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謙遜恭謹的名言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那麼你想知道這位著名人物有哪些與謙遜恭謹有關的名言嗎?如果你想知道可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喲!

  謙遜恭謹的經典名言

  1.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

  【釋義】孔子說:“少年子弟平時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講信用,要廣泛關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若還有富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3.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哉!”——《八佾》

  【釋義】孔子說:“處在上位而不寬巨集大量,舉行禮儀時不嚴肅認真,參加喪禮時不悲傷。這種表現,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啊!”

  4.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炊。其爭也君子。”

  ——《八佾》

  【釋義】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箭時,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後上場;比賽完畢下場後又互相敬酒。這才是君子之爭。”

  5.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

  【釋義】孔子說:“至於把我看成聖人和仁人,那我怎麼敢擔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從不感到厭煩,僅僅做到這些就是了。”

  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泰伯》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驕傲而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7.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釋義】孔子說:“在道德上不加以修養,在學問上不去講習,聽到合乎義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感到憂慮的呀。”

  8.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

  【釋義】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向我提了個問題,我原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那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加以盤問,得出答案,再儘量告訴他。”

  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釋義】孔子說:“君子安詳寬和而不傲氣逼人,小人傲氣逼人而不安詳寬和。”

  1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雍也》

  【釋義】孔子說:“孟之反這個人不誇耀自己,他在隊伍敗退時留在最後作掩護,將要退進城門時,他鞭打著馬匹說:‘不是我敢於斷後,是馬不肯走哇。”

  道德思想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故事精選

  1、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2、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4、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5、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終於可以說聲對不起閱讀答案
鬼谷子與孔子到底誰厲害
相關知識
孔子謙遜恭謹的名言精選
孔子仁德道義的名言精選
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_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
孔子關於教育的名言名句
孔子關於追求的名言
孔子關於為人的名言
孔子有關誠信的名言
孔子有關交友的名言
孔子簡潔低調的名言名語
孔子勤奮學習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