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與茶文化的異同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酒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休閒文化,有著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迎客以茶,送別以酒,這是說茶酒待客的兩種場合。其茶酒待客的氣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囂的,茶是靜雅的;酒是發洩的,茶是內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語不是有酒肉朋友嗎?宋代謝蓮有《菩薩蠻》詞一首道個正中:

  相逢無處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別後,江上空回首。欲去不勝情,為君歌數聲。

  品茶和飲酒雖然是休閒的兩種方式,但於人的身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關係

  茶是人類飲食中的重要飲料。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文化起源於中國。在中國漢族民間傳說中,茶是被炎帝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的。中國茶的主要產地在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以四川和雲貴高原為最早。在雲南瀾滄縣發現樹齡在數千年以上的茶樹。中國開始種植茶樹,並逐漸摸索總結出製茶工藝的歷史,至少有3000多年。

  在中國少數民族中,德昂族被譽為“古老的茶農”。他們以善於種茶和喜飲濃茶而聞名。在雲南盈江縣德昂族聚居地,有千年以上的老茶樹。

  據中央電視臺1995年4月19日晚在第二套節目《神州風采》中報道,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認為,中國雲南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而思茅***今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地區又是這一原產地的中心。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有古茶樹群20多處,總面積在萬畝以上。目前,雲南全省擁有茶園500多萬畝。

  歷史上的茶馬互市和茶馬古道對密切內地與邊疆的關係,對繁榮經濟和保障人民生活,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茶在社交和禮儀活動中自古以來佔有重要地位,最突出的表現是在待客和婚儀中。在古代,議婚行聘和舉行婚禮時都有受茶之禮。陳耀文在《天中記》卷四十四“種茶”一節裡解釋此俗:“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清人福格《聽雨叢談》載:“今婚禮行聘,以茶為幣,滿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今天甘肅的東鄉族,女方家答應男方家提親後,男方要送給女方衣料和幾包好茶,算是定了親,俗稱“訂茶”,表示以後不能反悔。甘肅臨夏回族,女方只要接受了男方媒人送去的茶磚和茶葉,即表示允婚。青海、甘肅的撒拉族在娶親時,新娘途經的村莊中,孃家與新娘家同村的婦女,要端出熬好的茯茶,熱情迎送送親隊伍和新娘,稱作“敬新茶”。浙江南部的畲族在娶親時,新娘到婆家後,要接受一位父母都健在的姑娘獻上的一碗甜蛋茶,新娘要低頭飲甜茶,但不能吃蛋。甘肅裕固族新婚第二天,新娘要下廚房“生新火”,燒好茶,由新郎請全家到堂屋,向新娘一一介紹,新娘則向全家老少一一獻茶。雲南拉祜族在男女雙方確定婚期後,男方要送聘禮給女方,其中茶必不可少。拉祜人俗話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婚。”

  茶在社交與禮儀中的重要作用,是與茶在人們飲食生活中的功能相聯絡的。哪個民族的生活中越是不能缺少茶,茶在哪個民族的社交禮儀中就越佔有重要地位。南方氣候暑熱,需用茶來消暑解渴,提神醒腦;牧業民族多食肉和乳品,需用茶幫助消化;伊斯蘭民族吃熱量大的牛羊肉,主食又多為烙烤的餅子等,茶能消食解熱。除此,茶還有健身、美容、防病甚至治病等許多功能,因此很受中國各族人民喜好。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產的富硒貢茶,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常飲可抗衰老,防治貧血、冠心病、癌症、克山症等40餘種疾病。

  近年來,雲南普洱茶重振雄威,暢銷海內外。2010年初雲南大旱,但在昆明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僅4月12日開幕當天,簽約額就高達1?47億元人民幣。普洱茶的優勢是營養豐富,能降血脂,便於運輸和長期儲存。

  善於種茶的德昂人說,“離了茶辦不成事情”,他們常把茶葉作為禮品,表示“茶到意到”。不僅待客、求親、喜慶要獻茶或送茶,就是調解糾紛,請求諒解也得送包茶葉。基諾族有“堯白種茶分天地”的傳說,堯白是基諾族信仰的原始女祖宗,茶是基諾族的重要經濟支柱。茶被西南一些少數民族作為祭祀的供品,茶樹被當作象徵愛情天長地久、根深葉茂的常青樹。在藏族地區,去探望親友或病人,要帶上茶葉或酥油茶;在藏傳佛教寺院中,往往給求“神物”的信徒送藥品、“神水”,還有茶葉。

  各民族的飲茶、吃茶方式多種多樣。基諾族的“涼拌茶”是以茶為菜的典型。他們將剛採來的鮮嫩茶葉揉軟、搓細,放在大碗裡,再加上黃果汁、酸筍、酸螞蟻及各種調料,即做成“涼拌茶”待客。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喜歡喝酥油茶。蒙古族喝奶茶的歷史,至晚起於宋遼時代,宋朝在邊關開設茶馬互市。侗族的油茶和豆茶更有茶飯結合、飲食合一的特點。

