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如果這個世界還時不時地帶給你一些驚喜,請不要創業,因為你閱歷不夠。很多人會選擇去農村創業從而致富。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鹿能手高培德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近日,筆者來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紅旗農場六分廠的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200多隻梅花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愛。說起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老闆高培德的“寶貝”,每天他都會早早地來場裡看這些“寶貝”。

  聽見說話聲,“躲”在室內的幾隻梅花鹿立刻從地上站起來,緊緊挨在一起。高培德說,雖然梅花鹿已經馴養了多年,但還是很怕人。在養殖區內,筆者看到,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間約有200平方米,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套房”裡都養著十幾只梅花鹿,而這樣的“套房”有十幾個。

  雖然擁有多年的養鹿經驗,但是一入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高培德對筆者說:“剛開始養殖的時候,一隻母鹿產一隻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時候才四百多元一斤,這樣算下來,養一隻鹿就得賠個五六百元錢,一賠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選擇養殖梅花鹿賺錢的道路,我沒想過放棄,就算賠錢我也養,多大困難我也得堅持。”

  堅持不是盲目的幹挺,而是在觀望中依靠科學養殖,並將思想付諸行動。為了摸索梅花鹿的飼養習性,高培德總是早起晚睡,每天細心照料鹿群,不但向縣裡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請教,還專門請了一位飼養員指導飼養。幾年下來,高培德在養殖上總結了很多經驗,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不僅挺過了價格低谷期,還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

  從小規模飼養幾隻,慢慢發展到十幾只,如今已養殖梅花鹿230只。前幾年,高培德在紅旗總廠租了地,建起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欄舍和管理用房,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現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門收購,時常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艱辛和摸爬滾打,高培德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鹿養殖賺錢能手。

  農民日報:北鹿南養好賺錢

  “別看梅花鹿個頭很大,但膽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動靜就會亂跑。”7月6日上午,走進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鑫雅鹿場,“鹿老闆”範蝶就囑咐筆者,雖然是人工馴養的梅花鹿,但還是很怕人,進去後不要鬧出大動靜。

  2006年範蝶辭掉了醫藥公司的採購工作,帶著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承包了30畝地,先引進80頭梅花鹿,開始自己的養鹿之路。

  在遠離家鄉的東北養殖梅花鹿,範蝶放不下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一年總要往家裡跑幾趟。通過一番考察後,他萌發了把梅花鹿遷到仁壽飼養的念頭。2012年9月,範蝶將10頭梅花鹿從東北運回了仁壽,進行試養。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飼料是青草以及玉米、麩皮、米糠等。”範蝶介紹:“在老家養鹿也有很多好處,空氣好、水源好,特別是水草豐富,加上四川境內少有鹿場。”引進梅花鹿後,範蝶就一天都沒有消停過,每天需準備足夠的無汙染青飼料;清理場內的衛生;特別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壽本地養鹿的經驗,去年他又從東北運回了90頭梅花鹿。

  “在南方飼養梅花鹿飼草豐富,飼料成本低,由於氣候的原因,鹿子的長勢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兩季。”範蝶自信地介紹:“一頭3年齡的公鹿,通過產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頭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飼養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頭梅花鹿取鹿茸,產量很不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梅花鹿還是挺賺錢的。”

  二:

  從搬磚工做起,千萬大老闆返鄉種菜

  “一個農民進城,賺了1000多萬元,又回老家流轉了?1500畝地種菜去了。”這是一位朋友對袁勝華的介紹。

  第一次見到袁勝華,是在漢口循禮門的一家西餐廳。據說,這是他第一次吃西餐。很少西裝筆挺的他,顯得有些不自在。幾次從褲兜裡掏出煙來夾在指間,憨笑著問路過的服務員:“抽菸是不是要***?”那神態,像極了擔心被老師批評的小學生,讓人忍俊不禁。“你就把我寫成一箇中國農民就好了。”他爽朗地一笑,有了些許放鬆。

  從搬磚頭的小工到包工頭——

  木地板生意抓住市場機會

  “我初中畢業,就是個農民,當過建築小工,挖過礦……”袁勝華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

  現年42歲的他,出生於湖北竹溪。1986年初,13歲的他跟隨父母舉家遷移到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五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初中畢業後就開始替父母承擔養家重任。

  記者面前的袁勝華中等個頭,身材清瘦。很難想象,16歲的他走上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築工地上當小工,搬磚頭、篩沙子,和水泥。年紀雖小,但他卻是工地上最活躍的一個。不僅和工友們打得火熱,還和工程監理們越走越近。“做哪一行,都不能滿足於現狀,要有上進心和目標。”袁勝華坦承,他從來都不滿足於僅靠做小工養家餬口。僅一年後,他就成了小包工頭,帶領幾十號比他年長的農民工。監理們手上有工程專案,都樂於分一些給這個“腦袋靈光”的小夥子。後來,隨著工程越來越多,他的施工隊規模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因為妹妹的召喚,他可能會一直做建築行業。2000年2月,做建材生意的妹妹由於生意繁忙,請他抽空幫了一個月的忙。無意之間,讓他看到了建材行業的美好前景。

  一個月後,他投入2萬元,毫不猶豫地在漢口金太陽建材城拿下門面,做起了巨寧地板的代理。

  那時候,木地板市場競爭還不是十分激烈。天生的好口才,加上熱情爽朗的個性,讓袁勝華結交了不少生意上的好夥伴。初戰告捷,不大的門面檔口最多時一天的營業額就達4萬元。

  從副食批發到建材超市、酒樓和足療城——

  蔡甸大集街上做“老大”

