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孩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為什麼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

  1、記憶習慣

  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

  讓學生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從小學中段就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演講。

  3、讀的習慣

  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

  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

  5、定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學習習慣培養的建議

  一、瞭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個性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因此,只有瞭解了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才能發現原有習慣優缺點,才能有的放矢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是通過下面情況瞭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的:

  1.班會問卷法 就是利用特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書面問卷調查。

  2.平時觀察法 就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現來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

  3.階段談心法 就是通過找個別學生談話來了解學生學習習慣。

  4.利用家長會,尤其班主任都知道期中的家長會遠比期末的更重要。與其開全班的通報性質的家長會,不如分別開些目標更為具體的。如:針對尖子生的家長會關鍵在於樹立高目標,放眼全學年,乃至全省,一定要充滿鬥志,學習困難學生家長會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心理素質、不畏困難,進步趨勢明顯的學生家長會鼓舞幹勁,指導學法,注重能力培養,從題海中走出來,紀律較差的學生家長會注重對意志、情感、興趣、性格等心理素質的培養,完善道德人格等等。主題明確,那麼家長必定會以極大的熱情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家長會主題明確了,效果就會更加明顯。

  二、言傳身教,樹立良好自身形象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處處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三、自細節抓起,奠定學生髮展的基礎

  作為數學老師,我常常跟學生說,數學想提高成績必須每天把作業訂正好,別小看訂正作業這件事,如果你每天的作業只是做完了,而不知道哪裡錯了,不去訂正,那就等於你沒做作業一樣,不會的還是不會。因此,我在教學中很重視學生的總結改錯,讓每個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清,特別是週末的總結改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細節決定成敗,讓學生有自己的學習計劃

  學生應該有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嚴格遵守學習計劃有很多好處:

  1.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你的學習,那麼學習便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壓力。

  3.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你不會浪費時間,使你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4.學習計劃表可以使你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讓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又可以幫助自己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五、注重班級學習環境,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住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在學校,學習環境、文化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班級和學校的文化建設,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潤物細無聲”,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在我們的學校,校園文化、班級文化、走廊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從衛生、學習、做人等方面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創造了條件校園裡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無時無處不在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學習習慣培養的誤區

  一、習慣會束縛孩子的創造性

  不少家長認為,習慣似乎經常跟刻板、順從相伴隨,在強調個性和創造性的今天,僅強調習慣似乎不合時宜。

  “習慣是對人的解放還是成為人的枷鎖,取決於你養成了什麼習慣。如果是養成愛運動、愛讀書、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做事有計劃等好的習慣,自然是對人的解放;如果養成做事拖拉、言而無信、依賴他人、沒有責任心等壞習慣,自然是成為人的枷鎖。”孫雲曉說。

  “我11歲那年趕上,”孫雲曉說,在此之前出身在工人家庭的他基本沒讀過什麼書,一天,孫雲曉的哥哥所在的技校準備燒書,年輕的哥哥不忍心看著那麼多書被白白燒掉,就悄悄地藏起了一書包的書,“就是這一書包書改變了我,我被書中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1966年的冬天,我有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孫雲曉說。

  從此之後,孫雲曉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正是這個習慣讓孫雲曉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好像一下被從一個黑暗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一樣,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孫雲曉說。

  孫雲曉指出,不少孩子之所以被父母反覆數落,其實是他們被一道道壞習慣的枷鎖捆住了手腳。比如,一個孩子沒有養成睡前整理好第二天的 學習用具的習慣,那麼他會經常丟三落四,不僅經常會把自己陷於慌亂中,同時還會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每天被這些事情糾纏的孩子,怎麼能全身心地思考問題?怎麼會有從容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習慣培養是一把雙刃劍。因此,習慣培養的原則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的目標是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階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孫雲曉說。

  二、習慣的養成重開始輕結果

  孫雲曉認為,現在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很多提法和做法都是很好的,但問題是,我們經常有一個轟轟烈烈的啟動儀式,後面的執行怎樣、是否最終落實到孩子的行動上了,反而沒有人關注了。“就像燒一壺水,我們只關注了前面那50度,剩下的50度沒有人管了。”孫雲曉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的時候也存在這樣的誤區,經常把要求“武裝到了嘴,但是最終沒有落實到行動上。”

  孫雲曉對孩子習慣養成的關注,源自2001年起負責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

  長達10年的研究,讓孫雲曉及整個研究團隊有了很多重要發現。“習慣培養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孫雲曉說,其中,被動階段的 心理特徵是遵從,主動階段的心理特徵是認同,自動階段的心理特徵是內化。在這個過程中,要關注兩個轉化:由被動到主動的轉化,由主動再到自動的轉化。

  因此,習慣的最終形成需要一個持之以恆的訓練過程。孫雲曉介紹,美國心理學家研究出現,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初步成為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孫雲曉說,因此,習慣培養的開始一個月是關鍵時期。

1.有效學習的十大方法

2.學習方法指導

3.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有哪些

4.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5.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及方法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英語口語的方法有哪些
初學者學習會計基礎的方法有哪些
學霸學習高中英語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五筆打字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室內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世界地理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八卦象數的方法有哪些
初學者學習程式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程式語言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