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一般違法行為概念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般違法行為受害人是否具有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問題在我國行政法學界的爭議並未因司法解釋的承認而平息。什麼是一般違法行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一般違法行為,歡迎閱讀。

  什麼是一般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包括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是刑事違法。

  犯罪是具有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對犯罪行為,應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對犯罪分子應實行刑事處罰,這在人們心目中已經得到公認。而對一般違法行為,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總是認為其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沒有觸犯刑罰,所以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其實不然,只要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般違法行為,雖然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但同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損害,所以應受到相應處罰: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況且,有些一般違法行為如不及時給予處罰、懲戒,還可能發展為犯罪,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危害性。

  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係的行為。 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違法行為概念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裡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絡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行政違法

  概念和特徵

  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所實施的違反行政法律規範,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係尚未構成犯罪的有過錯的行政行為。

  行政違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行政違法僅指行政主體的違法,廣義的行政違法還包括行政相對人違法。我們採用狹義說。據此,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範但尚未構成犯罪而依法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這一概念反映了行政違法的三大特徵:

  1.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主體身份或以行政主體名義出現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2.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範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首先,行政違法具有違法性,它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侵害了受行政法保護的行政關係,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政違法在性質上屬於一般違法,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

  3.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範並依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違法行為構成要件

  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條,且這四條必須同時具備

  一、違法行為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行為人具備行政主體資格是行政違法的前提。只有行政主體的行為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非行政主體的行為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

  二、行為人負有相關的法定義務。行政主體依法享有行政管理的權力,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職責和義務。某一行政主體負有的法定義務,並不一定適用其它行政主體。因此要確定行政主體的行為是否構成行政違法,必須首先確定其是否負有相關的法定義務。

  三、行為人具有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如果行政主體負有法定義務,那麼沒有履行或者承擔這項義務的時候,才能構成行政違法。也就是說,必須存在行政主體的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必須是違反了行政法律規範的行為,侵害了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係,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主觀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行為時所持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統稱為“過錯”。

  違法行為分類

  對於行政違法,可以從不同角度作不同的分類。因為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意義,不同型別的行政違法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則。

  ***一***根據違法的程度,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實質性行政違法和形式性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不具備行政行為實質要件的行政違法,如主體不合格、內容不合法、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等;後者則是不具備行政行為形式要件的行政違法,如行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式、行為的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等。

  區分實質行政違法與形式行政違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首先,從法律效力看,實質違法一般屬無效行為,從該行為發生之時即沒有法律效力,而形式違法一般屬可撤銷行為,它經有效補救可轉化為有效行為;其次,從法律後果看,實質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懲罰性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行政處分***,而形式違法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承擔補救性行政責任***如撤銷違法***。

  ***二***根據違法的範圍,行政違法可以分為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

  前者是指內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越級指揮;後者則指外部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如公安機關非法拘留公民。

  內部行政違法與外部行政違法在救濟手段上是有區別的:內部違法僅限於行政救濟,不受司法審查;而外部違法不僅可藉助於行政救濟,還可藉助於司法救濟。

  ***三***根據違法的形式,行政違法可以分為作為行政違法與不作為行政違法。

  前者表現為積極地作出行政法律規範所禁止的行為,如稅務機關違法徵收稅款;後者則表現為拒不作出行政法規範所要求的行為,如工商機關對企業申請營業執照不予答覆。

  作為違法與不作為違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規範物件。就行政訴訟而言,作為違法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物件,不作為違法同樣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物件。

>>>下一頁更多有關“違法與行政不當區別”內容

什麼是一崗雙責管理制度是什麼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驟
相關知識
什麼是一般違法行為概念是什麼
交通一般違法行為處罰規定
不給高溫補貼職工是不是屬於違法行為
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怎麼處罰
企業有權對員工進行***處罰嗎_用人單位是否有權對員工的違法行為進行***
開車常見的違法行為及處罰標準
交通違法行為相應的處罰規定
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規定
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條例
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