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與一般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有著較多的特殊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範文一:商品包裝藝術設計中的我國傳統文化運用

  【摘要】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諸多朝代的更替,我國的文化在不斷的沉澱和融合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在如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包裝設計對社會的影響在不斷的增加,為了開拓包裝藝術設計的新局面,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獨特性,把我國傳統文化運用到包裝藝術設計中將會是一條必經之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 包裝設計 藝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及科技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也越來越豐富,許多商品日益趨向同質化,導致了許多商品因缺乏競爭力和獨特性漸漸被人們所淘汰。時下,人們對包裝不僅要求具有保護商品的作用,更看中包裝的藝術氣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運用到包裝設計中,使得包裝在設計上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和人文氣息。

  1現代社會中包裝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理念也出現了變化,例如審美觀、消費觀、價值觀等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常規性的設計理念及陳舊的設計意識都在逐漸被淘汰。在現如今的時代,包裝更應該注重材質的開發以及創新。材質品種的多樣化,為包裝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隨著包裝技術和藝術的快速發展,許多問題開始暴露出來。第一,為了提高包裝的效率,許多企業商品的包裝注重的是速度,因此在包裝上常常以次充好。包裝的三大要素分別是造型、色彩、材質。隨著包裝方法及材料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效果,現如今許多的商家輕視包裝方法與包裝材料,導致了商品包裝粗糙[1]。第二,合格的包裝設計應該擁有新穎的創意,獨具一格的視覺衝擊力。因此,有很多設計師把獨特的民族文化元素融進了設計中,創作出許多十分成功的設計作品。但是過多的精髓進行融合,將會對設計起到反作用,設計之中要有主次之分,不能過度設計,不能過度包裝。

  2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在包裝中的功能

  ***1***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與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澱,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漢字及許多史書典籍都是文化源遠流長的體現。特色的文字,不斷被記載的歷史都是獨一無二的傳承,中國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其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2]。

  ***2***中國傳統文化在包裝中的功能。中國傳統文化在包裝中的功能主要分為兩大方面:第一,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多元化文化逐漸成為主流,面對市場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加。現代商品包裝早已脫離了保護商品的單一功能,包裝設計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隨著時代的變化,更應該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第二,審美功能,“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哲學思想,注重整體與直觀的美感和體驗,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體現,也是廣大人們群眾的審美觀念。

  3中國傳統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1***中國傳統圖案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傳統的裝飾圖案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對於藝術的理解和實踐積累而成的。這些裝飾有著其獨特的圖案,傳統的裝飾圖案經久不衰,不僅因為其獨特的圖案,還因為其蘊含的吉祥意義。把這些傳統的裝飾圖案運用在包裝設計中,利用其蘊含的意義特徵來傳達商品的資訊[3]。

  ***2***書法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文字是包裝設計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元素,文字可以是整個設計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因為文字原本就可以成為一幅成功的設計作品。具有強烈形象性與表意性的漢字,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因為漢字成就了獨特的書法藝術,在包裝設計中加入書法,加入經過精心設計的漢字,不僅能讓商品更具有欣賞價值,同時還刻上了深深的中國風。

  ***3***包裝設計中的傳統色彩。人們對於色彩的喜惡會因為國家、時代、年齡、性別等一系列的因素而不斷變化,在包裝設計過程中,色彩能體現區域特色。我國的色彩特色與西方國家的色彩特色就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從固有色到條件色再到科學的色彩分解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西方的色彩意義中,紅色代表著危險、血腥、暴力,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是基本崇尚色,代表著吉祥、喜慶。

  結語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包裝設計不僅要傳達更多的東西,但重要的是能夠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快速識別商品。包裝設計需要涉及到色彩、圖形、文字等元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包裝,不僅能使商品具有獨特韻味和藝術氣息,也能更好地使中國消費者接受商品,識別商品,從而促進商品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謝石鎖.淺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運用於現代產品包裝設計[J].華章,2012***17***:108.

  [2]李麗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甘肅科技,2009,25***13***:85-86.

  [3]楊柳.論中國傳統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學術探索,2013***1***:136-139.

  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範文二: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教學改革

  【內容摘要】陶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以及手工藝認識的不斷提高,陶藝課程在我國各大高職高專院校也都有相應的設定,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非陶藝專業的陶藝課程進行研究,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以及實踐研究,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為切入點,總結當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研究,進行陶藝教學改革與探索。

  【關鍵詞】裝飾藝術設計;陶藝課程;專案化教學

  中國陶藝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現代陶藝教育經歷了30餘年的發展與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結合高職高專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高職院校非專業陶藝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陶藝課程是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裝飾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與教育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代陶藝不僅僅是傳統的“道器並存”以實用形式存在的精神產物,同時也更多融入到環境藝術之中,成為環境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在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成為了專業必修課。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傳統的教學內容相對保守,教學理念相對陳舊。筆者經過多年的陶藝教學,不斷實踐與研究,進行陶藝課程的改革,以裝飾藝術設計為載體,以陶藝創作為手段,在提高學生藝術文化素養的同時,鍛鍊了學生對整體裝飾空間的氛圍營造以及風格把控能力。

