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門螳螂拳的技擊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祕門螳螂拳,在山東螳螂拳系統內是列為祕密擇人而傳授的技術。螳螂拳是一種模仿螳螂動作的中國拳術,象形拳的一種。它是山東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列入系統研究整理的傳統武術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發展,凝聚了明末清初眾多武術流派之長而成,僅依拳譜所載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說。祕門螳螂拳傳人不多也不能誤傳亂教的,原因是這祕門螳螂專克致螳螂拳用的,螳螂出拳快祕門更速,螳螂手毒祕門更狠殘。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心術論

  心戰亦戰略之一也,心靜則氣不浮,是必可從容應敵,則縱橫如意,所往莫御。武經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試觀漢高祖以百戰百敗之師,垓下一戰而定天下,使心高氣浮如項羽者亦功敗垂成,可為一例也。估敵太高足使我為之氣喪,銳氣一減,雖有高妙技術亦難於施用,視敵過低則易招輕敵致敗之弊。然則高既不可,低亦非佳,究以何者為合宜?日:先置諸難勝,以求不敗之心庶乎近矣。戰端一啟心無旁騖,亦可奏專心致意克敵致果之功.知彼之長,使無機可逞,察彼之短用我所長,何愁強敵當前?

  夫戰者極盡全身上下四肢各部之所能,配以巧妙之法門,長短兼施剛柔互用。長則無遠不至,短則肩肘膝臂淋漓盡致,剛似泰山壓頂,柔若曲水浸紗,開、閉、閃、轉、騰、挪.各盡其妙。進則翻車轆轤,迎面直統使無堅不摧;退亦步步有法,飄忽有若猴隼,毋使敵有可乘之機,則我心術兩戰之功為不虛矣。

  二、翻車轆轤捶法

  翻車速,而螳螂密.翻車遠,而螳螂近。螳螂翻車其運用有聯絡之必要,翻車之重要法門,為破四面包圍無法突出之時,依翻車手法衝出,加於螳螂手互相併用,則奏功於頃刻。翻車之法,先以兩手握拳,分左右由上劈下,下而反上,即上叉削下,纏繞不輟,不理彼知何,總向目標猛進.直至深入為止。此手法光觀察我能否支援長久之氣力,並不能賴之以擊敵人,僅可利用突入。然後施用泰山壓頂,迎面直統,黑虎愉心等手法,如仍無效,則須當機立斷,改用柔手,左右閃步以察敵人所以能制我之法後再擊。如彼當我略退而進迫,不予我喘息之機會,當此之時我實處於被動之地位,隨時有被擊倒之可能,則處境險矣!

  搏擊之道,不外爭取時間與主動為決勝之條件,主動即易為被動,時間若被敵所佔先,則我不敗者鮮矣。是故生死存亡之處境,必以先下手為強,立變翻車之手為轆轤拳,左右無定,或以左進右退,或右入左出,須要偏身低馬,以一手過頭圈去.手與步共同一致,務達目的為止。如彼改變方向,則我亦用左右跨步之法而側擊之。

  翻車速而螳螂密。翻車遠而螳螂近,有翻車不能無轆轤。有轆轤亦不能無翻車。合兩手為輪成車,單一手為轆轤,翻車者兩手分先後,攻前護後,雖四面八方亦無隙予敵。進時用標步衝前,退時施步法徐遇,務宜手步不停為止,轆轤拳可左右交替為用,其費力只及翻車之半而已,其範圍亦僅及翻車之半,但進退之銳利殆非翻車可及,若能互相為用,復加入螳螂剛柔之法,短打粘孥跌連之法將無堅不摧矣。
 

  三、四面八方打

  所謂萬人敵之拳法,即四方八面拳是也。拳法即翻車螳螂手法,而加以蹦跳倒順之步,橫衝豎撞之勢,左捆右纏之法,面南而打北,指東而擊西,忽起忽落,行無即有奇妙莫測,然非一朝一夕所能促就者。

  四、太極打

  用螳螂手法四面旋繞,上下環轉,返身抽步,而疊如捶山,使敵人手無路,而觸處受傷,所謂渾然一太極是也。

  五、八卦打

  合八卦之方位,不論從何方起,首須輪迴至最終之位為止,總之一入敵場,便如十面埋伏,點滴不漏,隨機變換,循八卦之位置,互相更調是也。

  六、挾山超海打

  打而即走,拳起步隨,舍此取彼,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挾山者,言其重而有力,超海者,言其輕舉而遠也。

  七、逐步為營打

  步步是打,節節有拳,***門戶,隨進隨打,與超海打殊異,然須迅速,而過四面八方滿場是打,始為神奇。

  八、衝圍打

  單身獨立,被多人團團圍住,雖有太極打使不近身,然手腳不停,能支援幾時7欲用超海之勢,亦恐圍纏太緊.有礙躥跳,既便逐步為營之法,而乾重萬疊亦非頃刻所能驟出,則便有衝圍打焉。衝圍者,欲從東出,則先西擊,欲從左出,則先右打,乘其不備而突然衝出之,彼一起手打來,我便有隙可衝,虛從實打,虛從實衝,亦挾山超海,逐步為營等法在內,只是相形度勢,速出圍困,方不致被陷重圍。

