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業免費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藝術專業學生由於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他們觀察力強、富有想象力、敢於競爭、個性獨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西繪畫藝術用色理念

  一 引言

  眾所周知,中西方繪畫藝術各具特色,自成體系,在審美理念、表現方法和觀察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深入研究中西方繪畫藝術各自的用色理念,可以進一步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繪畫形式,對我們的藝術實踐提供巨大的啟發意義。

  如今,世界一體化的程序不斷推進,中西方文化彼此交融的力度不斷加大,在中西方文明不斷碰撞的新時期背景下,我們要客觀認識中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汲取西方繪畫用色理念的獨到之處,並與我國繪畫藝術有機結合,形成新的創作形式。

  二 中西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

  ***一***中國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

  不管是在立意、造型方面,還是在筆墨、色彩方面,中國傳統繪畫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其側重於體現物體的神韻與氣韻,有的以線條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有的以純粹的墨色濃淡變化體現藝術形象。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從以下三點可見一斑:

  1 隨類賦彩:設色法則的具體應用

  在我國畫壇史上,隨類賦彩是不可不提的設色法則,它對中國繪畫色彩理論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個法則由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首次提出,旨在解決繪畫的色彩問題。顧愷之在《畫雲臺山記》中設計景觀色彩的方法就是隨類賦彩。站在理論角度而言,隨類賦彩強調型別化用色,類似於西方繪畫使用的固有色。然而在現實中運用時,隨類賦彩又具有意象化、平面化和裝飾化的作用。

  考究中國繪畫的形與色,可以發現它們都經過了意象加工,即不是對自然界真實形象的直接摹寫,而是畫者通過用心觀察,將積澱在心中的色彩印象進行主觀過濾,保留最主要的特徵,省略其他非本質性的細枝末節。比如畫家在描繪花朵時,一朵花的每片花瓣,不管其處於哪個層次,基本都是隻用一種色彩進行從深到淺、從裡到外地渲染。同時還改變了那些不能使畫面形成和諧感的色彩,比如菊花的花蒂與花瓣不是同一種色彩,但是畫家將其處理成較為統一的黃綠色,這就是隨類賦彩的具體應用,可以使中國畫的形與色更加明確。

  2 色墨相映:主觀配置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直以來,中國繪畫都強調色墨相映。但是兩者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墨作為線條應用,旨在勾勒輪廓。秦始皇宮殿壁畫、魏晉南北朝的墓室與石窟壁畫、唐朝的石窟壁畫,都可以看見墨色的具體應用情況。比如以唐朝的莫高窟壁畫為例,線條的應用自由靈活,人物面部只靠線條勾勒,但是卻栩栩如生,有神的雙眸、緊鎖的眉頭,神情姿態十分自然,而整個畫面只是略施色彩,幾乎可以忽視不計。這一時期的中國繪畫主要依靠墨色線條做造型,色彩的位置沒有被凸顯出來。之後,唐岱在《繪事發微》中指出:“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這就指出了色彩與墨線的相互依存性。自此之後,中國繪畫,不管是山水畫、花鳥畫亦或是人物畫,都開始強調色墨相映。畫家先用墨線勾勒出造型,然後在施以色彩,這些色彩有時候是純黑的,有時候是五彩的,色彩運用有幹有溼,有濃有淡,並強調敷色時儘量不要掩蓋線條,這樣方能凸顯色彩之秀美。在中國繪畫中,色與墨的靈活搭配,使得畫家在作畫時更加無拘無束。

  ***二***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

  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也獨具特色,體現在以下兩點:

  1 固有色的繪畫方式――夯實西方美術的基礎

  所謂固有色,即物體在白色陽光下呈現出來的色彩效果的總和。從理論學角度來說,固有色是指物體固有的物理屬性在常態光源下體現的色彩原貌,故固有色又被稱之為本色,比如雪是白的、血是紅的、天是藍的、頭髮是黑的等,這都是固有色的具體體現。縱覽整個西方美術史,西方畫家在描繪藝術形象時,基本使用的是固有色。不管是中世紀最後一個畫家喬託,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巨匠,亦或是巴洛克時期的魯本斯、維米爾,在他們的畫面中都可以看到固有色的存在。

  有人認為西方繪畫的“固有色”應用與中國繪畫的“隨類賦彩”有相似之處,其實不然,兩者反而有著本質性區別。在西方繪畫中,雖然對物體的稱謂也有著一定的概括性,但是畫家在具體描繪時會發現,每朵花或葉的色彩都不盡相同,它們有正面受光,也有側面受光,所以花與周圍環境色的關係各有不同,導致每朵花以及每朵花的各個部分的色彩各有特點。

  可以說,在印象派誕生之前,西方繪畫一直追求著對客觀物體的真實再現,強調寫實的造型與逼真的效果,這就促使西方繪畫與中國繪畫有著顯著差別。

  2 光與色的新發現――西方繪畫創新的新依據

  歐洲文藝復興之後,英國科學家牛頓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揭開了光色關係的神祕面紗。他將一間房佈置得一片漆黑,只在窗戶上開出一條小縫讓陽光射進來,並使之通過一個三稜鏡,這時候在對面牆上就會出現一條七色光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由此,西方人對光色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之後,西方有關色彩的理論體系逐漸完善,對西方繪畫產生了巨大影響。從19世紀開始,西方繪畫的色彩更加鮮麗明亮,印象派出現之後,色彩更是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光源色”和“環境色”開始得到了西方繪畫家的積極使用,他們在用色方面更加大膽直接,給人帶來炫麗奪目的感覺。

