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的藥用價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有清熱利溼;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治療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等。

  白蒿的形態特徵

  白蒿是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稜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4cm;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表,長4-8cm,寬3-6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則的則羽狀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mm,寬1-2m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一分裂,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

  頭狀花序,多數,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總苞3-4層,外層、中層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膜質;花序託半球形,具白色託毛;雄花2***-3***層,20-30朵,花冠簷部具2-4裂齒,花柱線形,先端2叉;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葯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白蒿的生長習性

  白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長快,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實,10月初成熟。根系發達,在草場正常利用的條件下,主根可伸入100釐米的土層中,側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釐米以內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於冠幅2~3倍。利用過度,生境乾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則犬於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甚至發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

  另一特點是,枝條在適宜條件下能長不定根,當枝條長出不定根,植株受踐踏後,枝條脫離母株,亦能發育成新個體。在內蒙古高原上,它可向著由風力而形成的薄層沙地延伸。冷蒿屬於溫帶旱生小半灌木。性耐乾旱和嚴寒,適生於≥10℃的積溫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氣候條件範圍內。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質和礫質土壤上,均能繁盛地發育生長,但不能進入低溼的鹽漬化生境。

黃藤的藥用價值
素馨花的藥用價值
相關知識
白蒿的藥用價值
白蒿的藥用價值及藥材鑑別
白及的藥用價值和食用方法
白蘞的藥用價值
翻白草的藥用價值
白芨的藥用價值
白礬的藥用價值
白蜜的藥用價值
白芨的功效和作用與禁忌_白芨的藥用價值
白參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