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學對社會的影響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深入討論了哲學對音樂的意境、功能、題材等方面意境對建築在單體建築、聚落規劃、皇家建築群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淺論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音樂與建築的影響

  摘要:本文指出中國傳統音樂與建築都受到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影響,尊重自然法則,倡導天地人和的中國古代哲學理念。深入討論了哲學對音樂的意境、功能、題材等方面意境對建築在單體建築、聚落規劃、皇家建築群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提高人們對傳統音樂以及古代建築的認識。

  關鍵詞:古代哲學;傳統音樂;古建築

  中國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無論是音樂又或是建築都有自己完整的體現。建築與音樂擁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絡,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音樂與建築的傑作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哲理、情感已經風土人情。其二者自古就被哲人用來表達自己的願望與理想,都是藝術表達的最高形式。

  哲學反應著人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以及對世界萬事萬事的思考。中國古代哲學是文化的支援,它不同程度的影響著音樂與建築體系的構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有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學說、易經、八卦等。這些對音樂的五音、樂器、演奏形式,建築的聚落分佈、單體設計、色彩運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自古就追求天、地、人、宇宙的和諧統一,這一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都是十分深遠的。

  一、“天人合一”在音樂與建築中的體現

  在道家哲學中以自然來作為事物原則的依據,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傳》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宋明理學家提出的“一物兩體”、“分一為二,合二以一”等。這些都表現出中國古代哲學的思辨性。他們把宇宙的演化視為一系列生成、轉化的過程,把天地、萬物、動、靜、形、神視為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的矛盾統一體。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們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一思想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中國傳統音樂的表現意義及方式。有人對中國古典樂這樣評論:“當古典音樂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體悟到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纏綿不絕的生命呼喚。那份說不清、道不盡的感覺,正是中國古典音樂特有之美。”這便是音樂對天人合一的最好闡釋。

  中國傳統建築也受“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觀,它是建築發展理念中最為根本性的理念,在皇家建築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天”的概念自遠古人的朦朧意識發展到最終的天地之道,周易中文作“仰著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由於對天地的崇拜,祭天祭地祭祖,祭祀類活動成為國家機構中央,地方甚至鄉村的重要建築活動,從而興建起的祭祀功能的建築,自遠古祭壇到失傳的明堂,以至明清兩代的壇廟以及地方社壇神社建築。北京的天壇就是最好的代表。受到風水學的影響,中國古代建築講求人與自然的融合統一。在古代皇家建築群已經民居佈局中都十分講究對稱、有序、主次分明。我們今天在所見的大到紫禁城,小到斗拱、天井又或是門當,這些都是人們通過進一步的關於自然環境的具體認知及對自然的規律把握,使得天人合一觀念逐步與建築完美融合的產物。

  二、陰陽五行說在音樂與建築中的運用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古代人民的思想與行為。音樂與建築都是古代人思想的重要體現形式,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五行中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個元素構成,萬事萬物相生相剋。

  關於音樂,我國的古書《禮記・樂記》都有很深入的探討和記載。它說:“人情有所樂,則發之於聲,寄之於音,故自生民以來,即有聲樂。”“心有喜怒哀樂,則音有和厲悽清。”我們的先人,創造了音樂並設立五音***宮、商、角、徵、羽***。因其獨具的感染魅力,能抒發情志,陶冶情操,烘托氣氛,廣為大家所鍾愛。古人認為雅正的音樂,能淨化心靈,使其返璞歸真,所以音樂自古有教化的作用。而悠久的中國文化中告訴我們萬事萬物多有通感,萬物皆有情,因此,五音可通過耳傳入心,使人產生各種情愫從而調節五臟六腑,正如《內經・素問》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在古代古人就相信人體元陽也在五臟之間升降沉浮,五行相生相剋,運化無窮,如果陰陽平衡,五氣祥和,則人體健康安適,並且,古人認為聽不同的音樂可以調節人體機能,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音樂也擁有了特別的功能。不僅如此,五音與八卦五行、五方、五色、五味都有相應,所以古人說:“不知《易》,無以為醫。”

  在建築方面,中國傳統的建築聚落多十分考究陰陽學說,正如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群當屬紫禁城了。陰陽五行說在紫禁城建築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在宮殿的佈局上:外朝為陽,內廷為陰。外朝建築佈局稀疏,多氣勢雄偉從而體現陽剛雄健之美。為突出外朝的陽剛之氣,特在午門前的中軸線上依次佈置了大明門、承天門、端門,又在奉天門東西配置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左輔右弼,使外朝氣勢恢弘、雄偉壯麗。而內廷建築佈局緊湊,多裝飾纖巧優雅以便體現陰柔之美。②在數字上重視數目的奇偶:奇數為陽,外朝反覆運用三、五、九等奇數,在內廷則多用偶數。在宮廟的數目和建築開間甚至臺階的數目上都十分考究。③紫禁城中有許多“禮象五行”之處,則是五行說在宮殿中的鮮明體現。以靈活多樣的手法,充分展示了五行方位、色彩、生化過程相互間的關係。古人認為,皇家屬土,依照五行學說中還有“相生相剋”的說法,特在三大殿中多用紅色牆壁和油飾體現“火生土”的規律,儘量少用綠色,也不種植樹木,就是為了防止“木克土”從而來滿足其國家***統一之心願。

  三、中國古代哲學對音樂與建築的影響

  孔子認為音樂可以使人品性高尚,音樂是君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儒家思想被統治階級利用,音樂成為教化的工具,然而,道家則把音樂上升為另一個高度。《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注:“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意思是最大最美的聲音是沒有聲音,是用內心來聽的,而不拘泥於用耳朵來聽。道家的這一思想倡導了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音樂從此不用再承載道,而承載的是“意境”,意境又與哲學、詩歌、繪畫等傳統藝術相容相通。同時收到五行的影響,音樂隨萬物而生,不拘泥不做作,從樂者指尖自然流出,順應自然,順應天理。

  受到古代哲學的影響,形成了傳統建築觀即為一下幾點:第一,天人合一宇宙觀:其為建築發展理念中最為根本性的理念,周易中文作“仰著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故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古建築都有大屋頂,並且屋簷向上,指向天際。這便古人對天的尊重與敬畏之心。第二,是物我一體的自然觀:在這種自然觀的影響下,古人特別注重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古人一直推崇著“雖為人做,尤為天空”的觀點。也正因為這樣,如今我們才能看到與自然巧妙融合的皇家園林。第三,古人倡導陰陽有序的環境觀:在對世間萬事萬物的長期觀察後,先後著有《道德經》、《易經》、《風水》等理論。這些哲學理念體現在建築群的佈局上,還有一部分體現在單獨院落的細微部件的擺放上。對現今的建築設計都有不可取代的影響。***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作合,建築史論文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

  [2]徐猛,淺論中國古代建築與古代哲學,山西建築,2009年4月35卷第10期

  [3]尚濤、丁倩、馬立、王莉莉,建築與音樂,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4]樑思成,凝動的音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5]百度百科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關於哲學原理的小故事
高中政治哲學論文
相關知識
古代哲學對社會的影響論文
叔本華哲學對社會的影響
國學經典對社會的影響作文
口才對社會的影響
康德對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叔本華哲學對世界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中小學生心理的影響論文
家庭教育對學習習慣的影響論文
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論文
淺析計算機發展對生活的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