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曲姑蘇行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2日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笛子曲《姑蘇行》的相關資訊吧!

  笛子曲《姑蘇行》的創作背景

  姑蘇行是江先謂先生在1962年創作的,渲染出如畫般秀麗的蘇州園林美景。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因此,整個國家在各個領域都沉靜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中。在文藝北方音樂羽萬方資料上的反應是創作出反映新中國新氣象的,積極向上的作品。作者把這種美好的願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達。另一方面,當時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中國人越是在苦難的時候越不會被打垮,也越是需要樂觀精神。江先渭先生窮苦人出生,苦難的經歷告訴他,必須堅強、樂觀面對新生活。同時,他對新生的中國充滿希望。正是這樣的情懷催生了這首樂曲。

  曲作者說,《姑蘇行》的誕生,共有五大因素催成:一是旋律因素,他無意間得到一段崑曲牌的引子,整天拿它來練氣,競越練越有味;二是生活因素,江老經常到蘇州,對蘇州園林情有獨鍾;三是組織因素,團裡要求每個演奏員必須要創作自己的曲目到北京會演;四是靈感因素,江老在一次午睡時,突然靈感降臨,一下就構思完成了《姑蘇行》的框架;五是戰友因素,《姑蘇行》創作完成後,曲名並練時樂團戰友有的說叫《蘇州樂》,有的說叫個吹長號的廣州籍演奏員***根據回憶名為呂爵文***提出叫《姑蘇行》,畫龍點睛便一錘定音。

  笛子曲《姑蘇行》的演奏技巧

  《姑蘇行》這首樂曲的旋律取材於崑曲音樂,曲式為“慢***A***——快***B***——慢***A1***”加引子組成的三段體結構。樂曲技巧採用的是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手指要靈活並具有彈性。同時,要求氣息飽滿、流暢;音色上要追求“潤、厚、鬆”與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昇,描寫出了江南春早、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優雅的行板。這裡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要注意換氣位置的準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風要精細,發音要純,並顯得玲瓏剔透。

  B段,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裡的“舞”有舞榭歌臺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遊人心中心神盪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彷彿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樂中表現的是一個“歸”字,如同夕陽西下,遊人戀戀不捨地歸去。演奏手法上仍採用A段“顫、疊、贈、打”的技法,但氣息應柔和一些並逐漸減弱,直至曲終。

  笛子曲《姑蘇行》的作者簡介

  江先謂,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1924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2歲起即跟哥哥學藝,民族樂器中的吹拉彈打他都能演奏。14歲隨全家赴大連賣藝維持生活。1949年參加革命,並考入解放軍前線歌舞團獨奏演員。他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專業主要是靠自學,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地道。1960年代他採用江南民歌和崑曲音調為素材,創作並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山歌》,並因此而享譽笛壇。 曾在1959和1965年兩次隨中國藝術團先後到過奧地利、蘇聯、波蘭、印尼等國演出。
 

願得一人心
京劇的歷史與簡介
相關知識
笛子曲姑蘇行簡介
笛子曲姑蘇行賞析
笛子曲五梆子簡介
電影釜山行簡介
歷史人物蘇秦簡介
孔子的弟子曾參生平簡介
劉備妻子孫尚香的簡介
司馬懿妻子張春華的簡介
戲曲伴奏的簡介
笛子曲春到湘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