  既承包建築工程,又做木地板買賣,袁勝華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但由於門面拆遷,在2007年前後,他結束了木地板生意。

  在關門的前半年,他就已經確定好了新的發展方向——回蔡甸大集做副食批發。

  這個決定,緣於他對大集的熟悉。當時大集街上小的副食店雖多,但大規模的批發中心卻幾乎沒有。副食小店主,要跑五六十公里路到漢正街進貨。而附近七八萬居民,對副食品的需求是個小不的市場。

  看準就下手。2006年下半年,一向果敢的袁勝華帶著妻兒折回大集街。

  回到熟悉的地盤後,頭腦活絡、人緣極佳的他如魚得水。副食生意紅火自不必說。“搞副食批發時,我老婆說,地板生意賺的錢夠下半輩子生活了,沒必要冒風險;我做酒店時,老婆說,已經有這麼多錢,買輛好車到處玩玩就行;我做蔬菜基地時,老婆認為我瘋了。”每一次轉型,袁勝華都遇到過反對。

  但他不僅做了,而且出手迅速。

  2011年,勝華建材超市開張,瓷磚、材料、五金、水暖等裝修用品一應俱全;不僅賣產品,還承接裝修業務,成為當地最大的建材超市。

  2012年,大集天凱大廈旁的鄂湘大酒店開業。黃豆粉野菜糊、苞穀米飯、魔芋酸包菜、土豬蹄燉土豆等竹溪老家地道口味,立即喚起了好吃佬的食慾,不僅蔡甸的人知道這家店,沌口開發區,甚至漢口等中心區的食客都跑過來嚐鮮。

  2013年,鄂湘足療城開門迎客。

  如今,論規模和營業額,袁勝華的建材超市、酒店和足療城,在蔡甸大集街上都稱得上老大。

  指著酒店周邊遠處的高樓,袁勝華對記者說:“你看,那邊是世茂龍灣,這邊是法國風情小鎮、千年美麗、溫莎小鎮……”這些樓盤早被納入了他的“超強大腦”。要知道,他的酒店和足療城,以及建材超市,全是伴隨這些新樓盤而生。

  為了那份解不開的農民情結——

  竹溪1800米高山上種菜

  去年下半年,袁勝華做了一件讓妻子“徹底抓狂”的事兒——他跑回竹溪老家,從農民手中流轉了1500畝土地,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種蔬菜。

  瞭解他平日生活習性的朋友,對此一點兒都不意外。因為,從始至終,袁勝華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農民情結”。

  前些年,只要閒下來,他就開著小車到處轉,到大集農戶家去摸底。誰家種菜不施肥不打藥,誰家養雞不新增飼料  ,他都搞得一清二楚。後來,他在當地租下50畝地種植蔬菜,不僅供應自家酒店,還帶動當地村民擴大種植規模,因此獲得了農業科技示範人物、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獎項。

  有時,他還會開車七八百公里,來回十幾個小時,回老家去收正宗土味兒,因為在老家,農民仍然過著種地靠天收的日子。

  武漢的朋友都很瞭解他,只要知道他回了趟老家,就大老遠到他酒店門口,甚至等上幾個小時,就為他車上那一把山野菜。為了吃上一口真正綠色的蔬菜,幾個朋友組團去他老家既能遊玩又能買放心菜,這種活動也變得頻繁起來。

  久而久之,袁勝華動起了心思:既然有需求,我何不自己回老家種菜?

  這次,袁勝華看上了竹溪境內桃源鄉一個叫雞心嶺的地方。此地位於重慶、湖北、陝西三省***市***交會處,更有種說法:走上雞心嶺,一腳踏三省。最高山峰海拔近?2000米,景色秀美,山泉豐沛,且日夜溫差大,周邊沒有一家廠礦,是種菜的最佳場地。經與當地政府和農戶協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他拿下1500畝地。

  袁勝華的想法很簡單,蔬菜種植不施農藥化肥、零汙染、不用大棚、採用泉水灌溉,產出銷往武漢。這樣一來,可以幫助當地鄉親擺脫貧困,留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的腳步。

  經過一番市場調研,他發現湖北省內沒有一家賣平價山野菜的連鎖專賣店,於是又調整了經營思路,打算開“三省雞心嶺”高山無公害蔬菜專賣店,採取連鎖加盟的形式經營。從產地到店面,每一份菜都打上二維碼,只要手機掃碼便可知道這些菜是何時在哪塊地播種生長,什麼時候採摘,通過哪一輛冷鏈運輸車運送過來的。類似於淘寶物流追蹤。

  除了蔬菜,專賣店內還將出售竹溪貢米、野生板栗、高山竹筍、烏皮核桃及野生獼猴桃等土特產。

  袁勝華告訴記者,第一季蔬菜近20個品種將於5月份上市,目前已經發展了20家加盟商。

  “儘管自然種植的蔬菜生產週期比較長,成本較高,但我還是打算走平價路線。”袁勝華表示,未來他還將在山裡放養家禽牲畜,發展生態旅遊,並計劃開武漢市內最大規模的純天然高山菜主題餐飲。

農村創業明星事蹟
農村創業者先進事蹟
相關知識
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回鄉在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回鄉在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回鄉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農村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農民創業致富事蹟
在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當農民創業致富事蹟
農民創業致富事蹟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