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經絡養生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經絡養生是中醫養生方法中的一種,?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揭曉。

  日常經絡養生方法

  夏打盹,按“醒腦穴”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如何緩解這些症狀,從昏昏欲睡恢復到神清氣爽、思維敏捷的狀態呢?其實人體有兩個“醒腦穴”:太陽穴和風池穴。夏天犯困的時候用手指按揉這兩個穴位,或把風油精塗在上面,有很好的醒腦效果。

  太陽穴在眉後凹陷處。操作的時候可以用拇指自前向後直推,稱“推太陽”,也可以用兩手的中指按揉該穴,稱“揉太陽”或“運太陽”。向眼的方向揉為補法,向耳的方向揉為瀉法,次數為30~50次。太陽穴屬於經外奇穴,本穴治療的病證,多是陽實證,故臨床上多用瀉法,有消散鬱熱、醒腦明目的功效。用補法,則有壯筋補虛的效果。夏天犯困時,應該選用瀉法。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如上圖***,兩條大筋外緣凹陷中,約與耳垂齊平,為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有清腦、息風、聰耳、明目等功效,可用來治療沉困、眩暈等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風池穴能改善大腦缺血缺氧的狀態,所以臨床上治療、預防腦梗塞,最常推薦的也是此穴。操作的時候可以用兩手拇指按揉,每次30~50次,有酸脹感效果更佳。如果想省勁,也可用風油精塗抹本穴,效果立竿見影。若與太陽穴配合,效果更好。

  拍打肘窩淨化血液

  血液黏稠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少見,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生比例較高,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大大增加。

  除了現代化的醫療技術和藥物外,中醫刮痧的出痧、退痧過程也可以達到淨化血液的保健作用。肘窩、膝窩部位是手足經脈的必經之路。肘關節和膝關節活動較為頻繁,當血液中代謝產物過多,黏稠度增加時,經脈氣血極易在此淤滯。間隔一段時間拍打此處,只要血液內代謝產物增多引起微迴圈障礙時,就會出痧。通過出痧的方式及時排除體內的代謝產物是最簡便的淨化血液的方法。

  具體方法是:在肘窩或膝窩處塗上刮痧油,肘關節和膝關節的肌肉要放鬆,關節窩朝上;拍打者一手托住被拍打者的肘關節或膝關節,另一手五指併攏,手背微微拱起,用掌心垂直向下拍打肘窩或膝窩。拍打的力度應由輕漸重,兩次拍打要有間歇。拍打出痧的多少因人而異,少量出痧即可,也可以拍打到沒有新痧出現時為止。剛開始,可以每隔兩週拍打一次,以後每3~6個月拍打一次即可。

  飯後拍手臂能養心

  醫生經常告誡心臟病患者,吃飯別吃得太飽,千萬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甚至導致心臟病發作。所以,吃完飯,除了養胃也要注意養心。

  人的身體有兩條與心臟有關的經絡,分別是心經和心包經。心主神明,心經和神智有關;心還主血脈,主要與心包經有關。中醫認為,心包是心臟的護衛,能“替主擋邪”,凡是心血管方面的問題,要從心包經入手解決。心包經的走向是從心臟出發,經過腋窩,沿手臂內側的正中線到達指尖,途中有天池、極泉、內關、勞宮等穴位。位於腋窩頂點的極泉穴和手腕內側的內關穴,都是心臟急救穴。心絞痛或心梗發作時,彈撥極泉穴,有增加心臟供血的效果;按揉內關穴,也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人吃完飯以後,血液多往胃腸流動,目的是集中力量消化和吸收營養,這時心臟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如果再吃得過飽過撐,心臟缺血就會更加明顯。飯後半小時左右,如果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可以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具體方法是,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症狀,這個方法,不但適用於患心臟病的老人,對所有老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養生妙招。

  搓面潔臟腑

  “搓面龐,潔臟腑”臉有多幹淨,臟腑就有多幹淨。”光潔紅潤的面部不僅使人精神煥發,還是臟腑功能狀態良好的表現。人體的主要經脈大多經過面部,分佈著十幾個保健要穴。經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養顏、整體保健的作用,清代乾隆皇帝的養生法則裡就大力推崇“面常搓”。但是,搓臉有講究,不能像搓澡那樣用力,要順肌肉紋理、逆皺紋方向,即兩手輕輕地貼住臉頰,向上、向外搓摩,然後手指由內向外輕按眼角魚尾紋處,最後用兩掌心交替在額頭從下向上摩擦,至臉部發熱微紅即可。臉上有傷口或明顯痤瘡時,要注意避免這個動作。

  女人經絡養生口訣

  1、小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

  2、拇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執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症狀。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3、曲肘外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效用: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可改善枯暗無澤的膚色,使面板恢復潤澤,對面板過敏和暗瘡,溼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貧血症狀者經常按摩此處更是好處良多。

  4、鼻翼兩側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效用: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祕或腹瀉時按壓此處對症狀也有一定改善。

  5、大腿根部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對黃褐斑、妊娠斑、痤瘡、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較好的療效,並能促進乳房發育,解除乳房脹痛。為避免面板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

  6、外眼角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效用:閉眼,用中指指腹按壓外眼角是促進膽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還有明目的功能。

  7、臀橫紋中央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效用:按壓臀橫紋中央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產後內分泌紊亂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面板過敏,毛髮焦枯,口脣淡白,目痛多淚等症。

  疏通女性經絡的方法

  1、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

  身體內寒溼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凍,河流才會通暢,土地才會鬆軟、透氣。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只要身體內寒溼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這時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暫時緩解,複發率非常高。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排寒溼的技巧,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2、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中醫認為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儲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佈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頭促進血迴圈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人體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衝、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如同鍼灸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絡。

  4、鍼灸按摩

  鍼灸按摩可幫助打通任督二脈和十二正經。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鍼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裡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裡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5、蓮花坐活動韌帶

  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後換右腳。堅持運動能有助於活動人體多處韌帶,使腿、腹、胸、頸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暢通。

  6、薄荷茶味疏經絡

 

  取幹薄荷葉15克,綠茶3克,衝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涼後,濾去殘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鮮薄荷葉洗淨,放入杯中,直接衝入開水。用於泡茶的有歐薄荷、綠薄荷和蘋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絡之效,但是薄荷性涼,不易久服。

經絡按摩減肥方法有哪些
瘦小腿經絡按摩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日常經絡養生方法有哪些
背部經絡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人日常飲食養生方法有哪些
日常補腎養生方法有哪些
白領日常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的日常養生方法有哪些
日常男人健康養生方法有哪些
日常男人健康養生方法有哪些
白領常見的排毒養生方法有哪些
女性經期保健養生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