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晦的人物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謝晦***390年-426年***,字宣明,陳郡陽夏人,謝朗之孫,謝重之子,謝瞻之弟,南朝劉宋大臣。元嘉三年***426年***,因前廢殺少帝事不自安,舉兵拒命,為檀道濟所破,伏誅,時年三十七歲。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早期事蹟

  謝晦早年曾是建威孟昶的中兵參軍。

  411年***東晉義熙七年***,劉裕受封太尉、中書監,謝晦被劉穆之舉薦為太尉參軍。後來,謝晦代替患病的刑獄參軍處理訟案,把積壓如山的案件,隨審隨斷,沒有一點錯誤。劉裕當即任命他為刑獄賊曹,不久又轉任豫州治中從事。

  412年***義熙八年***,東晉朝廷推行土斷,謝晦將僑置郡縣的人口分到揚、豫二州,表現得公平允當,轉任太尉主簿。

  415年***義熙十一年***,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並命振威徐逵之為前鋒,謝晦也隨軍出征。結果,徐逵之戰死。劉裕大怒,要親自披甲作戰,被謝晦死命抱住。劉裕喝命謝晦放手,並以其性命相威脅,謝晦回答道:"天下可以沒有謝晦,但不可沒有劉公,我死又何足輕重!"此時,賊軍退走,劉裕方才作罷。

  佐命新朝

  416年***義熙十二年***,謝晦隨軍北伐後秦,並處理內外要務。當時,劉穆之留守建康***今江蘇南京***,數次派人向劉裕陳述事務,而謝晦卻每每都有不同的意見,令劉穆之十分憤怒。劉裕欲任命謝晦為從事中郎,徵求劉穆之的意見時,遭到堅決反對。因此,劉穆之在世的時候,謝晦一直沒有得到升遷。

  417年***義熙十三年***,劉穆之去世,劉裕十分傷心。謝晦聽說後非常高興,並親自到帳內落實劉穆之的死訊。當日,劉裕便籤署命令,升謝晦為從事中郎。

  418年***義熙十四年***,劉裕受封宋公,建立宋國,並任命謝晦為宋國右衛,加授侍中。不久,劉裕聽說咸陽***今陝西咸陽***陷落,打算再次北伐。謝晦以"士馬疲怠"為由進行勸諫,劉裕這才作罷。

  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劉裕受禪稱帝,是為宋武帝。謝晦則帶領遊軍負責登基的警備工作,並加中領軍職務,封武昌縣公,食邑兩千戶。

  421年***永初二年***,謝晦因誤把封給南郡太守王華的爵位封給了北海太守王球,被免去侍中的職務。不久,謝晦改任領軍、散騎常侍,統領宮中宿衛。

  廢立皇帝

  422年***永初三年***,宋武帝病重,謝晦獲賜儀仗武士二十人,並與長沙王劉道憐、徐羨之、傅亮、檀道濟一起侍奉湯藥。當時,皇太子劉義符親近小人,謝晦對宋武帝表示劉義符不是能讓江山流傳萬世的君主。宋武帝便問道:"廬陵王劉義真怎麼樣?"謝晦通過觀察後,回答道:"廬陵王德行比不上才能,並不是當君主的人。"不久,宋武帝駕崩,太子劉義符繼位,謝晦受遺詔輔政,被加封為中書令。

  424年***景平二年***,因劉義符德行有失,謝晦與徐羨之、傅亮一起密謀廢黜皇帝,並將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劉義真廢為庶人。謝晦以修繕領軍府為名,將士兵聚集到府中。不久,檀道濟與徐羨之領兵入宮,以皇太后的名義廢劉義符為營陽王,並遣人迎接宜都王劉義隆到建康繼位。

  出鎮荊州

  同年六月,徐羨之任命謝晦為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秦七州諸軍事、撫軍、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讓他在外作為援助。劉義隆繼位後,正式任命為謝晦為荊州刺史,並加使持節。不久,謝晦進封衛、散騎常侍、建平郡公。謝晦推掉了郡公的爵位,又獲賜鼓吹一部。

  425年***元嘉二年***,謝晦打算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彭城王劉義康、新野侯劉義賓,於是讓妻子曹氏與長子謝世休把女兒送回京城。當時,宋文帝劉義隆有意誅殺徐羨之等人、討伐謝晦,便以北伐為由修治船艦。傅亮寫信給謝晦說:"大臣都不願北伐,皇帝要派外監萬幼宗到荊州與你商議。"當時朝廷比較混亂,幾乎令誅殺大臣的密謀敗露。

  426年***元嘉三年***,謝晦的弟弟謝皭命人將皇帝要誅殺他們的訊息告訴謝晦。謝晦不相信,將傅亮寫他的書信給諮議參軍何承天看,說皇帝會派萬幼宗來詢問北伐事宜。何承天道:"外面都傳言,朝廷要討伐荊州,萬幼宗怎麼會來呢。"謝晦聽後仍不信,更命何承天預先起草答詔,認為北伐應在明年進行。

  不久,江夏內史程道惠得到一封書信,信中認為朝廷將要有大決策,於是命人將書信交給謝晦。謝晦仍猶豫不決,何承天道:"萬幼宗根本不會來,就像信中所說的,此事已經確定了,不能再猶豫了。"又為謝晦出了兩條應對計策。謝晦認為荊州是用兵之地,糧食供應方便,於是打算與朝廷決戰,並問眾將三千人能不能守住江陵城。南蠻司馬周超認為三千人不但能守住城池,還能擊退外寇。謝晦於是任命周超為司馬、建威、南義陽太守。

