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鋌而走險的意思是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鋌而走險的解析

  【讀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出處】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左傳·文公十七年》

  【解釋】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冒險

  【相近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相反詞】畏縮不前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鋌而走險的造句

  1、像這樣鋌而走險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2、有3000人住在自然保護區內,他們為了土地不惜鋌而走險,他們毀林開荒種玉米和其它農作物。

  3、無論是在深水平行線鑽探平臺***DeepwaterHorizon***,還是在俄羅斯,這家公司都做了盡職調查,但最終還是鋌而走險。

  4、雖然有人逃跑,少數也設法買回自由,大半奴隸完全沒有獲得自由的希望,他們只剩一條路可走,揭竿而起,鋌而走險。

  5、他們確實在鋌而走險,可人們都知道阿羅有病,而且常常病得不能出席會議。

  6、雖然違規經營的懲罰力度較大,但為了相當可觀的利益,很多網咖都會鋌而走險,違法經營。

  7、他們是一無所有的青年,他們之所以鋌而走險是因為試著要對抗目前所處的境況和警察,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有了。

  8、在毒品犯罪高利潤的誘惑下,不少人甚至是整個家族不惜鋌而走險,投身於毒品犯罪。

  9、提到製造複製品時,報導引用一位義烏市商人的話指出,「我相信其他公司負責人跟我一樣,沒有人想要鋌而走險。」

  10、歐洲人如此鋌而走險向中國出售高科技東東,而中國還是一如既往的單純複製且毫不理會智慧財產權問題。

  11、《紐約時報》說得不錯,陳水扁鋌而走險,確屬自殺性行為。

  12、我準備鋌而走險,但我看不出我為什麼非得單幹。

  13、在道上混,最大的背叛就是不忠,懲罰在這部鋌而走險,充滿刺激的驚悚影片內更是不可撤消的。

  14、中國是犀牛角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很多人為了獲取鉅額利潤,不惜鋌而走險,觸犯國家法律,從事非法偷運犀牛角的貿易。

  15、美國高鐵計劃的問題並非出於自己的謹慎小心,而是萬一為實現這點抱負鋌而走險,有可能將鐵路貨運的巨大成功付諸東流。

  16、匈牙利和拉脫維亞的一些鋌而走險的屋主抵押借了日元。

  17、但來自學校、同學、家長乃至社會的壓力逼得他們鋌而走險。

  18、為贏得資金與支援,他鋌而走險,與日本政府和談。而日方開出的條件則是將中國大部分主權交付給日本政府。

  19、埃及有很大一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和突尼西亞相比,這當然會讓埃及人更容易鋌而走險。

  20、很久以前我這樣總結局外人,“我們身處的社會中那些在自己母親葬禮上都不會哭泣的人是在鋌而走險,冒被判死刑的險”,現在我承認這樣的敘述是非常荒謬的。

望塵莫及的典故
得意忘形的典故
相關知識
鋌而走險的典故
鋌而走險的歷史典故
鋌而走險的意思和故事
關於鋌而走險的成語故事
鋌而走險的意思和造句
鋌而走險同義詞有哪些及造句
鋌而走險影評觀後感作文
飛沙走石的典故
死而後已的典故
言而有信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