篆書款“德”字心上有“一橫”***中國歷史博物館原館長俞偉超撰寫的《中國古錢大系》書中:宣德通寶銅錢照片圖為楷書款,其“德”字心上也有“一橫”***。而隸書款“德”字心上少一橫,但也有人認為隸書“德”字有一橫,600年前的事了,個別細節沒有歷史依據和記載,有“一橫”還是少“一橫”無從考證***現在的《宣德彝器錄》都是民國時期的抄本***,也無記載,考古的原則是以實物為準,用事實說話,但不管如何,字型結構嚴謹,蒼勁有力,法度森嚴,有唐代遺風。 二是明代宣德銅器無論造型還是紋飾與前代比較都有許多變化,有宣德特徵,銅器生動,精美絕倫。

   從贗品到真品的進化

  宣德五年,這批宣德爐製作完成之後,它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由域外精銅所製成的香爐,入藏皇家貴族的訊息,在宣德五年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令當時的富商、官宦對其垂涎不已。於是,曾經在宮廷中主管“司鑄之事”的部分官員,走出皇宮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式仿造。隨後,宣德爐“走入”了尋常人家,成為文人墨客的新寵。

  自此之後,製作宣德爐之風綿延數百年,歷代工匠製作香爐均以宣德爐為範本,並不以本年書款,卻在爐底留下宣德年制的款識。於是,在今天的藝術市場上,便出現了各朝各代所制的宣德爐,也使得鑑別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基於以上原因,有一個問題便很值得今人們思考,那就是究竟怎樣材質和形制才算是“真正”的宣德爐。嚴格來說,宣德爐應當指的是,在宣德三年到五年,由宮廷採用進口風磨銅所制的3000件為真,後世製品應當一律歸為贗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觀念的轉變,我們並不能否認後代假託宣德之名所作香爐,也具有相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因此,依部分學者所見,宣德爐這一概念,應當在時間上和標準上予以適當外延,使其成為書款“宣德年制”銅香爐的總稱,並可泛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但不帶款或帶有其它款的銅爐,並在此基礎上,對各代所制宣德爐予以考證鑑別,不使其擔負“贗品”的惡名。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專題複習試題
測定青銅器年代的方法
相關知識
大明宣德青銅器
大明宣德青花瓷圖片是怎麼樣子的
大明宣德青花瓷圖片是怎麼樣的
大明宣德青花瓷特徵有什麼
大明宣德年間青花瓷圖片是怎麼樣的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盤圖片欣賞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盤圖片欣賞
大明宣德冰裂紋青花瓷圖片是怎麼樣的
大明宣德冰裂紋青花瓷圖片是怎麼樣的
大明宣德年間青花瓷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