  兵敗伏誅

  不久,宋文帝誅殺徐羨之、傅亮與謝晦之子謝世休,並收捕謝晦的弟弟謝皭與侄子謝世平、謝紹。謝晦得知後,先為他們發喪,然後上表訴冤,並要討伐奸臣王華等人。宋文帝宣佈戒嚴,命各路軍隊討伐謝晦。當時,謝晦的艦隊從江津一直延伸到破冢***今湖北江陵縣東南長江東岸***,聲勢浩大,謝晦感嘆道:"可惜只不是勤王的軍隊。"

  謝晦到達江口後,擊破駐軍彭城洲的朝廷將領到彥之,並再次上表自辯,表示只要皇帝誅殺王華等人,自己便罷兵回鎮。後來,宋文帝將討逆重任交給檀道濟。謝晦得知後,惶恐不安,手足無措。

  檀道濟到達後,與到彥之合兵。謝晦見他們的船隻不多,十分輕視,並沒有馬上出戰。到了晚上,官軍的船隊連線不斷,將長江封鎖,謝晦軍更加沒有鬥志。官軍到達忌置洲***今湖北洪湖西南長江北岸***時,謝晦軍不戰而潰。謝晦投奔巴陵***今湖南嶽陽***,找到一隻小船才回到江陵***今湖北荊州***。當時,周超卻已經在沙橋大敗官軍。

  謝晦回到江陵後,表示愧對周超。周超當夜便離開江陵,隻身投降到彥之。謝晦見部眾潰散,只好帶著弟弟謝遯、侄子謝世基等七人北逃。謝遯身體肥胖,不能騎馬,謝晦常要停下等候,所以走的很慢。當他們跑到安陸延頭***今湖北大悟東南***時,被光順之抓住,用囚車送往建康。

  謝晦被送到建康後,與弟弟謝皭、謝遯、侄子謝世基、謝世猷以及已經投降的周超等人一起被殺。

  臨行刑前,謝世基賦詩道:"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一旦失風水,翻為螻蟻食。"謝晦為其續道:"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既涉太行險,斯路信難陟。"謝晦的女兒彭城王妃,前來訣別時哭道:"父親,大丈夫應該死在戰場上,怎麼在鬧市被殺?"說完哭暈過去。謝晦死時,年僅三十七歲。

  謝晦的軼事典故

  謝晦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時,非常得意,特意在赴任前,去與堂叔謝澹辭別。謝澹問謝晦有多大年紀了,謝晦回答說:"三十五歲。"謝澹笑道:"從前荀羨二十七歲便當上北府都督,你與他相比,已算是老了。"謝晦聽後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

  謝晦的歷史評價

  劉裕: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

  檀道濟: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練,殆為少敵。然未嘗孤軍決勝,戎事恐非其長。

  沈約:謝晦坐璽封違謬,遂免侍中,斯有以見高祖之識治,宰臣之稱職也。夫孥戮所施,事行重釁,左黜或用,義止輕愆。輕愆,物之所輕;重釁,人之所重。故斧鉞希行於世,徽簡日用於朝,雖貴臣細故,不以任隆弛法,至乎下肅上尊,用此道也。自太祖臨務,茲典稍違,網以疏行,法為恩息,妨德害美,抑此之由。降及大明,傾詖愈甚,自非訐竊深私,陵犯密諱,則左降之科,不行於權戚。若有身觸盛旨,釁非國刑,免書裁至,弔客固望其門矣。由是律無恆條,上多弛行,綱維不舉,而網目隨之。所以吉人防著在微,慎大由小,蓋為此雲。

  李延壽:① 晦美風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墨。涉獵文義,博贍多通,時人以方楊德祖,微將不及。② 謝晦以佐命之功,當顧託之重,殷憂在日,黜昏啟聖,於社稷之計,蓋為大矣。但廬陵之殞,事非主命;昌門之覆,有乖臣道。博陸所慎,理異於斯。加以身處上流,兵權總己,將欲以外製內,豈人主所久堪乎?向令徐、傅不亡,道濟居外,四權制命,力足相侔,劉氏之危,則有逾累卵。以此論罰,豈曰妄誅。宣遠所為寒心,可謂睹其萌矣。

  虞世南:宇文護與晉裡克、宋謝晦無以異也。此三人者,並功藎一時,勢傾宇宙,若欲窺其神器,有餘力矣。其始實欲存國安身,從容沒齒,樹德後人,以贖前愆。……但三子才不逮於伊、霍,故不能克全厥美,原其本志,豈不然乎?

  王夫之:① 傅亮、徐羨之、謝晦,皆輕躁而無定情者也。② 是舉也,羨之以位而為之首,而謀之夙、行之堅、挾險惡以幹大惡者,實謝晦也。

  蔡東藩:謝晦舉兵,上表自訟,看似振振有詞,曾亦思廢立何事,弒逆何罪,躬冒大不韙之名,尚得虛詞解免乎?夫賢如霍光,猶難免芒刺之憂,卒至身後族滅。謝晦何人,乃思免責。叛軍一舉,便即四潰,晦叛君,晦眾即叛晦,勢有必至,無足怪也。

中國花鳥畫入門圖片
五代十國貨幣介紹
相關知識
謝晦的人物生平
秋瑾的人物生平
蔡鍔的人物生平
革命戰士頓星雲的人物生平介紹
尼采的人物生平
晏嬰的人物生平
李清照的人物生平
錦豹子楊林的人物生平
李斯的人物生平
羋月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