  一、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的設定背景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審美也在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空間環境的要求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僅要滿足其功能性,同時還要具備精神意味的滿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間,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間之外的其他空間環境,如購物空間環境、休閒空間環境、娛樂休閒環境等,人們對這些空間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就擔負著去創造美好空間環境的重任。

  ***一***教學物件。

  陶藝課程是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教學物件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均具備一定的美術功底,對於繪畫,電腦設計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由於我國教育體制的原因,我國學生普遍存在立體造型能力以及空間想象力較弱,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二***教學師資與裝置。

  相對於專業藝術院校陶藝專業,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陶藝教師隊伍相對薄弱,很多陶藝教師甚至都是由雕塑專業的教師擔任,或者是其他藝術專業的教師來兼職,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由於陶藝教學裝置具有相對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一般非專業藝術院校在教學裝置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應教學成果的一些簡單裝置,例如一些拉坯機,手動轉盤,電窯等。像球磨機、練泥機、泥片機、吹釉機等都還達不到專業院校的水平。基於這種情況,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開設陶藝課程無論從教學受眾群體還是教學主體上,與專業藝術院校陶藝專業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高職院校裝飾藝術專業陶藝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同於專業藝術院校陶藝專業的以培養陶藝設計人才為目的,而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藝術素養與審美,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感,並且能夠設計與製作出符合環境空間風格的陶藝作品,以陶瓷為材料最終創造出更好的環境空間裝飾效果為最根本目的。

  二、當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育“單向化”顯著,學生創新能力缺失。

  高職院校的教育,不僅是要教授學生學習一定的技能,同時也應該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多數學生仍然保留著初高中時期的教師單一的傳授式的學習方法,學習被動,對學習缺乏主動性以及缺乏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設計本身就是人類有目的的創造性的活動,學習的主動性、研究性、創造性是決定設計成敗的關鍵。這種“單向化”教育直接導致學生創造力的缺失。大多數學生在陶藝設計與製作課程中缺乏創新能力,對古今中外優秀的陶藝作品賞析,不但不能用來借鑑與激發創作靈感,反倒是成了學生們直接拿來進行抄襲的樣本。這種抄襲性、模仿性設計是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教學體系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教學模式。

  相對於專業藝術院校陶藝專業,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的設定時間較短,一般都只有60學時到80學時左右。陶瓷製作是一個複雜的工藝,一是要讓學生了解陶瓷的歷史以及陶瓷的製作工藝,二是在對陶藝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陶藝作品的設計,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礎上進行陶藝作品的成型、燒製。陶藝作品的製作要經歷這樣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然而作為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下的陶藝課程,不可能給我們足夠長的時間去完成一件陶藝作品。當前我們的陶藝課程,大多時候都是顧頭顧不了尾,時間短,任務重,製作工藝又相對複雜,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燒窯等,在安排的教學時間內都無法完成,只能佔用教師和學生的業餘時間去進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無形中對下面的課程造成了影響。依據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陶藝課程教學目標,制訂出一套適合本專業的完善的教學體系,以及相應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

  三、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傳授技能與改變思維模式並重。

  教學改革的重點不僅在於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同時教學改革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的改變,從設計模仿,改良,轉向創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創性設計理念的開發。作為高職院校,我們培養的不僅僅是如同社會上電腦速成班裡的學生,只是單單掌握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能,同時我們的任務在於傳授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審美和藝術修養,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更具有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就業難等問題。

  ***二***採用專案化教學模式,突出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特色。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下的陶藝課程設定,要突出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要有別於陶藝專業的陶藝課程,以及其他專業範疇內的陶藝課程。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強調環境空間的設計,在這樣的前提下,陶藝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緊密圍繞環境空間而展開,以空間環境為主體,進行相應的陶藝作品。專案化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課程中更加明確陶藝作品的創作目標,同時也更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一個東南亞風格的休閒會所設計中,需要設計一件陶瓷香薰器皿。這時,我們所設計的陶藝作品具有鮮明的風格特徵,它一定是要與東南亞風格會所相融合的,無論是它的造型、裝飾都要與大的環境空間相統一。這樣很好地避免了學生盲目進行陶藝創作,節省了大量的前期構思的時間。同時,製作的陶藝作品還能夠很好地運用到整個專案教學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結語

  陶藝課程在高職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重視,是因為陶藝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同時讓裝飾藝術設計變得更加豐富且具有趣味性。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陶藝課程的改革,專案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可以通過陶瓷這種特殊的材料,結合自己設計的空間風格去創作相應的陳設元素與擺件,在提高了學生們藝術修養的同時,使他們的設計作品更具有原創性,進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參考文獻】

  [1]陳淞賢.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J].現代陶藝,1995

  [2]餘婕.藝術設計教學改革與“工藝實踐”實驗室的建設[J].學術天地,2015


關於藝術設計畢業論文
論認知語言學哲學基礎與語言教學
相關知識
藝術設計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
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題目
藝術設計系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類畢業論文
藝術類大學畢業論文
會計學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設計院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設計院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會計學畢業生求職信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