  中國西北的回族很講究喝茶,較有名的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三炮臺”茶,青海一般叫蓋碗茶,茶具是三件一套的細瓷茶碗、茶碗蓋、底託碟,故得名。茶碗中放雲南沱茶、冰糖、山楂片、枸杞、桂圓、杏乾等,注入沸水,稍燜一會兒便可飲用。不斷續水,味淡再換新茶碗和配料。當地的保安、東鄉、撒拉等族亦有此茶道。

  雲南喝烤茶的少數民族有好幾個,其中以白族和拉祜族最講究。白族的“三道茶”很有情趣。客人進門,主人先燒開水,同時將一小砂罐預熱,適時將茶葉放進砂罐中抖動顛簸,聞到清香時注少量沸水入罐,隨著一聲脆響,清綠色的茶泡沫湧向罐口,茶香四溢,滿屋芬芳。泡沫沉落,再加沸水於罐中,斟入茶杯獻客。每盅只有少許色如琥珀的“茶精”,再兌些開水方可飲用。砂罐中再添開水煨,煨一次,斟一輪。如此三番,稱三道茶。三道茶“頭苦二甜三回味。”有些地方在二道茶裡放入核桃仁、紅糖或蜂蜜與幾粒花椒,有些地方甚至加入乳扇***一種薄如紙的羊乳制食品***。第三道茶的茶水中有肉桂和薑片。旅遊業蓬勃發展以後,在大理三道茶茶會上,還表演民間歌舞和婚禮儀式,更豐富了茶文化的內容。許多民族在敬茶時講究長幼之序,且不能斟得太滿。

  滇西北的納西族有種叫“龍虎鬥”的飲茶方式。先將茶葉放在小陶罐中烤至焦黃,再衝入開水稍煮,爾後將茶水倒進盛有半杯白酒的茶杯,杯中發出悅耳的響聲之後,由少女捧杯獻客。這種茶道是茶酒合一,據說可發汗解熱,防治感冒。滇西南的布朗族在野外勞作休息時常飲“青竹茶”。砍一節粗壯的鮮竹,裝入泉水和幹茶葉,架在火堆上煮沸,再倒進稍細些的鮮竹做的杯中飲用,茶香竹香沁人心脾。傣族的“竹筒茶”與此相類。布朗族民間還有吃酸茶的習慣,即把鮮茶葉採來後,依醃酸菜的方法制作加工後嚼食,生津止渴。畲族的“惠明茶”和“寶塔茶”、哈尼族的“土鍋茶”、彝族撒尼人的“銅壺茶”、佤族的“燒茶”、傈僳族的“油鹽茶”、基諾族的“煮茶”、蒙古族的“奶茶”、四川涼山彝族近年生產的“苦蕎茶”等,都為少數民族茶文化添彩增光。

  關於酒的起源,傳說和古籍記載較多。名氣大的釀酒創始人,一個是儀狄,一個是杜康。《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儀狄是夏禹的屬臣。《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

  以糧食釀酒,自農業民族始。儀狄與羌人肯定有族源和血緣關係,因此說,釀酒技術的產生與古代羌人不無關係。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說:“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以上記載說明了儀狄與杜康在釀酒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中國少數民族中仍生產和飲用的特色酒大致有如下一些:蒙古族的馬奶酒、藏族的青稞酒、水族的肝膽酒、土家族的甜酒茶、普米族的“酥裡瑪”酒、羌族的蒸蒸酒、涼山彝族的苦蕎酒、傈僳族的藥酒、滿族的鬆柃酒、拉祜族的藥酒、壯族的藥酒、傈僳族的杵酒、毛南族的南瓜酒、基諾族的梅葉酒、哈尼族的新谷酒、塔塔爾族的風味酒、黎族的山蘭酒、布依族的刺梨酒等。

  此外,還有新疆的“伊犁特”酒,柯爾克孜族的“孢糟”酒,內蒙古的“百吉納”酒、鴻茅酒、寧城老窖,寧夏的杞紅酒,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互助大粬”,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的青稞酒,廣西桂林的“王府三花”酒,雲南彝族辣酒,納西族合慶酒,怒族咕嘟酒,門巴族“曼加”酒等。

 

巴薩歷史巨星
酒文化與茶文化的區別
相關知識
淺談中國酒文化與茶文化的關係
酒文化與茶文化的異同點
酒文化與茶文化的區別
咖啡文化與茶文化的對比
咖啡文化與茶文化興起與發展
學海導航高三政治複習稅與利債費的異同
學習茶道與茶文化的心得體會文章
漢字與茶文化的關係
選修課茶與茶文化的內容
酒文化和茶文化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