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華羅庚的簡介及名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華羅庚, 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會委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數學家華羅庚的簡介:

  他,雖然只有初中文憑,卻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雖然因病左腿殘疾,但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到處都留有他推廣優選法與統籌法的艱辛足跡,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原定45分鐘的報告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被延長到一個多小時。當他結束講話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倒在講臺上。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呆子”。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此後,他頑強自學,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華羅庚勤于思索,一有所得便記在身邊的物品上,他的扇子、請柬等都有他辛勤思考的記錄。這張照片攝於1985年6月1日他赴日訪問前夕。

  20歲時,華羅庚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後,被破格任用為助教。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在英國的兩年之中,他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他的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他寫出了堆壘數論。1946年9月,華羅庚應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並於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懷抱,投身我國數學科學研究事業。1950年3月,他到達北京,隨後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等職。1956年,他著手籌建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1958年,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

  回國後短短的幾年中,他在數學領域裡的研究碩果累累:他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式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63年他和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

  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後,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他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憑著這種精神,他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他一生碩果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式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其著作《堆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的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在他親自關心和過問下,陳景潤從廈門大學被調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最終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績。此外,萬哲元、陸啟鏗、王元、潘承洞、段學復等人也是在華羅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

  在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華羅庚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

  晚年的華羅庚不顧年老體衰,仍然奔波在第一線。他還多次應邀赴歐美及香港地區講學,先後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還於1984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華羅庚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

  1. 日累月積見功勳,山窮水盡惜寸陰。

  2.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3. 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4.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

  1.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 ,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5.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6.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7. 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斗爭。慷慨擲此身。

  8.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9.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10.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

  11.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12.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13. 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14. 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15.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16.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17.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18. 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奮鬥。

  19.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象的。

  20.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麼地方;懂,懂在什麼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於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北影十大美校花排行榜
華羅庚數學名言名句
相關知識
數學家華羅庚的簡介及名言
數學家華羅庚的手抄報
數學家華羅庚的成就有哪些
有關數學家華羅庚的事蹟介紹
數學家華羅庚手抄報
韓非子的簡介及名言
文學家愛倫坡的簡介
文學家易卜生的簡介
哲學家泰勒斯的簡介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