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優秀參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成,包括馬克思主義形勢觀與政策觀基本原理、基本形勢與政策、時事熱點解析、時政與成才四個要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國夢”引領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 要: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是當代大學生為之奮鬥的動力和源泉。通過“中國夢”的論述,揭示了“中國夢”與大學生個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一致性。“中國夢”是華夏民族的復興夢,展現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對大學生而言,夢想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對民族而言,夢想是依託,是未來。本文闡述了“中國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的同時,提出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

  “中國夢”是在後提出的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中國夢”不僅是國家夢,更是個人夢。它為大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更能使大學生們樹立理想信念。

  一、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一致性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他們的理想也承載著國家的命運。提出的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大學生每個人的夢。首先,從字面上看中國夢就是華夏兒女的復興夢,是夢想,而夢想很多時候等同於理想。實際上就是對未來的追求和嚮往,是更具有中國色彩的夢。再次,所堅持的道路是一致的。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思想,正如實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學生是國之棟樑,是使國家強大的主力軍。只有國家強大富強,在國際上有地位,作為大學生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中國夢的實現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夢,這簡單的三個字是我們一代一代一直追求的夢想,凝聚了華夏兒女的心聲,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給我們希望。同時,個人夢想的實現也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夢的實現,個人的理想信念不僅決定個人的行為,還影響群體的行為和組織行為。中國夢的提出,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是符合時代特徵的。我們大學生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集偉藍圖中,每個人都是這個藍圖的繪製者,每一筆對整個的佈局都有著作用,只有畫好每一筆,才能使中國這個泱泱大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深入開展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一***“中國夢”明確大學生人生目標,引領大學生人生方向

  習曾在“五四”講話中這樣說:“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這正是說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大學生正是處於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需要科學的理想信念做指引,而中國夢的提出正符合大學生現階段的思想境界。習曾在講話中提道,“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歸根結底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因而用中國夢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會使大學生們心生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自豪感,胸懷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這些正是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簡單的話語勾勒出了大學生的人生方向。只有以國家復興為奮鬥的目標,大學生和我們國家才能走穩走遠!

  ***二***“中國夢”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態度,正確面對困難

  大學生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人。近代以來,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程序緊密相連。當個人的理想寄託於祖國的理想之上的時候,即使迎接挑戰,即使前路漫漫,也不會選擇退縮。當代大學生若將個人榮辱放到國家興亡的高度上,即使道遠任重,即使困難重重,也不會選擇逃避。這正是中國夢偉大意義的體現,當代大學生在意志品質上的短缺,正是需要中國夢在現實中予以培養和完善。

  ***三***“中國夢”強調了務實精神,提倡埋頭苦幹,有利於大學生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心態

  當代大學生受現實主義思想影響深,把口號看得輕,重視實際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中國夢正是強調了踏踏實實的做事精神,很好地詮釋了中國精神,正迎合了大學生的心理。遠大的理想的實現,都依靠的是實際行動,需要每一個大學生踏踏實實學習,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國家建設當中,中國夢正是切中要害,運用馬克思理論,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來實現理想。“奮鬥成就偉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只有實幹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夢。“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需要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們已經取得輝煌成就,正在向著夢想一步步靠近。距離目標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齊心協力、不懈追求、接力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三、中國夢導向下的個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路徑

  黨的特別強調:“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因此,尋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拓寬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成為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梁啟超曾在《少年中國》中這樣寫道:“今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所以當代在校大學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明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強化大學生“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和健康的理想信念顯得尤為重要。

  ***一***用中國特色的理論做引導,弘揚中國精神

  “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做支撐。”所謂偉大的精神,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這是一條通往復興夢想的康莊大道、人間正道。”大學生們要根據我國國情,充分認識到只有理論的正確性才能指導人生方向。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我們大學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這也正是愛國精神的體現,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理想信念,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

  ***二***採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1.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便利性。高校大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育,這也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個便利的舞臺。課堂教育在內容上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理論上,應該看到時代的變遷,做到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完善的理論來讓大學生認識到我們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先進的理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以促進大學生的個人的理想信念與中國夢的思想的有機結合。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不斷融入中國夢的思想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中國的現在和過去,也學會正確把進步中的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理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中華民族獨立以及走向復興的偉大實踐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通過這樣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在此基礎上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2.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典型示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學生黨員先進的思想來感染周圍同學,從而增強黨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增強黨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學生黨員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為之奮鬥的精神,這些都能夠在學生中產生強烈的榜樣模範作用。榜樣的效應不可估量,通過榜樣的示範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仿效熱情,在當代大學生中形成正確人生觀的模仿熱潮。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選擇黨員學生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不懈努力,既可以傳播放大中國夢的正面效應,激發學生向先進人物學習的熱情;又可以通過他人成功的人生經歷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一種崇尚榜樣、學習榜樣、爭當榜樣的良好環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積極為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奉獻青春。

  3.創新教育方法,拉近師生距離。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教學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底下聽,無論是理論課還是應該互動的課,這樣就造成了枯燥乏味的課堂。中國夢的提出對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種警醒,以往的理論都是晦澀難懂,而中國夢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提到夢想學生會覺得和自己是息息相關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所以教師的授業解惑也應該是貼近生活的,以幫助學生們都真真切切地樹立起理想信念。正如教育家誇美紐斯所說:“教師的任務是用自身的榜樣來誘導學生。”所以,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為教師,應該創新教育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人格特徵來詮釋中國夢的內涵,藉此來幫助學生建立起理想信念,並通過平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並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以及思想方面進行指導、幫助和引領,教育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注重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進’工作,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通過教育者的努力,使大學生真正明白理解了中國夢是與每個人的夢想一致的,才能為實現理想信念而奮鬥終生。

  ***三***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優化外部環境教育氛圍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不僅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刻苦學習的精神,還能加大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理想信念的教育需要具有導向、育人、凝聚的校園文化。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學生們感受到理想的社會是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個高校的軟實力,只有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去,才能獲得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同時,也應看到外部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作用。當前,網際網路給大學生們帶來資訊的同時,也衝擊著大學生的三觀。網上資訊量大而多,更新速度快,對於資訊的導向需要我們高校給予一定的指導。大學生在利用網際網路便利的同時,也很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影響,從而影響學業和理想的實現。因此,各高校要進一步完善校園的網路建設,優化外部環境氛圍,加強宣傳活動,讓大學生在一個純淨的校園裡正確看待社會上的問題,可以舉辦一些傳統的文化藝術活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們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夢。

  參考文獻:

  [1]蔡振京.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教科導刊,2014***6***.

  [2]黃亞玲,宮維明.關於近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現狀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瞭解洋務運動的功績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相關知識
形勢與政策優秀參考論文
形勢與政策優秀心得體會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精選範文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學習總結範文
關於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範文
二胎政策相關參考論文
數學和哲學的關係優秀參考論文
創業相關的形勢與政策參考論文
形勢與政策論文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