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初一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缺乏對生活的足夠的熱愛之心。陶淵明厭倦官場,熱愛田園生活,因此,在他眼中出現了"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熟悉的風景

  什麼是風景?有人只是客觀地認為是一些美麗的景色,更有甚者認為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從來沒有看過的地方。一個從來沒有看過的景色才能稱之為風景,這些人太過於膚淺。你每天經過的那條普普通通的小河難道不是風景?你每天用大部分時間呆著的校園難道不是風景?每個地方都有風景,但熟悉的地方的風景會讓你更加地驚訝。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我每天上學時都會經過一片小竹林,那裡的竹子青翠欲滴,挺拔蒼勁。可能大家覺得不就是一片竹林嗎?有什麼好看的,就這也能成為風景,真是荒唐啊!我剛開始也是這麼想,但是有一天我的主意變了。

  那是春季的一天,在家無所事事,便走出門閒逛,無意間走到了這片竹林,我仰望著天空,鳥兒慢慢地甦醒了,朦朧中夾雜著鳥兒清脆悅耳的叫聲。我低著頭正沉思著學習的壓力,腳下不經意絆到了一個石頭,險些摔倒。仔細一看,在大石頭的下方有一個屹立著的竹筍,沒有半點的彎曲,它挺著腰桿,傲然面對著大石頭的擠壓。我被這景象所驚呆了:如此的頑強,如此的執著,如此的有信念。突然間有一種頑強的氣息撲鼻而來,這氣勢逼人心喉,讓人窒息。這就是堅強的象徵!沒有比這更好的詮釋了。今天,我是真正地感受到了破土而出的威勢。我恍然大悟,學習不是如此嗎?我們好比大石頭下的筍子,而那些困難疑惑就如那塊石頭,我們要有破土而出的氣勢好勇氣去面對它。

  事過幾天后,我又來到了那片竹林,那塊石頭已經翻在了一旁,那竹筍卻更加挺立。

  從那以後,我就對那片竹林產生量濃重了敬重之情。只要在我閒暇時刻,我都會走進竹林,看看那些竹子是否依舊,偶爾也會看到鳥兒在竹林嬉戲,慢慢地我把這裡作為我心中最美麗的風景了。現在已經步入了冬天,可是翠竹依舊,還是那樣的挺拔,那樣的蒼勁。

  那裡成了我最熟悉的地方,也成了最美麗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風景,熟悉的地方風景卻更加優美、雅緻。看看學校河邊的垂楊柳,看看你的教室一角,同樣給你美的感受。因為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熟悉的風景

  有誰曾注意過,我們頭頂上這片再熟悉不過的藍天。——題記

  “梅子金黃杏子肥”,就在前一些日子,姑蘇古城入梅。肥潤的雨滴從藍藍的天際而落,落在那古老的青石板上,那黑青的瓦片間,順著園林亭臺的飛簷,流入蘇州老農們的心田。它將梅子染黃,杏子塗紅。這剛剛承受過七十年一遇乾旱的魚米水城,無論哪裡都在享受這溫柔的天賜,這藍天的恩賜。

  然而習慣於低頭耕作的人們,習慣於在寫字檯上低頭耗盡人生的人們,不肯抬一下頭或者說是“無暇”抬頭看一看我們頭頂的藍天。我便是這些人中的典型。面臨著中考的壓力,趴在書桌之中進行無窮盡的複習,像一個囚徒被囚禁在書房之中,無法自拔。有意傾聽這“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致,發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慨,但抬頭望天的習慣,早已從我們的生活中遠去,就像我們逐漸失去空靈明淨的內心,就像這日益失去安閒而不斷加速繁忙的社會。藍天這片原本最熟悉的地方,這大片的天際,居然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告訴我,你是否有躺在鬆軟草坪上展望天際的習慣?那空靈的天空,曾給過人們多少美妙的幻想。蘇軾“不知天上宮闕”、“把酒問青天”的豪邁豁達,岳飛“仰天長笑,壯懷激烈”,韓愈“小雨潤如酥”的天街,甚至於郭沫若理想中那美妙的天上的街市,在他們眼裡,天空承載著幻想,而在我們這裡為何不可?於是我抽閒那片天,仔細地用文化之心觀察了它。重新領略那“熟悉不過的風景”——無雲,有霧,樹木枝影擋住了一些,透過葉隙的生命源頭的陽光,明亮了我的心靈。城市裡蝙蝠的魅影,在天空畫出一道優美的“S”,無名鳥的飛過,平添了無限生機……

  那片藍天,再熟悉不過,充滿幻想與童年,充滿回憶與韶光,縱然平日的天空已不再湛藍,地上再沒有茸茸的綠地,只因為這些原因,又怎麼能辜負這天賜的良辰美景?請記得生命在藍天下孕育,我們來自那裡。

  請不忘在我們繁忙之際,抬頭看看我們熟悉的地方,生命誕生的地方。這會給你一絲休息,一絲愜意,一絲詩情,一絲久違——那是熟悉的地方也有的風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熟悉的風景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而我卻說,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對"風景"一詞的理解較片面。有人總把沒有見到過的陌生的風景才看作是風景,而常見的風景卻不算是風景,所以熟悉的孤鬆倚崖、楊柳拂岸、蜻蜓點水、大雁掠空,在他的眼裡就不是風景。生在山區的人總嚮往大海的壯闊,總想見平原的遼闊,認為那裡才有風景,原因就是那兒是個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我們對風景的認識出了問題,不是沒有風景的問題。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把風景理解得太膚淺,只把自然之景當作風景,而忽視了構成風景的人。老母親深夜裡在昏黃的燈光下,為兒子編織禦寒的毛線衣;白花蒼蒼的老父親站在村口向遠方眺望兒女歸來;在家照顧小孩、料理家務的年輕妻子,倚門思念異鄉打工的丈夫,難道這些不是一道道美麗感人的風景?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發現不了熟悉的地方中存在的美。羅素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你看陶淵明寫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樣的景色美不美?當然美。可是,對農村人來說,菊花,誰沒見過?籬笆,誰不熟悉?你的家鄉沒有南山,應該有東山,或西山;飛鳥更是常見的了,可是為什麼我們許多人總是抱怨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呢?東晉詩人陶淵明因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從熟悉的地方發現了美,才給我們留下了極美的詩歌。

  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是因為缺乏對生活的足夠的熱愛之心。陶淵明厭倦官場,熱愛田園生活,因此,在他眼中出現了"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樣的美景。如果我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感恩社會,我們就會發現農民耕田,工人鍊鋼,老師上課,警察站崗等等,都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環保作文範文
家中的溫暖初一作文
相關知識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初一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初三命題作文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熟悉的地方沒有美麗的風景
最美麗的風景初一作文
有我的風景初中作文
關於寫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初中作文
成長路上的風景初中作文
成長路上的風景初中作文
關於假如沒有考試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