  三 中西方繪畫藝術在用色理念上的交融

  根據上文分析得知,中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各成體系,但這並不是說兩者是完全對立的,相反,縱覽中西方繪畫史可以看出,中西方繪畫在用色方面彼此交融,烹製出一道異常鮮美的國際文化盛宴。

  ***一***西方繪畫中的中國味道

  中國畫對西方繪畫有著深刻影響。康熙末年,義大利畫家郎世寧來華傳教,後進入宮廷為皇家服務。為了迎合中國皇帝的藝術偏好,這位西方人將中國繪畫技巧與西洋傳統有機結合在一起,初步探索了中國工筆畫與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的彼此交融。郎世寧的《八駿圖》使用的是中國畫形式,並削弱了西方繪畫的明暗對比、焦點透視與高光陰影。他還採取了中國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正面受光畫法,但保留了西方繪畫造型明確的特點。這幅《八駿圖》是中西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的典型代表,在當代也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到了19世紀,奧地利繪畫大師克里姆特創造的西方繪畫作品,更加體現了中國藝術的魅力。這位西方人對中國戲劇、瓷器和刺繡深深著迷,他的繪畫作品中有著大量的東方元素的影子。比如他畫的人物畫的衣飾上有著官服補子、漆器紋樣等,在色彩方面更是借鑑了中國年畫的用色搭配,大膽的純色對比,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等,像極了中國民間年畫色彩。

  再比如世界當代畫壇藝術大師梅爾梅克福創作的水墨畫作品《冬》,直接使用了中國水墨這一繪畫工具,線上條勾勒與畫面大面積墨色渲染方面,極具中國畫用色規律,這樣的創作手法可以烘托出冬天的寒冷感覺。

  另外一位世界著名藝術大師卡劉達也直接將中國元素應用於畫面中,比如他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創作的《Tea Drinking in the New Year by the Oriental calendar》一作,畫面中有兩個人,右邊的是卡劉達自己,左邊的人穿著中國唐朝服飾,雖然這幅畫的背景是作者運用油畫工具而作,但是畫面中人物的造型、樹木的造型等,統統具備強烈的中國畫特徵。樹木的造型和樹葉的色彩暈染,很明顯是中國畫的形式,畫面背景中還有一個巨大的“龍”字,體現了卡劉達對中國龍文化的嚮往與好奇。這些例項都說明了中國繪畫對西方繪畫的巨大影響。

  ***二***中國油畫中的水墨丹青

  中國人在應用西方繪畫技巧方面更是技高一籌,將西方繪畫的用色理念與中國畫特有的用色規律相融合,創造出別出心裁的畫面表現形式。在當代,我國油畫家將這種思維方式應用於繪畫創作中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我國當代著名油畫家李平,他的油畫造型功力十分紮實,國畫筆墨技巧也十分嫻熟,他將中國畫的筆墨情調與審美韻味有機滲透到西方油畫創作中,使得中西兩種色彩表現技法在作品中相互交融,渾然天成。他的《雄峙泰山》一作,吸收應用了西方用色理念,並加入中國畫的審美意蘊,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在這幅作品中,李平將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相整合,給人一種意味深遠的感覺。再比如他的《三角灣之秋》一作,借鑑了傳統西方繪畫對色彩虛實與冷暖的應用技巧,並採納了光色原理,使得整幅畫面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還帶有飽含東方韻味色彩的裝飾性與平面性特徵。這正是中西方繪畫藝術在用色理念方面有機結合的具體表現。

  ***三***堅守本土特色――中國油畫的發展之路

  當代中國繪畫在不斷吸收著西方油畫的色彩語言,同時呈現出越來越濃烈的中國風。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民族文化資源精彩紛呈,琳琅滿足,傳統的藝術形式也不斷推陳出新。敦煌壁畫、刺繡、陶瓷、年畫、巖畫、臉譜等,都是極富代表性的民間藝術。這些藝術形式為中國畫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如果中國畫不應用這些濃厚的民族文化藝術,將是十分巨大的遺憾。

  另外,中國繪畫的用色理念是在長期歷史積澱中逐漸形成的,能夠對中國繪畫的藝術實踐起到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而西方繪畫色彩語言也十分豐富,散發著璀璨的藝術魅力。但是在我國的繪畫實踐中,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繪畫語言是不可取的,拾人牙慧永遠也無法實現創新。中國的民族精神不能丟,本土文化也不能丟。在中西方繪畫用色理念與色彩語言日漸豐富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國美術界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我國繪畫家應該學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色彩語言,在作品中訴說自己的內心感受,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中國繪畫的人文意味也十分濃郁,與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思想息息相關,中國畫家在應用色彩時,要凸顯中國繪畫特有的情感與韻味,方能使作品給人留下不一樣的感受。

  四 結語

  中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各具特色,都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在當今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繪畫在用色方面要做到相容幷蓄、海納百川,要借鑑西方繪畫藝術的用色理念與方法,也要堅持本土民族特色,運用民族文化予以創新。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一個民族將自己獨有的藝術價值拋之腦後,全盤照搬他國的藝術思想,盲目依附其他民族的藝術行為,勢必會走向窮途末路,使本民族文化處於失語狀態。只有做到合理借鑑,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國繪畫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熠熠生輝,永遠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下頁帶來更多的

藝術專業論文代發
藝術專業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藝術專業免費論文
電大法學專業免費論文
藝術專業碩士論文
大一計算機模擬技術專業期末論文
工商管理本科畢業免費論文
計算機軟體技術專業本科論文
動畫藝術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電力專業職稱論文免費
藝術專業論文代發
藝術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