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課的意義以及自主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美術欣賞和美術實踐的教學是不能分離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有了美術實踐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美術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鑑賞課的意義

  美術鑑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1 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 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

  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裡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美術鑑賞課是人文教育

  鑑賞課,其實就是一種感受和理解、感情和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因此學生通過鑑賞課受到的教育過程表現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即對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過程。教師在講述中應聲情並茂、語言形象、富有激情、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學生則可以通過學習,認識到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以及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這種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及其對社會的獨特貢獻。

  例如,齊白石老人的《河蝦圖》,將中國畫獨特的技法發揮自如,水墨酣暢淋漓,寥寥幾筆,幾隻生動可愛的河蝦便躍然紙上,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頗有鄉土意味。董希文的《開國大典》 ,採用西方油畫的表現技法,中國人喜用的大紅作主色調,中西結合,恰到好處的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站起來的氣魄和信心。

  雕塑《艱苦歲月》 ,生動再現了長征途中的一位紅軍小鬼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國新古典主義油畫,達維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表現的是三兄弟臨戰前的悲觀場景,烘托出了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大無畏精神。

  中外歷代美術作品很多,通過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瞭解世界歷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世界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古今中外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

  在美術鑑賞課中應有自主性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地接受過程,而應是一個參與過程。只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了,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

  教師要轉變觀念,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任務由過去的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資訊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必須依賴學生的主動 ,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對作品講解,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感受。

  我採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1***講解作品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收集與作品相關的知識點,儘快縮短學生與作品產生的距離感,並對作品產生興趣。

  ***2***談談對作品的感受,第一印象或直覺。

  ***3***引導學生從色彩、線條、造型、構圖上思考。

  ***4***必要時,在欣賞後,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等方式。這樣可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如何培養學生美術鑑賞能力
梧桐花的花語
相關知識
美術鑑賞課的意義以及自主性
美術鑑賞課的匯入方法有哪些
美術鑑賞課的任務與素質教育
如何上好美術鑑賞課的方法
農村高中美術鑑賞課因材施教的實踐
美術鑑賞課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美術鑑賞課程教學的建議是什麼
美術鑑賞課程的任務及教學內容有哪些
美術鑑賞課程的任務及教學內容有哪些
高中美術鑑賞課教學改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