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志常在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猛志常在”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山海經·北海經》中記載: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泳時不幸淹死了。她死後變成了叫精衛的鳥,常常從遠隔千里的西山銜來木石,投到東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講:刑天與黃帝爭天下,最後被砍了頭,扔到常羊山。刑天沒了頭,就把自己的乳頭變成眼睛,把肚臍變成嘴,揮舞著盾牌和斧子,要和黃帝繼續戰鬥。

  晉代詩人陶淵明寫道:“精衛銜來小樹枝想填平東海,刑天死了還揮舞著盾牌和斧子,他們的雄心壯志真是可歌可泣。”

  猛志常在,是漢語詞彙,出自《讀山海經》,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注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出處】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

  【解釋】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有大志

  【同韻詞】恰中要害、黃旗紫蓋、恩不放債、拭目而待、捨車保帥、瞰亡往拜、神奇荒怪、俗不堪耐、意在筆外、優勝劣汰、......

  【示例】而他們猶有豪情似舊時,出關萬里,猛志常在! 王蒙《狂歡的季節》

  相關人物介紹: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故事:

  顏公付酒錢

  顏延之在當劉柳後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後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後去拿酒方便些。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尉遲恭有什麼故事
三國嚴顏是個怎樣的人
相關知識
猛志常在的成語故事
非常少的成語故事
常見的成語故事典故
處於逆境勵志向上的成語故事
胸懷大志的成語故事出處
關於勵志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形容人勵志的成語故事
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全
有關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全
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