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墓的歷史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袁世凱墓為什麼不稱“陵”而稱“林”?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緣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袁世凱的墓園位於安陽市北郊洹水北岸,現為安陽博物館館址所在地。袁世凱墓修建時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佔地一百三十八畝九分八釐八毫六絲九忽,支出銀圓七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釐”,這些數字都翔實地記錄在《袁公林墓工報告》中的清單上。該墓於1916年6月袁死後開始籌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當時的河南省田文烈負責督修的。墓碑上刻有“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九字,此乃袁之好友、時任民國總統的徐世昌手書。

  在所用70多萬銀圓中,北洋政府出銀50萬兩,其餘部分由袁世凱北洋舊部個人捐款,多者都是現幣一萬元,少者也沒有低於兩三千元的。《袁公林墓工報告》記載,“袁公遺產不豐未忍輕動,而庫幣奇拙難在請求爰興,段君忠樞工統籌議,發起微資萃袍卅年之誼,竟山陵一簣之功,群策群力集捐款銀幣二十五萬元。”

  袁世凱墓園被稱為袁林。袁林的設計者是德國的工程師,它的建築“仿明陵而略小”。主體建築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糙石橋、清白石橋、牌樓門、望柱、石像生、碑亭、東西值房、堂院大門、大丹陛、東西配殿、景仁堂、墓臺。袁林建築的總體設計,有其獨特之處,在我國陵墓建築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國明清陵寢的風格,後邊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寢的建築風格。

  那麼,袁世凱墓為什麼不稱“陵”而稱“林”?

  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名不正而言不順,最後四面楚歌,不到六十歲就一命嗚呼。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歷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萬年吉地稱為“袁陵”。

  但當時當政的徐世昌卻對之明確反對,他說:“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採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這多好啊!”

  其時,徐世昌的話自然最有份量,於是便棄“袁陵”而稱之為袁林。

  徐世昌不愧是袁世凱的生前至交,也不愧為一個學者型政客,他的建議,足以使袁世凱含笑九泉之下。自古帝王之墓為陵,聖人之墓為林,袁世凱墓效仿“孔林”、“關林”而稱“袁林”,也算是對他的極大抬舉了。

  袁世凱的簡介: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漢族,字慰亭,號容庵,項城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

  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並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在位期間袁世凱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1914年5月23日,袁世凱改革全國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下令各省“都督”變“”。1916年建立年號為洪憲的中華帝國,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被孫中山帶領的保路運動抗鬱郁而死,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松贊干布的簡介
北京的天氣散文
相關知識
袁世凱墓的歷史簡介
袁譚的歷史簡介
日本溫泉的歷史簡介
夏洛騰堡宮的歷史簡介
義大利麵的歷史簡介
世界貨幣歷史簡介
安徽的歷史簡介
常熟的歷史簡介
楚國的歷史簡介
于謙的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