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療法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那麼中醫艾灸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點燃,燻烤人體的穴位,再利用其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那麼中醫艾灸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在人類學會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經產生了。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狩獵、勞作過程中受傷了、生病了,當時沒有藥,也沒有醫生,只能隨便找個地方躺一下,正好躺在被太陽晒得發燙的大石頭上,很舒服,躺了一段時間,意外發現疼痛減輕了或不疼了,原來不能動的部位能動了。

  一次不算數,兩次、三次、多次以後,在我們古人的大腦裡就會形成一個條件反射——溫度、熱量能緩解疼痛。於是,當他們身體哪個部位有疼痛的時候,他就會到晒得發燙的大石頭上躺一下,或者用晒得發燙的小石頭在疼痛的部位燙一下。

  但發燙的石頭受到天氣和地點的限制,所以,當人類學會主動用火以後,他們就拿起一根樹枝或一把乾草點著火,主動來燻烤他們疼痛的部位。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用來緩解自身疼痛、治療自身疾病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誕生了。

  所以,遠古的灸法就是用溫熱或火烤來解除疼痛、治療疾病的方法。

  中醫認為,艾灸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艾灸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1、區域性刺激:艾灸通過對人體特定部位以艾火刺激,這種溫熱刺激,使受刺激的區域性面板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血液迴圈,使區域性的面板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能發揮鎮靜、鎮痛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

  2、調節免疫功能:艾灸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3、防病保健: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4、美容作用:艾灸可以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滋養五官髮膚的功效,能淡化、表皮的黑色素,消除水腫、眼袋、黑眼圈等,有效改善面部倦容,令女性肌膚紅潤,有彈性。

  5、廣泛運用於醫學各科:廣泛運用與醫學各科領域,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不錯的特效。

  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要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燻烤時石粒脫落,灼傷面板。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

  

鼻子老流鼻水怎麼辦
秋冬季節艾灸養生
相關知識
中醫艾灸療法的由來
中醫鍼灸療法在腦梗死治療中的作用
中醫艾灸祛溼的五個穴位盤點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
中醫鍼灸療法治療癲癇
中醫艾灸祛溼的穴位見效快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中醫艾灸治療宮寒的灸法和調理方法
中醫艾灸穴位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