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調理中藥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產後調理,配合身體的變化,各階段中藥調理亦有所差別。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產後中醫藥調理

  第1階段:生新血化瘀血 產後第1周 代表方藥:化生湯

  材料:基本方為當歸、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等中藥根據個體差異另有增減。 使用生化湯的目的,乃是為順利排除惡露、調節子宮收縮、防止產褥感染等。周彥均表示,自然產者產後3天,或服完西藥子宮收縮劑可開始服用,每日一劑,約服5~7劑,一般至惡露呈淡灰黃略帶粉紅即可。自然流產者則視體質及情況決定是否服用。

  許多產婦以為整個坐月子期間都要服用生化湯,實乃錯誤至極。生化湯既是為排除惡露而用,達成目標後就應停止,過度使用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容易出現惡露點滴不盡的後遺症,還請多加小心。

  第2階段:健脾祛溼收澀、益腎壯筋骨、補氣養血 產後第2周 代表方藥: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 食補:麻油雞適量

  產後第二週之所以著重於健脾祛溼收澀,一來是希望先將媽咪腸胃功能顧好,後續進補才有辦法吸收;二來為加速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加上調理脾胃的方子同時兼具補氣的效果,正適合該階段產婦使用。至於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大補氣血的藥,多偏溫燥,要提前於第二週使用未嘗不可,只是惡露還未退淨或體質燥熱都用了可能會有副作用,所以建議留待第三週再開始。

  食補方面,產後偏虛,進補有其必要,但同樣不宜過於燥熱,媽咪產後第二週若傷口已經順利癒合,可攝取適量麻油雞。剖腹產者因傷口復原時間較長,為免傷口發炎,料理中應禁止用酒。

  第3.4階段:補氣養血

  產後第3.4周

  代表方藥1:八珍湯

  材料:四物***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十四君等 ***當參、茯苓、白朮、甘草*** 代表方藥2:十全大補湯

  材料:四物+四君+黃耆、肉桂

  產後第三週開始,由於燥熱體質已經退去,應著重於補足生產後的耗損,故可根據個人體質,使用比較溫燥的藥物補養氣血。該階段進補一般多以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搭配不同食材使用。 產後補腎壯筋骨:杜仲

  媽咪產後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腰痠,而杜仲因具有補腎、壯筋骨之良效,故建議媽咪儘可能多攝取一些。杜仲屬性較溫,產後第三天即可開始使用至坐月子結束,而且不用擔心和其他藥方相違。單獨使用或加入菜餚中都有很好的效果!周彥均表示,杜仲以厚實、撥開有絲者為良品,常見用法包括:

  1、以杜仲2錢煮3碗水或3兩煮1500cc,可當茶喝或當作湯底。

  2、直接買杜仲粉,一天兩匙,或沾排骨、腰子食用。

  3、杜仲加排骨或腰子、豬肝熬湯食用。

  第4階段:月子結束囉!

  產後第5周

  坐月子通常以一個月為準,進入第五週之後,媽咪就可以恢復清淡、正常飲食,或者降低進補的頻率,而有退奶需求者,則有專門湯方可供使用。

  因為懷孕生產的關係,子宮血液迴圈會比較活絡,媽咪在整個月子期間如能好好調養,通常原本有的一些婦女病和原發性經痛、生理期不順,還有手腳冰冷的情況都會改善許多,媽咪可別輕忽坐月子的重要性喔!

  【產後特殊護理】

  水腫

  產後一、二週惡露或水分代謝不好,容易會水腫的問題,這時可以視體質使用紅豆湯、薏仁湯,或在藥方中加入益母草,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乳汁不足

  如要促進乳汁分泌量,媽咪可多食用魚湯、蚵、豬腳等含高蛋白之食物,而八珍湯本身既可補氣血,亦能促進乳汁分泌。另外,如希望乳汁通暢,除了做乳房護理,定時排空乳汁外,可在原有的八珍湯內,另加一點王不留行、香附等行氣藥物,使乳腺管比較通暢。

  乳腺炎

  媽咪月子期間如有發燒、發炎的情形均應就醫處理,針對乳腺炎的部分,當然熱敷按摩不可少,在藥材的選擇上,最常用的為蒲公英,加一些當歸、川芎,或王不留行直接煮水喝,可消炎、促進乳腺管通暢。這時媽咪也要避開油膩的食物,以免加重乳腺管阻塞。

  退奶

  產婦若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繼續哺餵母乳,醫師會建議將麥芽直接煮水喝,或者選用韭菜等會減少乳汁分泌的食物。

補腎的常用中藥方
補腎虛的中藥方
相關知識
產後調理中藥方
產後減肥中藥方
產後調理的中藥方子
產後護理中心的宣傳廣告詞
有創意的產後護理中心宣傳廣告詞
有特色的產後護理中心廣告詞
產婦催奶中藥方有什麼效果明顯的
產婦催奶中藥方子有哪些效果好的
調經中藥方子_調經的相關注意事項
治療月經後期的中藥方劑