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學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學生將所學知識、方法、技能遷移應用到新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並轉化成為自身能力,是科學教育和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高中哲學促進學習遷移策略初探

  摘 要: 學生將所學知識、方法、技能遷移應用到新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並轉化成為自身能力,是科學教育和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文以高中哲學教學為基礎,旨在探討高中哲學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高中哲學 學習遷移 教學策略

  在學習《生活與哲學》模組中,許多學生感到哲學難學,對相對抽象的原理不感興趣,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哲學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更無法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生活與哲學》課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愛學哲學、會學哲學、在生活中會用哲學、促進哲學學習遷移成為當代高中政治老師不可推脫的責任。為此,筆者就高中哲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習遷移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趣味教學促成遷移

  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愉快,能激發興趣的一種特性。在學習中,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就會對學習產生綿綿不絕的持久熱情,就會在學習中積極地探尋和思考問題,並努力解決問題。在哲學教學中,用充滿趣味的教學觀點、手段、技術支援來營造有趣、引人入勝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樂趣,產生興趣,從而自主、積極地學習,有效地發展各項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添趣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匯入設計激趣。在教學中,一個簡短精彩的趣味匯入,可以立刻集中學生注意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熱情,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所以,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就能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匯入設計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課程中,進而真正領會課堂的精髓並最終消化吸收學以致用呢?我們可能可以在新鮮、新奇和新知上下工夫。這三者都強調“新”字,新鮮可以包括新奇,新鮮新奇的本質在於新知,只是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在講《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時,可以這樣匯入:我們班有沒有同學會畫畫?如果以“踏花歸去馬蹄香”或“深山藏古寺”為題作一幅畫,你會怎樣立意構圖,才能絕妙地體現詩的意境?這樣以一個看似與教材毫不相關的甚至有點怪異的問題匯入,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積極聯想,啟發思維,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並主動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對學生在發展資訊獲取、理解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上的遷移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情境設計有趣。根據學生的學習慾望、需要,運用故事、國際國內時事熱點,成語、警句、詩詞、模仿、漫畫、音樂、視訊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創設趣味盎然的課堂情境,往往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提高覺悟。成功的情境創設使學生獲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體驗、智慧的啟迪,學習動機在其間不斷強化,所有這些都有效地促使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審美教育就是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著。這樣,哲學教學就不僅是學習工具的掌握,而且包含思想、道德、智慧的收穫,完成認知、教育、發展三方面的任務。

  第三,點撥精妙有趣。哲學知識是對其他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對學生而言,哲學抽象深奧不好理解掌握,在學生不能很好地對哲學內容進行理解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加以智慧而精闢的點撥指引,使學生獲得理解上的頓悟。頓悟的出現及獲得結果正是遷移的成功。例如,在學習《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這一框中“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一知識點時,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導點撥的:“2+5=?”教師問,學生回答“等於7嘛”,“不錯,在數學領域裡,2+5=7,這是天經地義、顛撲不破的。但是在其他領域呢?”說到這裡,教師拿出一張題為《萬馬奔騰》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只見畫面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後面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後面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教師指著圖片說:“從整個畫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後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圖的人,都會感到這裡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得知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範圍”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教師通過事例,適時引導、點撥,最終讓學生獲得認識,由此得到的認識學生是信服的,印象也是深刻的,更能深刻體會“真理的條件性”這一知識。

  二、強化訓練加強遷移

  在哲學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並不是簡單地將已有的知識經驗機械地“模仿”或“移位”。在實際學習中,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具備瞭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各種知識,但在需要時難以及時準確地提取應用,更不能將其靈活運用。所以要保證知識遷移的進行需要形成知識遷移的能力,既包括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思維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包括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應變能力。

  因此,可以這樣強化訓練:圍繞若干重點、難點和疑點知識的教學內容,從不同角度構造問題,通過演練使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問題的本質屬性。在面臨新問題情境時,能迅速找出新舊知識間的共同要素,從而確定所需解決的新問題屬哪類已有知識或已有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可以針對每一課的內容標準、重難點設定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進行遷移目標訓練;同時嘗試讓學生自己命題,先模仿後獨創。這樣就做到把知識訓練、思維訓練和能力訓練相結合,以高屋建瓴的形式把握知識。每次訓練後,及時總結反饋練習考試中所反映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將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三、能力互動生成及有效疊合

  要實現遷移過程,僅靠記憶或是單純訓練是不夠的。一個遷移過程的完成實際需要多種能力的相互支撐,而在個體發展的過程中多項能力之間呈現出彼此影響和互相促進的關係就是能力互動生成的過程。在各項能力互動生成中,往往會出現某一兩種能力比較突出,但還有一些能力相對薄弱,這就需要對能力進行有效疊合。

  在哲學學習遷移能力層級構成中,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歸類能力、運用能力的發展是存在梯度先後的,在哲學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學習,使學生個體的綜合能力獲得有效提高,就必須在能力分散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各項能力互動生成,實現有效疊加。

  落實在哲學教學中,要實現能力的互動生成及有效疊加,教師可以通過提示或提供檢驗手段等途徑使學生認識自己已獲得的能力和已達到的目標,以及下一步需要完成的任務,並對自己下一步的學習進行反思性規劃。其中,教師可以適當把下一階段的培養目標提前透露給學生。這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處於奧蘇貝爾所說的“意義學習”狀態,從而使所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這樣就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絡起來。

  這樣,新近知識在吸納舊有知識的基礎上,更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個體已有的能力結構也會呈更好的開放態勢,併產生更大的遷移效應,由此實現以理解促進概括,以概括促進推理、歸類,並最終促進運用這樣的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牛俊峰.試論在政治教學中如何採取措施實現知識遷移[J].吉林教育,2010,***4***.

  [2]張陳慧玲.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知識遷移的問題研究[J].大觀周-T1,2012,***3***.

  [3]趙彩蘭.遷移方法在高中政治課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0,***11***.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高中政治哲學論文
關於哲學的書籍讀後感
相關知識
高中哲學論文範文
高中哲學論文兩篇
高中教學反思範文
抗擊疫情開學典禮高中生演講稿範文五篇
高中生檢討書範文_關於學生犯錯的檢討書範文
高中政治學習總結心得_學習高中政治體會範文
高中科學論文怎樣寫
高中科學論文題材
新學期班會發言稿高中主題班會範文
學生的個人高中生活評價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