  九、環攻打

  彼眾我寡,將被圍在裡面,我從外邊迴圈攻打,進退綽綽,縱橫如意,須要連環會合,如長編束髮,越纏越緊,如密網捕魚,行走行收。

  十、順返打

  順步反手,上步進拳,進則勇往,切勿猶豫,退則急流,勿為所貼,致為彼纏。

  十一、迴風打

  欲退而先轉,既退而復回,故有大回風,小回風,單迴風,雙迴風之別。大回風者,舍此取彼,忽用超海之勢,躍入本位。小回風者,欲東向而西轉,欲先攻左而起右手。單迴風則或順或倒,只一回而即前走.雙迴風者,一倒一順,一左一右逐回逐走,即走即回,連環相擊而已。練此打法,須先用太極打法.劈開門戶,安全八卦方位,將超海為營等打法.變換穿插,相機出手,雖千重萬疊,我有四方八面之拳,則何懼也。

  十二、八打

  一打眉頭雙睛二打脣上人中

  三打穿聰耳門四打背後骨縫

  五打脅內肺腑六打撩陰高骨

  七打鶴膝虎頭八打破骨千金

  每部位皆屬次要,雖不致命,亦必重傷,如遇強手,非此不足以致勝,然不可輕予施用,以傷好生之德,慎之慎之。

  十三、八不打

  一不打太陽為首二不打正中鎖喉

  三不打中心兩壁四不打兩肋太極

  五不打海底撩陰六不打兩腎對心

  七不打尾聞風府八不打兩耳扇風

  皆致命之處,非性命相搏重,亦只招之而已。幸毋施用,若彼不念人命之為

  十四、八剛

  一剛泰山壓頂二剛迎面直統

  三剛順步雙掌四剛疊肘硬拱

  五剛貼門靠壁六剛硬崩伏底

  七剛左右雙棍八剛摔捋兩分

  剛能勝柔,如剛刀斷肉,筋骨齊開,如石柱擂粉,渣滓盡化,一往莫御,直前不退。或日吾剛,而彼亦剛,能勝手’不知患吾非剛,剛則未有不勝者。故泰山壓頂,迎面直統手法可用也。

  一、柔見剛而回手:吾已出手而還截太猛,則回身以避其鋒,後手以挫其銳,俟隙而進,乃虛實閃轉之法。

  二、柔入手而偷手彼手才出,吾已搶先溜進,使不及防,即一八手便偷然須迅速方能奏效。

  三、柔截手而滾手:彼欲截我手,我即隨彼手滾入,使所截落空,左右上下最宜用之。

  四、柔滾手而漏手:滾似截而圈,漏似滾而離,實開、合、收、閉兼蓄。

  五、柔直統而勾手:彼迎面而直衝,吾接手勾入,高則上勾,低則下勾,從外反正,度勢使用。

  六、柔採手而入手:來手突進,我即隨手而入,或回手勾滾,或採而閃,或既採而疊,或中門正人,或裡外反入。

  七、柔摟手而進手:摟者牽取之意,先勾後繼之以摟,使對方不易解脫後進手。

  八、柔磕手而入手:磕者,從邊撥落.乘機搶進。

  九、柔撲手而人手:彼手激進,左右連環,吾則向下撲之,但不急激,只輕接之而已。

  十、柔挑手而人手:彼以挑手之方式攻我,我則向上挑之然後進手。

  十一、柔開手而疊手:吾手已出,被則開手以拒,吾更以疊手反之。

  十二、柔粘手而破手:彼粘我手,或施擒拿之法,吾則借勢反掌,因其擒拿反擒之。

  柔能克剛,小可制大,是法之得也,彼鼠與象,大小懸殊,然鼠能由象鼻入,而食其腦,象力雖大,無從施用,一遇鼠穴輒魂魄俱落,悚懼莫措。故育象者,恆掘四地穴狀如鼠穴者同.令象踏之,永不敢動,此即以小制大之驗也。彼瑪瑙堅而滑者,馬尾細而且柔極,然欲割瑪瑙非馬尾弓不可,由此可悟柔能克剛之理矣。

  手法歌

  手接手,來往走.

  後手跟前手,

  跟上前手心無憂。

  搏擊須採取主動,攻擊者雙手如車輪進退如車軸,後手跟前手輪流不息進退之間,勾、摟、採、掛等螳螂手法.身形似閃、轉、騰、挪來避退之,如主動被彼方先採取,我以其法奪彼之主動,此手法歌針對此症,雖我不勝敵,我也有不敗之把握矣!

武術套路的比賽規則
祕門螳螂拳的招式動作有哪些要領
相關知識
祕門螳螂拳的技擊原則
祕門螳螂拳的技擊原則介紹
硬螳螂拳的技擊原則與學習要領
祕門螳螂拳的招式動作有哪些要領
祕門螳螂拳的介紹
祕門螳螂拳的招式動作介紹
螳螂拳的招式動作和技擊原則
什麼是太極拳的技擊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技擊特點和實戰真言
太極拳的技擊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